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
手艺是一个人和这个世界呼吸吐纳的入口,是让那些死的知识闯过你的身体,是把复杂的事情,变成颗粒度很小的细节,不断修整。我们的评估条件:内容是不是从用户出发,用户是不是愿意为这个需求付费,这个需求量够不够大?你做的内容表达的界面是不是足够友好?你的产品有没有很强的差异点,你的差异化的价值点是什么?
一个领域的专业人士不见得水平能比业余的能高出多少,关键是发挥稳定。就像一个高水平的大夫,不是说他能治好其他人治不好的病,而是在于他的治疗效果是稳定的,可以预期的。专业人员背后的所有训练,都是为了达成这个目标。
最近我看到一个帖子,说有的发烧友听音响的时候,他居然可以听得出来这音响用的是火电还是水电。说火电声音偏暖,水电声音偏冷。水电中,葛洲坝的音质最好;火电中,北仑电厂的音质最好,因为烧的是无烟煤。有一位发烧友为了追逐好音质,居然从上海搬家到了广州,因为可以用大亚湾的核电。据说有一位发烧友正戴着耳机听音乐呢,听着听着突然摘下耳机说,今天没法听了,一定是水电站的水位又涨了。第二天新闻报道果然山洪爆发。以上,你都可以当段子听。这篇帖子可能本身就是嘲笑那些发烧友矫情的。说实话,我也不信这是真的。不过话说回来,嘲笑归嘲笑,一个专业人士,他令人敬重的地方恰恰就在这儿,因为他能分辨出那些极其微小的差别。而这些差别,是外行觉得无关紧要和神乎其神的。
昨天说到和画家尤勇的聊天。他还说到了一个词,叫“内无穷”。什么意思呢?一般我们说到无穷,都是指向外部的,什么天空无穷大,我要挣无穷多的钱等等。但是,在一个手艺人的世界里,追求的目标,其实是内部的一种无穷,这叫内无穷。简单说就是从0.9,无限地逼近1。从外部来看,这事已经可以了。这画已经画得不错了,这段音乐已经弹得很棒了。但是这个时候,内行和外行的区别就出来了。一个真正的内行,他一定知道,这里面还有无穷无尽的努力空间。虽然总体上的改善是有限的,但是进步的空间确实无穷大、无穷精细。从这个角度来说,什么是手艺人?其实不是他的技艺有多高超,那个机器也许做得更好。而是他通过长期地钻研,培养出了一种外行绝对没有的感知力,感知到那些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走在“内无穷”的路上。
最近我听说,有一家公司的老板想办一份公司的内刊,那这活儿交给谁干呢?想想前台那个姑娘合适,有文化,而且前台每天的事也不多,要不就让她把这份内刊给办起来吧。结果一说那姑娘不干,理由当然是觉得这活太累,犯不上。这个选择当然无可厚非。 但是我听到这个事,还是替那个姑娘觉得可惜,为啥?因为她可能还是低估了这个活儿的潜在价值。表面上这就是编个内刊,这公司也不是做内容的公司,一个内刊编辑能有啥上升空间呢。 但是她可能忘了,因为你是内刊编辑,所以你就可以敲开任何人的门,和公司里的任何人聊他现在正在干的事。这个价值,潜在的价值,就非常大了。就像管理学家巴纳德打的那个比方:在一张纸上画线条,线条相交成一个点,交汇的线条越多,那个交汇的点就越明显,价值当然就越大啊。
我在这60秒里面曾经转述过一位导演的话,大概的意思是:别嫌我贵。 我现在给你拍的这个片子,花的可不只是现在这段时间,我过去几十年走的路、吃的饭、看的电影、谈过的恋爱、喝的每一杯咖啡、讲的每一个故事,都在帮我拍好眼前这部电影。我是在卖我的一生啊,所以我才贵啊。今天我转回头去看这段话,又深受启发。请问,什么才是好职业? 其实跟入门的时候的收入和表面上的社会地位没关系。那些能把你过去的时间价值都打包进现在的自己的,那就是好职业。比如说,一个厨师卖的,那可不是炒现在这道菜的时间,过去炒的一千盘菜的经验,都积累在当下的这道菜里面,那他这辈子都走在一条越来越值钱的道路上。咱们都可以算算账啊,我们现在拿到的酬劳,其中有多少来自于我现在的时间和劳动?多少是来自我过去的积累?后者的成分越高,那这个职业当然就越好。
首先定义一下什么是转述师?我其实写了一个定义,但是我不读出来,就是他能把一个干巴巴的很难以理解的东西在不更改原意的情况下,说得让你一下子听懂了,而且这个意思往你的耳朵里面钻。这个过程,如果一个人做到这一点,他就是一个转述师。这是一个正面的解释。你可能会觉得不行,还是优点模糊,转述师和播音员概念有什么区别?接下来我就说一共四个转述师相当于表兄弟,就是转述师身边有谁,他们不是谁?
