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很生气,我知道,可以生气,但是不要让生气支配你太久

2020-08-14  本文已影响0人  大雨不愁

转载!

前段时间一则视频引全网点赞,视频中一位父亲正在温声细语的安慰生气闹脾气的女儿,他说:

“生气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以生气,只是不要让这种心情支配你太久,慢慢放下,克服它,有时候也可以直接停下来,大喊发泄,或者拿枕头出气。
但是一定要记得爸妈依然爱你,你的世界不会因为一次情绪失控而有所改变。”

如此理智耐心的接纳和引导女儿所有的坏情绪,让网友不禁大呼:治愈!

要知道,每个陷入愤怒情绪的孩子,都是在用自己仅会的方式向父母呼喊:我的心受伤了,快来救救我!

综艺《妻子的浪漫旅行》中,蔡少芬提起小女儿闹脾气的事。

因为平时小女儿很黏妈妈,蔡少芬觉得冷落了大女儿,决定要陪一陪她,妹妹却不接受妈妈只陪姐姐不陪她,为此不停大哭。

作为爸爸的张晋并没有强行阻止女儿的哭闹,而是单独带她到车上,看着她哭,同时不时告诉她:

“你很伤心的,我知道。你哭吧!我陪着你哭。你哭完了,舒服了没有?”

确定她哭完了,张晋才开始给女儿讲道理,让她知道有爸爸陪着也是一样的。

1、看见孩子的情绪

张晋第一句说出“你很伤心的,我知道”时,就是在告诉女儿,我知道你现在很受伤,不开心了,所以你这样哭闹爸爸不会怪你。

看见并感同身受的理解孩子的心情,允许孩子把不好的情绪通过自己的方式纾解出来,会更快地换来孩子真正的冷静。

2、接纳孩子的情绪

给孩子哭闹发泄情绪的空间,当孩子闹脾气时,对他说“哭吧!”比“不要哭!”更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爱包裹着的。

当知道坏情绪被父母无条件接受时,孩子即使一时陷入情绪的旋涡,也会很快的摆脱其影响。

3、避免孩子用情绪控制大人

“我陪着你哭。”不仅是在告诉孩子“我不会不管你”,同时也让他明白一个道理:

哭闹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发脾气并不能让不合理的要求合理化。

以此来避免大人被孩子的情绪控制,对其予取予求,让孩子进入一言不合就发脾气来换取家长妥协的恶性循环。

4、引导孩子走出情绪

在孩子发完脾气,哭闹完,问一句:“你舒服了没有?”,以此终结前面的情绪发泄,引导孩子从悲伤的情绪中走出来。

这往往是讲道理的最佳时候,当孩子发泄完情绪,意识到自己不对的时候,家长的任何教导他都能快速的接受。

儿童心理学者黛博拉·麦克纳马拉博士曾说过:

“让孩子将脾气发完,而不是试图阻止孩子发脾气。发脾气本身是无害的阻止发脾气才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