《致命接触》之读后感十三

2019-11-24  本文已影响0人  向恩仪

书名:《致命接触》——全球大型传染病探秘之旅

作者:【美】大卫.奎曼

翻译:刘颖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阅读时间:2019.11.8——2019.11.24

《致命接触》之读后感十三

      本书是一本关于病毒的科普书,故事精彩纷呈,用科学的眼光,严谨的医学,扣人心弦的精彩故事阐述了在人类进程中,近一两个世纪才慢慢被现代医学发现的超强大的多样性的病毒,这个肉眼无法看到,又无生命的体积微小的固体物粒子,寄生在细胞上的寄生物,对人体造成的巨大伤害,曾今以及今后都会影响整个人类的进程。

1、人畜共患病。

      似乎所有的病毒都是由动物传染给人类的(人也是动物种类中的一种),而且人畜共患病占人类所有传染病的60%。

以下列举几个传播途径:

艾滋病:黑猩猩——人

非典:蝙蝠——果子狸——人

亨德利:蝙蝠——马——人

埃博拉:猩猩——人

流感:蝙蝠——鸟类——人

疟疾:猩猩——蚊子——人

也有一些致命病是细菌引起的,比如:

Q热病:羊——人

鹦鹉热:鹦鹉——人

莱姆病:野生鼠类(白帝鼠/金花鼠/短尾地鼠/花面地鼠)——虱子/蜱虫——鹿(白尾鹿)——人(人无法传染给人)

蝙蝠是已知的最多致命病毒的哺乳动物宿主,因为小,还会飞,可以把病毒传至很远的地方,可谓飞行的生化武器。

2、传播途径多样化:

      通过空气传播、血液传播、唾液传播、性传播、粪便,比如:

非典:空气/唾液传播

艾滋:性传播(男同性恋更易传播)、血液传播(吸毒、输血、母婴)

流感:空气/唾液传播

Q热病:空气传播

3、病毒进化论

    病毒在不断的进化迭代,进化,为了生存,它们跟人类一样,不断的适应新的环境,不断演变以及基因突变产生成不同的病毒,防不胜防,而且越来越“聪明”,有的能潜伏很长时间,在人的生体里“和平共处”多年,一旦爆发,就会给人类造成巨大的危害,人类的下一次大规模的病毒感染随时会发生。

4、什么原因导致越来越严重的病毒产生?

      是人的行为对给人本身带来前所未有的危害。

4.1人口的急剧增长,人类不断开垦森林,挤压动物的生态环境,破坏动物的生物链,加大了人与动物的接触;

4.2现代化城市居住环境以及便利的交通工具大大的加剧了病毒传染的速度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

5、我们能做什么了?

5.1保护环境。受到破坏的、支离破碎的生态系统比完整、多样的生态系统更容易发生人畜共患病。

5.1、爱护动物。不要打扰、干扰、破坏它们的生存空间,更不要食用野生动物,因为野生动物身体里带有无法预料的病毒和寄生物,这些病毒可能对它们不会造成伤害但会对人类造成伤害。

5.2、保持距离。如果没有较为健全的基本医学常识,没有生活在较好的医疗环境中,尽量少与动物接触,一旦被小猫小狗咬伤,要尽快去医院打狂犬预防针。

5.3、提高免疫力。病毒无法被抗生素杀死,同样的一种病毒,比如非典,不是所有的被感染的人都会死去,而是因个人免疫力的不同导致不同的结果,因此要强身健体,提高免疫力。

5.4、良好的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清洁整洁,让自己的身体较少处于危险的环境中,比如原始森林,比如脏乱的环境,不流通的空气里,避免吸毒、乱交,洁身自好。

      本书的终极启示:所有的一切都取决于人的行为!不要扑杀和食用野生动物,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家人对整个人类负责。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