1.转述师肯定不是播音员,其实我在大学期间接受的是播音员的训练,播音员的训练其实是要求字正腔圆,他代表一个公信力。播音员要的是这种感觉,就是膛音十足。他说出来的东西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一个公权力,向一堆人播讲,不容质辩。而转述师要的不是这样的,是“哥们,我感受到一个东西,你要不要听一下”是一个平等的状态,而且声音不能用膛音。膛音简单说,我们听所有的新闻联播的播音员他都有膛音,特别脆,就是这种感觉。首先第一点,他不是播音员。
2.他不是说书的。什么是说书的?用我们的话说就是摇头晃脑的希望你喜欢他。咱们今天来说说武松打虎的故事,他的声音是悠起来的。为什么我们不要这样的感觉?第一,他是用某些比较廉价的技能吸引你的注意力,比如说某些抑扬顿挫的东西,这对我们用户没有价值。同时,他在延长你的接收时间,换句话说是在找沟通效率。说书的是在渲染气氛逗你开心,而我们的应用场景不是这样一个状态,我们不是来杀时间的,我们是来结束时间的。所以转述师的状态不是一个说书的。
3.他不是一个讲课的。之前大家都听过老师讲课,包括刚才罗胖给我的时间是40分钟,这就是一个标准的讲课时间。转述师跟老师,或者说跟广义上讲课的区别是什么?我觉得最大的区别是讲课是我比你高,我是仰视的,听不明白你下课问我,我比你厉害。可能有的老师认为听不明白是你的学养不够。而转述师的状态是你没听懂是不是我没说好?为什么呢?我下次怎么说好?哪怕这个知识离你很远,我怎么能一步一步导到你身边,这么说你就懂了?这个状态就是转述师的状态。上课是讲课的,很多人听不懂,而转述师是一切听不懂我觉得都有转述师的小小的存在。这是跟上课的区别。
3.跟念稿子的区别。我们刚才说的那个帖子,我为什么不去得到当转述师?在开篇说了一句话,转述师有什么稀奇的?不就是一个念稿的吗?这个还真的不是。念稿的状态,我说一个对你来说比较好识别的方式,你觉得他的东西不往你耳朵里钻,或者钻进去从这边又出来。最典型的念稿状态就是小学生朗读课文,“春来了,燕子在歌唱”,这就是一个朗读者的状态,朗读者的重音是均匀出现的。而转述师的状态是完全随机出现的,比如说他可能突然是这么跟你说话,“现在有个特别重要的知识点,我希望你知道”。 完全是一个不规则的运动,所以转述师跟朗读者也有区别。
好,上面我们把转述师的四个表兄弟都划清界限了,分别是播音员,不是;说书的,不是;上课的,不是;更不是朗读者。那你现在是不是对转述师有了一个更加模糊的概念,你更不知道是什么了?下面我说一些具体的我们操作环节的,以及刚才罗胖说的我们发现了一些高级的数据,通过这一块看看你能不能更加清晰的理解到转述师的岗位。同时,我也希望提醒大家,就是你们无形中在被我们这样的服务着,其实我们扒开很多不好的转述师,最后挑选下来我们现有的最优秀的。
其实我最开始转述的时候稍微有一点点像一个播音员,但是在这个过程里我不断迭代,不断寻找到怎么跟你说话像一个人的感觉。但是我想说的是,无论我在这条路上走得多远,我都只是一个点。同样的,罗胖也只是一个点,说一个点的意思就是说他只能不停地自己去说完A书,再说B书,再说C书,但是他是没有办法复制的,所以这边有一个点叫怀沙,这边有一个点叫罗胖。无论这个点有多大,物理学上你终究是一个点。这么点点儿可能对于得到来说是匹配不上我们的优质内容的扩充速度的,我之所以要来做专职转述师,更多得有点像是把我成为一个点的心路历程总结出来,变成一套数据化可分享、可迭代、可以告诉别人的一套话术,尽可能地去复制点。所以这就是我的责任。
在这个过程里面,第一次在跟转述师沟通的时候,我面临着大量就是我在说一些特别感性的词语,他们一脸懵地看着我说什么意思。比如我说这个不够亲切,他们一下子就变成说书的了,我说你这个稍微有点距离感,他们一下子就变成新闻联播了。总之,我们来回来去都在说一些形容词,他回应我的也是形容词,所以这个过程变得毫无效率,有可能我说的形容词他都理解错了。
所以我意识到我们需要把转述师这个职位数据化,这也是刚才快刀说的,就是究竟什么叫优秀的球员?大家说梅西好厉害、C罗好稳当,这都是一些语文式的表述。但是C罗为什么厉害?是左脚的命中率比如有68.7%,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数据。我找到一些可能是可控点的数据跟大家分享一下。先说一个概念,转述师,可能有的人会说你太把自己当回事了,还师,你不就是个播音员吗?我觉得转述师之所以成为师,是因为它是一个可以不断升级的职场之路。什么东西可以被称为师?比如说板砖师、扫地师你没听说过吧?当然,我们不是看不起体力劳动者,想说的是板砖和扫地是没办法进阶的,我认为转述师太有进阶的一条路了,所以我觉得它是一个师,这也是我们今天直播的标题,为什么转述师是一个师。之所以说是师就要有进阶的通道和台阶,我下面列出了四个台阶,分别是:初级转述师、中级转述师、高级转述师和顶级转述师。
