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故事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2021-08-02  本文已影响0人  上善若水山西太原

许多人对宋词佳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都非常熟悉,也能够体味感受其孤独绝望的失恋滋味,非常喜欢。而对此妙句的出处即全词却不甚了了——仿佛一小伙儿,自打娶走千金,就不再登丈母娘门了。即便备下好吃好喝,也难迎来金龟婿一顾——而其实呢,“丈母娘”也是蛮有风度和韵致的。岳母者,泰水也。“泰山立而天下安,泰水流而四海顾”嘛。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词的大意是:栏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沾满露珠,滚落欲下,又好似多情佳人的默默饮泣。 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不是在嘲笑我吧。

昨天夜里秋风劲吹,凋零了绿树,让人看了心里发紧。我独自登上高楼,极目而眺,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惆怅无限,很是失落。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诉一诉心事,道一道想念。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思念的人究竟在何处。距离一旦远到心儿所无法抓挠,其与消逝何异。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确为全词的菁华所在。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思而不得的幽怨,但气象阔大,境界高远,广远之中又有蕴含,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因此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获得历代词论家的好评。王国维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颇近之,但一洒落,一悲壮尔”。并拓展其内涵,将它比作“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的第一种境界:“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人间词话》)。

作者晏殊采用的蝶恋花”词牌,大概也费了点思量。毕竟是一首描写男女爱慕之情,抒发离别相思之情的作品嘛,所以最终就选择了“蝶恋花”。“蝶恋花”原是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本名”鹊踏枝”,又名”黄金缕””卷珠帘””凤栖梧””明月生南浦””细雨吹池沼””一箩金””鱼水同欢””转调蝶恋花”等。明代杨慎在《词品》说”‘蝶恋花’取名于梁元帝’翻阶蛱蝶恋花情’。”以南唐冯延巳《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一作晏殊词)为正体。

没说的,晏殊作为宋代词人,才情了得。现在的人,不知是笔下的风致不如古人了呢,还是胸中的刻骨铭心之体验已然成了浮光掠影?抑或二者皆不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