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要多读书,但你真的会选书吗?看看樊登是怎么做的
量变势必会产生质变,但前提是在这个过程中,你是不断进步的。如果每本书的知识不能通过有效的途径转变为能力,再多的量也是一种沉没的时间成本。 -樊登
这个时代的读书人
近期许多人在大环境剧烈的变动中,意识到可迁移工作技能的重要性。具有危机意识的人,更是努力提升自己,像是斜杠青年、副业刚需,都是近年热门的关注焦点。
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持续学习是一件重要的事,而学习一个最好的途径,就是读书。没有时间读书的人,就会选择听书,讲书类产品也受到市场的青睐。在这些产品里,得到、喜马拉雅、樊登读书,都是很知名的品牌,其中樊登更是一个拥有2000多万用户的超级IP。
但是我个人认为,听书虽然可以帮助我们很快的增加知识的广度,若是要增加知识的深度,还是要自己阅读好书,并且花时间思考总结。
选书的难题
但是市场上这么多书,我们到底要如何选书呢?虽然已经有很多书单,但现成的东西不一定符合我们的需求,如果可以有一套选书的标准,会很有帮助。
世界上大部分我们会遇到的问题,都有人已经解答过了,我们只需要对标最会选书的人就可以了。
“樊登读书”目前有2000多万的用户,是市场上读书类的头部产品,一年选出52本好书。这个产品之所以这么受欢迎,除了樊登自己知识广博,能够把内容说得深入浅出之外,也因为他所选的书都有一定的水准,才能拥有这么多的用户。
因此,樊登的选书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参考。
《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
![](https://img.haomeiwen.com/i3663144/ea7dbebffa3713e8.jpg)
樊登去年出版了这本书,分享了自己做“樊登读书”这款产品的经验和心法,从如何选书、如何解构一本书,到如何把书的内容做成产品,都有很详尽的解说,并且容易理解,具有可操作性,还附上许多案例,相当值得一读。
这边只介绍书中关于樊登的选书的经验和一些应该避免的误区,提供大家参考。
读书的五大误解
读书无用、只追求有用、只读囊中之物、读书孤独论、极少输出。
我认为他指出的这五点,都是我们很容易踏入的误区。
正确的观念应该是,我们不但要读书、读好书、经典书籍,还要注意自己阅读的书是不是集中在某个领域或是太过功利。
而如何让读书的习惯持续下去?有一个很好的方式,就是和别人分享,或是跟朋友一起共读,在彼此交流的过程当中,也可以学到更多。
那要怎么做才可以吸收的更好呢?答案是,以教为学。输出可以倒逼输入,在写下自己心得感想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不断的去理清自己是否确实理解相关的概念。
选书原则
TIPS原则,科学性是第一标准,甄别具有建设性的好书。
“樊登读书”的主编总结出多年来的选书标准,可以归纳为TIPS原则。
T(Tools)是工具,I(Ideas)是新的理念,P(Practicability)是实用性,S(Scientificity)是科学性。
“樊登读书”大部分讲的书都可以教给用户一套方法,传达新的理念,新的想法,可以使用在生活当中,而且是经过科学验证有效的。
但随着他们做的产品越来越多,有些产品可能不具备工具性,或是虽然科学性不是非常明显,但书中的经验具有建设性,可以给听众带来新的意义,产生强烈的动力,或是给生活带来改变,仍不失为值得推荐的书。
选书看什么
出版机构、作者背景、推荐人、推荐书单、书后参考书目、内容至上、翻译水平和印制质量。
最后选书的部分,书中提到七个值得注意的点,可以帮助我们在茫茫书海当中筛选出好书。
第一,选择一个好的出版机构
他们会对自己的品牌负责,因此大概率会出现比较好的书。我自己特别喜欢中信出版社、湛庐文化的书,感觉目前为止看到的都算蛮有品质的。
第二,作者的背景
樊登认为这点很重要,他不喜欢市面上的畅销书作家,认为很多都是充数其实质量一般,反而推荐具有学术背景的作者,比如大学教授,他们可能长年专精某个领域,书籍质量较高。
第三,可以关注一些书籍的推荐人
比如比尔盖茨,每年都会很认真的推荐一些书。另外我自己也推荐豆瓣读书上排名靠前的书,都还不错。
第四,好书中的推荐书单
这是一个不错的方式,我经常在《如何阅读一本书》、《写作这回事》、《我书架上的神明》里面的推荐书单中寻找灵感,之后有机会再帮大家整理。
第五,好书后面的参考书目
这个可能适合用在一些专业类书籍,做延伸阅读和主题阅读的时候很好用。
第六,书本的内容本身解决什么问题?论证是否严谨?
这一点我认为需要时间以及大量的阅读才能够鉴别出来,但是可以在阅读之前,先看看豆瓣读书上面网友的评论,有些网友会很认真的做分析,高手在民间啊!
第七,书籍翻译以及印刷的质量如何?
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出版人对此书的重视程度。还是推荐豆瓣读书,高手们会对比不同翻译版本之间的优劣,甚至有些会自己做校订。
以上就是这本书当中,关于樊登是如何选书的一些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你有哪些选书的标准呢?欢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