1.初级转述师。其实现在在得到APP上,我觉得你们已经听不到初级转述师的声音了,因为我们现在正在快速迭代。 首先第一点,普通话要标准,声音要好听,不会让用户觉得这声音好业余像个老百姓。这一点要筛掉。第二点,没有播音范儿,大部分我们碰到的已经在播音岗位上工作的人,都有洗刷不掉的播音范儿,他是改不掉的。就像他们当初四年被灌输进去一样,你再把它撤出来,这个过程挺难的,所以不能要播音范儿。第三是他们在转述的时候,没有一种强烈的讨好你的感觉。等于这边是不能播音范儿,这边又没有强烈地说关注我,有强烈地以人格拉着用户的手求个关注,没有这种感觉。这就是我们对初级转述师的要求,过了这三条,我觉得你开始正式打转述师这个打怪升级的路了,可以往前走了。现在我认为在得到APP上,我们已经听不到初级转述师的声音了,但是有可能在前行的过程中,我们会提高这个门槛。
2.中级转述师其实是能够随意地调控声音的下面三个指标的人,分别是:响度,就是声音的大小;第二,调节节律,就是你说话的节奏,什么时候该空、什么时候该断;第三是调节你的音色。 首先,我们说第一个节律,我们在转述过程中总是会看到比如说每天听本书这个产品,有的完听率不高,听到一半用户就离线了。我们就发现这个完听率低和转述师语速快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我们就仔细分析什么是语速快。最后我发现了一个指标,就是如果你用这篇文稿的字数去除以这篇文稿的秒数,就会得到一个数字,你每秒钟说多少文字。什么样的音频听着比较舒服?首先我们先看大家每天听到的罗辑思维的音频节目。罗胖的语速值长久地稳定在4.1—4.3之间,非常稳定。换句话说就是2500字是十分钟,罗胖那个就是十分钟,基本文稿就是控制在2500字。然后我就想,这是不是一个规律?我就去看我自己转述的,我以一个第三视角来看,那个叫怀沙的转述师。我发现怀沙的转述,他在万维钢的表现是4.2、4.3,他在每天听本书转述三体的时候也是4.3,看来这是不是一种舒服的自然语速?
我再以这个标准去看倾诉类的订阅专栏,比如说卓克的,基本都是维持在这个状态。我们再看之前的转述师转述的作品,有的转述师会冲到5.7。那就相差40%、50%,如果你听到5.7的转述的时候,你说不清哪不舒服,好像觉得很着急,火急火燎的。这其实是他的语速太快。于是,我就开始要求转述师降低速度,最后我发现一个情况,他均匀地降低,比如说一个人减肥,我们就想腰变细,别的地方还是凹凸有致的。他是均匀地变细,比如说你以前是水桶腰,但是现在均匀变细了。这就是第二个问题,就是他的节律没有对。什么是节律?我们平时自然语言在说话的过程中有一些词是很快地滑过的,比如说我跟你说个事,这就是语速非常快,可能我当时的语速值已经可以冲到7个字/秒。
比如我跟你说个事,有一个关于阿施的大八卦,这个语速值就降下来了。为什么卓克的音频特别舒服,为什么薛老师的音频不觉得疲惫?因为他们不快不慢。而罗胖的我们听着很明显,他经常在思考“这个事怎么是这样的”?这个停顿和留白其实是给用户消化的时间,所以用户就掉到内容里了。我们在第二步要求转述师的时候,我们发现他们好像语速值降下来了,但是怎么音频就不往耳朵里面钻?这就涉及到下一个问题,转述师还要再打怪升级。同时,我们说转述师的第三个要求,刚才说了,一个是响度,一个是节律,还有一个就是音色。音色就是你声音的质感。
如果我们在讲故事的时候,其实用的音色是不一样的。“比方说当年在1949年的时候,中国刚刚成立,一切都方兴未艾。”这个时候我的语气是不一样的,但如果我到了一个总结语态的时候,我要到另外一个音色,比如说这就是中国所存在的机会与挑战。比如说我讲一个故事,“这个老虎想吃人,它很饿”,我会轻声,这就是音色。现在有的转述师已经达到这样的状态。这就是中级转述师的三个要求,他可以自己熟练地切换自己声音的三个指标,分别是响度、节律和音色。这是中级转述师。
3.高级转述师退去浮华,又变成白描的状态,我觉得高级转述师是自己能够参与到内容创作里面,把自己变成内容创作者的一部分的人。什么意思呢?比如说他能主动地对某一段内容发起讨论,甚至是质疑,这是我们特别欢迎的。我听优秀的转述师做转述的时候会有这么一个动作,录两版,比如说你的稿子写得特别绕,他会说这个地方我们录两版,你作一下判断怎么用。
