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阅读笔记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不懈努力,我终于差不多啃完了《西游记》。虽然说之前已经读过一遍,但并没有认真看完,这次算是看得比较走心了。
在阅读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思考:为啥唐僧那么辣鸡还能成佛?之后我就总结出了如下几条。
⒈唐僧本来就是如来座前弟子,因为不听如来讲经,所以才遭此劫,在人间过了十世。还被发配到西天去取经,好,借此机会既造福人间又渡唐僧成佛。
⒉唐僧是金蝉子,本来这次就应该受渡成佛,并且剧情设定他经历了那么多苦难,如果不让他成佛的话,实在是有些不公平。
⒊一行人中只有唐僧一路上意念最坚定,不管是遇到什么妖孽,从未改变过自己西行的决心。所以说,他不成佛,谁成佛?
总结一下就是:唐僧是金蝉子转世,这次如来、观音等很可能是有意借此机会考验他,并渡他成佛;他还一路上从未改变自己西行的绝心(不知道是不是也有皇命在身,毕竟唐僧总是堤到自己受大唐皇帝所托),所以唐僧必须得成佛。
我还在想:唐僧的四个徒弟都是一路跟随唐僧,为什么只有孙悟空能成佛?
我的看法是这样的:
⒈孙悟空是这本书的主角,所以结局必然是成佛。
⒉孙悟空是一整本书中成长、变化最大的一个人物;需要通过成佛来体现他的成长以及修炼的成果。
⒊虽然都是跟随唐僧西天取经,但孙悟空是最早跟随唐僧,也是付出最多,经历最曲折的一个徒弟。
所以在这条路上,四个徒弟里只有孙悟空付出最多,在这条路上成长最多,所以也就只有他能成佛。
同时我还有在想:为什么《西游记》是经典?
看一下四大名著,四个故事各不相同,但都是经典。
看一下《西游记》,有人把它形容成心灵的成长轨迹,也有人说其实孙悟空的成长就像一个小孩子的成长。
其实每个人心中的《西游记》代表着什么,可能只有他自己知道。但其实作者想表达什么可能只有吴承恩自己知道。
但我不知道是不是像《哈姆雷特》那样,一百个人眼里有一百个,也许也差不多。
其实我还听说过一个说法,我很喜欢,这个说法说(我稍微改了一下):
唐僧一行人就相当于一个人,唐僧是心;孙悟空是脑和手;沙僧和白马就是脚,服务于人;而猪八戒的话,我认为他是嘴,喜欢吃,可以颠倒黑白。
但灵山的话,并没有什么具体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