我们来举个例子,什么是转述师主动补位需要参与创作的例子。比如说我们知道英语是特别喜欢用从句的语言,比如我们经常说从什么什么角度出发,这其实就是英语的一个从句甩过来,或者说比较而言什么什么,甩了一大堆出来,然后一个逗号,再开始讲正经事。这种表达不是中国人习惯的表达,比如说我记得原来有一个特别经典的句子,我看了一个英文杂志的表述,翻译成中文就是说“事实证明,史密斯的观点当年并没有得到很多的认可,而今天可能灵验了,原因是他曾经预估过A是继B之后最有权力的人,但是当时的人们都认为A只是继C之后最有权力的人,而事实证明史密斯是对的”,然后你觉得这里面包含着4—5个主谓宾。如果中国人会怎么说呢?史密斯老先生很厉害,当年他有一个预言,人们认为是错的,事实证明是对的。当年他认为是A是继B之后最有权力的人,人们认为是错的,人们认为A是继C之后更有权力的人,事实证明A果然是继C之后最有权力的人。
可能我自己都觉得我没说明白,但我想说这样的句子如果出现在转述师面前的时候,这是一种书面语残留。一个优秀的转述师应该会说“这个句子不对,我明白它是什么意思,我拿着电脑把字打出来,然后我录两版”。我们不会要求转述师拿纸改,也不会要求他拿iPad,而我们希望转述师是面对着电脑来转述,所以我自己在转述的时候,从来都是面对着一台电脑,而且我一定会大量改稿子,甚至会打开几个百度搜索的词条,这样的话我能理解是什么意思。 这是转述师主动的参与创作。转述师参与创作还有一点,就是除了像刚才那样的句子明显有障碍理解的,转述师在描述一个东西,在给人讲故事的时候,讲着讲着觉得你这样写稿子恐怕对方听不明白,要不我加一两个词,加完之后立马这个稿子就清晰了。
举个例子,我发现了一个现象,就是我们很多习惯于写文本的人,经常会犯一个错误,叫做重要的概念是掏兜掉出来的。这话什么意思?就是如果我今天要去向一个女孩求婚,我拿着钻戒一定不会是在掏手机的时候掉出来的,我一定会说某某某,我今天有一个很重要礼物送给你,然后打开。我说这个例子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很多人在写文稿的时候,会不知不觉把一些很重要的概念给带出来。比如说“我给你说个事,昨天金北平老师跟我分享一个东西很有意思”,如果你不知道金北平老师是谁的话,你就会觉得这什么意思?你就会觉得走神,你的思想已经被我绊了一下。这时候就会造成思维理解的卡顿感。我正常的表述是,金北平这个概念很重要,那我就不能是掏兜的时候掉出来的,而得说昨天有一位转述师的鼻祖金北平老师跟我分享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经验。别小看这一点点修改,这个过程里虽然看起来可能只是转述师加了一段话,只要你加了这个小小的板,一下子我的理解就变得顺畅起来。所以这就是一个小小的匠心和改动,可以使文稿一下子可以变得很通顺。这就是我说的对高级转述师的要求,他能参与到内容创作里,这话经我说出去,如果你没听明白,我是有一点点责任在里面的,这就是高级转述师。
4.顶级转述师用一个武侠小说的说法就是大剑无形,他已经没有太多的技巧了。我觉得现在我听到的迈向顶级,咱们如果定一个最高目标是顶级的话,在顶级的路上已经打过了高级,在迈向顶级,我觉得薛兆丰老师、卓克、马徐骏,他们意识在朝着顶级转述师去。你可能会说薛老师的广东普通话怎么能是顶级转述师?难道不应该是字正腔圆吗?恰恰不是,怎么判定是顶级转述师,他是热爱自己想说的东西的人。你有没有注意到刚才我说的所有转述师,其实他都还是在演绎你给我写好的东西,主编给我写好的东西,我只不过是把它像端菜一样端上来,我并不是参与炒菜的。而真正优秀的转述师是热爱自己说的东西的,就是你不让他在这儿说,他也得跑到别的地方说。
我们说得再理性一点,他是把转述知识当做自己的终身职业。不过你可能听到这里会说,这就不是转述师了,这难道不是一个内容生产者吗?我觉得其实最好转述师他就是一个内容生产者。首先卓克说的每一句话并不是他证明的,薛老师分享的每一个经济学观点也并不是薛老师自己研发的,薛老师也没拿过诺贝尔经济学奖。薛老师还是一个转述的状态,包括今天罗辑思维能走到今天,得到今天这么大,我们开玩笑地说,我们就是一家靠转述起家的公司,最开始是一个叫罗胖的人,他读了各种书,嚼碎了,我再喂给你,其实最开始就是这样一个转述的状态。
所以我们希望的顶级转述师,或许他不是一个学播音专业出身的,他只是声音条件还不错,或者经过后天的训练达到一个80分的水平。但是,他是天然从内容那个土壤里长出来的,就是我有我的内容,我必须要告诉你,而且我告诉你的姿态不是我跟哥们在喝啤酒撸串的时候跟你扯淡、跟你神侃,而是我用最凝练的结构搭出来,请你记住它并且应用到生活里面去。如果进入这样一个状态,就是我们追求的顶级转述师,超级转述师。我觉得现在很多得到的订阅专栏老师已经达到了这个状态,但是每天听本书就是我现在在负责工作的事情,我们正在走向这个的途中。
为什么我们会强调说每个人都应该做好自己工作的翻译家这件事情呢?这件事起源于我最近参加了得到大学几个校区的线下分享日,前天我还在上海参加上海的分享,上海的同学你们好!应该说上海真的是一个专业人士的天下,从买办时期就有的专业人士的传统是非常好的,上海校区分享日的质量很高,干货非常多,信息量很大,每个人分享的材料都特别扎实。当天我也跟大家作了一个反馈,因为大家到得到大学来不是简单听表扬,还是希望即使我有一百分了,我还想要150。所以给大家提两个小建议,我回来之后的路上就在想,我这两个小建议也要提给我们自己的同事。
1.问题意识。当我们跟别人讲一件事,哪怕就是我跟别人讲得到是怎么回事,因为我经常是我们公司的接待员,很多人来我们公司参观,来交流,我基本上就要负担起向他们介绍得到的任务。你会发现,仅仅是一个公司介绍,面对你的用户的不同,你的问题意识要不一样。你并不是有一套PPT,从头说到尾,对方就能够满意,对方就有好的感受。不是,每次来至少对于我来说,我都和去问中间人,来的是谁,具体什么情况,几个人分别是什么情况,他们自己想要解决什么问题,他们来的目的是什么,他们想要听我说什么,他们对得到了解的程度是多少。基于这些问题,我基本上可以去作出一个问题设计,不见得是对方跟你提出的,但即使接待这件事你也得做问题设计,就是把一个问题先提出来。
那天我在上海校区跟同学们的分享,就是要谈问题,不要谈主题。我们经常说我要作个分享,我要介绍一件事情,我们特别容易就变成一个关键词式的主题。你一旦变成一个主题之后,你发现这个分享就完蛋了,因为围绕着任何一个主题都有无数的材料可以使用。如果你想谈主题的话,第一个,永远说不完,你会发现给你多长时间,你都说不完。第二个,就是材料和材料之间是没有关系的,重要的材料和非重要的材料,有价值的材料和没价值的材料,对我有价值的材料和对用户有价值的材料,你是分不开的。所以主题并不能帮助个体解决取舍,并不能帮助你完成好的交流。所以一定要做先导问题设计。
这个问题设计相当于你要提出一个好问题,这个问题要能够对对方起到两个作用。第一,呼应和唤起他的好奇,就是他内心可能模模糊糊也有这个问题,但是提不出来,你的提出呼应了他内心的潜在的疑问,他的这个潜意识。第二,你的问题的提出,解决了他长久的困惑,或者他的一个真问题。所以,这就是好的问题设计,待会罗胖会详细说,我只是从一个非正式的介绍,不是说开个课,不是说写个文章,我只是说你做个接待给别人介绍情况,也要有问题设计的能力。另外一个,当你设计出来一个问题之后,很多人特别容易把这个问题设计得特别宽泛。比如说有的时候我也会接到一种参观的请求,说我们想要去得到参观,比如说他的问题可能是我们想听得到的企业文化建设。这其实是一个特别大的问题,这就属于一个主题,一个关键词。其实你围绕着这个问题,所有的问题都是企业文化建设,这时候你要根据你了解的背景和情况做这个问题的翻译。 目的就是让自己的问题像一把匕首,匕首是什么特点?第一极窄,第二个极薄,越窄越薄它的穿透力才会更强。这样的话,你的刺穿能力就会非常强。所以这是在我们跟别人谈事的时候,作一个交流,你只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表达,你就需要有这个问题意识。所以这是第一个。
我看到太多太多人,手里的材料很多,信息很多,经验很丰富,但是大家没有问题意识。所以他就不能把材料和经验组织成一个非常好的表达。最常见的问题意识缺乏其实是在面试里面,因为我负责二面,经常我已经不需要去做特别量化的人的了解和测试。所以我第一个问题通常都是来,聊聊你自己的情况吧。这也是一个热身的问题。但是绝大部分人在这一关上就不行,过不了关,为什么?他的表达是没有问题意识的,我让你聊聊你自己的情况,你不能从三岁开始跟我聊,你必须能够在短时间内把我提出的这个非常宽泛的一个主题,你得翻译成一个很好的问题。这样的话,你就知道说我只给你两三分钟,介绍你自己的情况,这两三分钟你说什么能够打动我。所以前段时间我在面试的时候,面到哪个学校我忘了,很优秀的一个小姑娘,我说聊聊你自己的情况吧。这个姑娘就说好,那我就聊聊这我两年怎么使用得到来补充我自己的研究生学习的。 你看,她就是翻译了一个匕首级的问题,这里面既包含了我的这个命题,确实是她自己的情况,最近两年的情况。同时,她又把这个问题翻译成了一个我一定会关心的问题,这个问题本身就能唤起我的注意力。
第一个,她是得到的用户,第二个,她作为一个名校研究生,她在用得到来补充她的研究生学习,说明她有研究和学习的方法。第三,她要跟我讲她是怎么完成这个过程的,我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她唤起了,所以她后面的表达我觉得很精彩。可能不精确,但是我觉得非常有打动力,这种人你当然立即发offer。这就是问题意识。
2.交付意识,是跨行业特别需要的,你不要你说的每一句话对方都能get到,我们的话在对方那里能留下的非常少。作为表达者,我们有义务对对方能留下什么,我们是需要去做强化的,不是你说的所有话人家都能留下,这时候你怎么强化其中一些信息,能够让这些信息留在对方的脑子里,成为他未来提取你们交流时的门把手。提取的密码、口令,这其实是需要我们自己去做强化的。本质上来说,就是你的听众,对方,你的交流的对象,他一定要带走的东西是什么,你得给他设定好,而且你要不断地交付给他,最后才能get到今天我们的交流是这样一件事情。
最近我发现在很多同事去处理线上内容的时候也做得不够好,会表现在两个问题。第一,就是用户意识不够,当你去写一个课程,写一个文案的时候,你到底有没有翻过来坐到用户那一端去看这堂课到底什么是重点,什么是用户一定要知道的新知,你有坐在用户的角度做这个处理。第二,就是你有没有外部视角,也就是说用户不干这一行。比如说密码学,卓老板很清楚,我今天讲给你密码学,不是你要去当破译员,你一辈子也不干跟密码有关的工作。这个时候密码学这个学问本身对你有什么价值,这就叫外部视角。
比如说王立铭老师的《众病之王的解决方案》这堂课其实是讲科学界怎么围猎癌症的,但是它不能变成一个防癌抗癌课,我也不是医生,也不是癌症医药的研究者,我为什么去听?因为有价值,它有一个外部视角,就是说癌症是一个顶级甚至是神级的难题,最聪明的这些人用什么方式把难题的范围缩小,直至接近解决它。这套解决问题的方法,跟它是不是癌症本身已经没关系了,这其实是一个跟癌症这个问题平行的外部视角,而这个外部视角对于所有人都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
我们经常跟同事说你交付不足,大家有点蒙,什么叫交付不足,是没有划重点,没有总结吗?其实不是,而是你有没有把用户视角和外部视角这两个维度处理好。所以我觉得一个是问题意识,一个是交付意识,这两点是我特别想跟大家交流的,这件事情从一个非正式交流到一个线上产品的开发,原理标准都是一样的。 所以我特别希望提醒大家未来的交流和沟通当中要去重视这样的两个能力的建设。
怎么把自己行业里的知识翻译给外行听,这一点为什么说越来越重要,我跟大家说一个今天我遇到的事。今天张泉灵,前央视著名主持人,现在的少年得到董事长跑来跟我说她听到一个说法觉得特别管用。这确实是我们的偏好,最喜欢听到简洁而美妙的一套理论工具。什么叫简洁而美妙呢?它几乎可以解释一切这个领域的现象,但是一点都不复杂,还特别有效。这套工具是陈春花老师经常讲的,就是我们怎么判断一个企业到底做得好不好,其实就问他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第二个问题,你能不能做。第三个问题,你可不可以做。第一个问题,你想做什么,就是你怎么定义你的用户价值。第二个问题,你能做什么,就是这个行业现在给你做的基础是什么,基础条件是什么。第三个,你可以做什么,就是你自己这家公司的禀赋,你可以做什么。
第一,你的用户价值,你创造的。第二,你的行业提供的可能性的基础。第三,你自己拥有的资源禀赋。
为什么这三个东西非常重要呢?是因为所有的企业,创新型的企业其实都面对这三个难题,你想,如果你想的也是别人想的,你能的也是别人能的,你可以做的也是别人可以做的,对不起,没你机会。为什么?总有巨无霸的,那些巨无霸在想法、可能性、资源禀赋上,肯定比你好。他对同一个用户的价值的认知,他对行业资源的把握程度,理解的深度和他拥有的资源,你一个初创者怎么有机会呢?所以张泉灵为什么这么兴奋,因为她还有一个身份就是投资人,她说我突然明白了,我想搞清楚这个时代任何一家创业公司有没有发展前途,我只需要问他这三个问题。这就是一个简洁而美妙的理论框架。这个理论框架重要点在哪?一家创业公司实际上就是干三件事:
1.你重新定义用户价值。虽然我们做的好像是同一个行业,比如说得到,我们就是重新定义了用户价值,我们知道有些用户不满足于天天刷今日头条,看网文,他需要看一点对自己有帮助的效率高的东西,这就是重新定义,所以我们有机会。
2.行业这个基础你有没有通过跨界破掉。过去的学习好歹有个教室,好歹有国家准予办学的批文,这些都没有你能不能干呢?后来发现通过互联网,其实学习服务、知识服务这件事也能够干。
3.你的资源禀赋不够怎么办?永远前面有比你大个的家伙。很简单,别人有资源,巨无霸有资源。我们这个时代怎么办?作为一个创业者,那就靠连接。
其实这个世界大量的创新者,甚至是有一些骨灰级的老行业,他们真正驱动行业进展的是连接。通过什么方法进行连接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话题,你必须有能力把自己这一行翻译给外行听,让外行觉得有价值,有意思。然后社会资源才能涌入。
为什么我们今天提出这个命题,就是做好自己行业的翻译家、翻译官这件事已经变成在这个时代生存的必要呢?因为这个社会不再是简单的分工社会,还是一个连接社会,如果你不能做到让自己的行业有魅力,让别人充分看待它的价值,你连连接的机会都没有。
在得到大学第零期开学典礼上,天文学家高老师说全世界研究天文的人很少的一个集体,搞清楚多少万亿光年之外的一颗星星怎么着,对人类能有什么价值?不产生价值,为什么这几千人还能活着,天文学上出现一个事还能在手机上刷屏,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她说天文学自古以来就这个本质,让外行觉得它有价值。当然像现代的天文学,霍金给我们讲黑洞,还有上期的卡尔萨根,他说古时候的天文学家就这样,那时候叫占星家,他要把自己行业的知识包装成我能给你算命,我知道国王出去打仗能不能赢,然后他就能获得贵族和国王的财政支持。所以你看这个现象在今天就变得更加严重。现在美国宇航员想要上天,得通过俄罗斯发卫星船才能上天,一次是挑战者,还有一次是航天飞机失事,两次事件就完了,公众觉得带来了信心上的打击,算了,不干了。
所以能够对外界把自己这行说清楚,特别重要。重要性我就说到这儿。那怎么办?刚才脱不花讲了一些办法,事实上我们这家公司在做业务时,天天想的也就是这事。逮着一个老师,他就是这一行的,这一行的知识他跟本行人分享,对不起,不是得到要的课程,得到不仅要是这一行的顶级高手、顶级认知,而且外行还能听得懂,所以我们天然是做这个工作的。今天跟我们的同事,当然也包括我们的用户,如果你自己觉得有这个需求,我给你一个极简心法。就是问自己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你回答出来,基本上就能够完成向外行转译自己这一行的工作:
1.你这一行的顶级高手和普通高手之间有什么区别。每行都有高手,套路纯熟,但是他不是顶级高手,如果他做到顶级高手和一般的高手,中间细数发丝的区别在哪?你能不能把它找出来?为什么找这个特别重要呢?大家想,一个行业到最顶级的时候,实际上才完成了真正的社会分工,最开始的时候没有分工,一个人做所有事,逐步分杈到今天。请问每一个行业的本质是什么?它的本质是完成了人类其他分工没法完成的一个任务。所以你这一行最最顶级的高手,一定是锻炼出来了一种全人类任何其他行业的能力。
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马上年后就要上的一个医学通识课,操刀的老师特别牛,他几乎参加了中国一切有天灾人祸,汶川地震、海外急救队队长,反正中国医疗战士该有的荣誉和机会,这个人全拿了。这个大夫告诉我,最顶级的医生和普通的高手医生之间的区别是什么?你说名医不就是掌握的知识多,随时掌握全世界的手术方式、最新的药品知识,那是普通高手,真正的顶级高手医生不是这样的,他能随时捕捉意外信息,这才是顶级医生的样子。这位薄大夫跟我讲了一个他身上发生的故事,给我笑死了。有一个病人,好像是手术之后一直不醒,突然昏迷之后就不醒,抬到他们医院进了ICU。这个人各种检查做完了之后,都正常,但是人就是不醒。这个博大夫就很愁,围着他好几天也没辙,那天晚上正好他大学同学聚会,就去了。去了之后,他们同学就劝他喝酒,他说不喝,我那还有一个病人。同学就跟他开玩笑说,病人怎么了,你把这碗酒喝了他就醒了。一般劝酒是不是这样讲?这句话刚出口,薄大夫说我突然明白了,二话不说,抄起衣服往外走回到医院。跟家属说,你们的病人平时是不是老喝酒?大夫说对,爱酒如命。薄大夫说如果你们同意签字,我想给你们试试,就是给这个病人的胃里打酒精。给胃里面注入酒精。病人家属只能同意了,死马当作活马医,后来进去了果然就醒了。这个故事其实告诉我们什么?就是人体那种复杂,医学那种复杂,你把这个东西抓出来才算抓到了行业的精髓,否则你只抓到了这个行业普通的人人都学的技法。把顶级高手薄薄的一层切出来。
2.假如有一个人干了我这行,干得不错,但是后来没干这行,改行了,请问我们这行对他干另外一行有什么帮助?这个问题会难倒很多人,你死死逼问自己就渐渐得出来,好像真有。道理很简单,我前面讲的每一行都是人类能力树上的一个分支,一定是掌握的其他行业没有的能力。
我举个例子,比如说我是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的,当年叫北京广播学院。北京广播学院这个地方从我进去读研究生的第一天开始,别人就告诉我,广播学院的学生没文化,不读书,我算是在广播学院爱读书的人。所以我一直觉得是不是我跟这个学校的人有点不能融入?后来发现我自己作为研究生去了广播学院,是我自卑。为什么?因为你会发现这个学校从老师到学生,弥漫着一种气氛,每个人都是拿产品为大,而且有清晰的交付意识。你想在电视台广播电台,你这个节目说好几点钟上线,你是半秒都不能差的。你的作品不容你精雕细刻,所有的人,我印象特别深,我们校园里有一个二混子形象的人,特别正颜厉色跟我讲,播出线那就是天字号的事。后来你会发现在广播学院这个系统培养出来的学生,天然就有这个意识。包括现在我自己也有这个意识,播出是天字号的事,交付用户产品,没有什么比这个事大。这就是干电视台的人,干广播电台的人,将来他要改行,他能带走的东西。怎么编片子?编辑机早就淘汰了,不能用了。但是他干活手里有产品意识,有交付意识,有时间观念,有结果意识,这一点广播学院的学生特别擅长。所以我们公司招人的时候还特别喜欢去中国传媒大学招生。我们同事好多都是中国传媒大学的,确实好用,在这个时代有时间和结果意识的同事,你跟他合作起来就特别舒服。注意到没有,一个是横切,把高手切出来,一个是纵切,把外行切出来。
3.我向比自己高两级的老板汇报自己的工作,我怎么汇报?向比自己高一级的老板汇报工作,你只需要说我怎么干了,干成就行。但是你向比自己高两级的老板怎么汇报?咱们不说顾客就是上帝,那个话很多人理解,非常隔着一层。高两级的老板不了解你在干什么,但是他要结果,这个视角特别珍贵。为什么?我们过去学经济学的时候,通常把这个世界理解为分工世界,可是分工的反面是什么?人类社会为什么会有分工?其实分工社会倒过来一看,是组织社会。因为一旦诞生一个分杈,有分工,它上面一定坐一个组织者,否则这个分工社会是不可能的。
最近我在书里面看到一个定义,所有的分工都是代客采购。为什么能当翻译官这件事特别重要,你如果不会做翻译,这证明什么?你只是一个分工者。你不能做任何意义上的组织分工的工作,因为你听不懂别人的事,你也没有办法把自己作为一个待组合的零件被别人组合。挖矿石的工人,种地的农民,写代码的程序员,他们的工作对象都是完全被他们整合的,他们自己很少有发言权。但是除了像这样的码农、农民和矿山打交道的工人,我们社会的每一个人是不是都在整合他人的工作。 所以,问好自己这个问题,我怎么向比我高两级的领导汇报,实际上你就做好了一个准备,就是我是一个成熟的合格的被组织者。所以你看,无论是你自己当芯片,驱动整个社会的周边外设,然后运行,你要得出自己的结果之外。你也可能作为外设接入别人的芯片,被别人的算法驱动,然后得出别人的结果。无论哪个事都能够成就你自己,但是所有这一切,它的基础都是你能够把自己分工的事翻译成一个想组织你的人,他们听得懂的话。
⼤家好,我继续这个话题,就是我们从得到系⽼师身上学到什么。现在在所有平台上,得到其实是最没有名师的,因为我们的追捧,导致很多的⽼师因为跟我们合作,导致这⼏年间他们的名⽓迅速上升。这是⼀个结果。但是确实平⼼⽽论,我们从来没有拿这件事情来作为我们选择⽼师的标准。
1.其实刚开始只有⾮常模糊的感觉,到今天为⽌,我觉得这个感觉就变得⾮常得清晰。就是这个⽼师⼀定不是万⾦油,他⼀定是我们知识世界某⼀个领域的守护⼈。⽐如说就在昨天,我们和王⽴铭⽼师吃了个饭,他就说,我经常有⼀些想分享的知识,⽐如说今天他就说⼀个特⼤喜讯来了,⼈类历史上出现了第⼆例彻底治疗好艾滋病的病例。你看这件事情连《⾃然》杂志要到今天深夜才发布详细论⽂,但是今天上午在⼩圈⼦⾥⾯这个事情已经轰动了。你想这样⼀件事情对⽐中国⼈⽤得上虐待的⽅法治疗癌症这种所谓的伪科学新闻来说,在公众⾯前的影响其实⾮常低,但是这样的事件,它的真正的含⾦量只有王⽴铭⽼师能够发现出来。所以昨天我们就在说王⽴铭⽼师下⾯在得到除了做课程之外,还应该⼲点什么?后来我们聊来聊去,就聊出了⼀个项⽬。这个项⽬的名字特别有意思,王⽴铭管它叫巡⼭项⽬。什么意思呢?⼤家都听说过那个歌《⼤王派我来巡⼭》,就是我是⼀个⼩妖,但是更重要的不是⼩妖⾃我谦虚的身份,⽽是确实有⼀座⼭,⼭上确实有⼀个洞府,他在这个洞府确实修炼多年,⽽且得道。不管是这个领域的新知识对得到的⽤户进⾏服务,还是我们昨天说的那个歌词,朋友来了有美酒,若是豺狼来了我们有猎枪。你看贺建奎的基因编辑⼀出来,王⽴铭⽼师⽴即在得到发了⼀篇⽂章,我是巡⼭⼩妖,你是哪路神仙,本⼩妖⾄少要喊⼀嗓⼦,你是何⼈?我觉得这是我们得到系⽼师选择的基本感受,他们都是某个硬核的守护⼈。
包括李笑来,他最近在发奋写作。周⽇晚上刚刚写完⼀本书,他说这本书是硬核鸡汤,他从来不否认⾃⼰是鸡汤书的作者。这⼈书的名字叫《如何⾃学》,内容是怎么⾃学当程序员,怎么⽤Python语⾔写程序?我觉得硬核才是得到系⽼师的⼀个基本配置。你看,在得到系所有做内容的⼈当中,我罗胖应该是其中最不硬核的⼀个⼈了,但实际上我也有我的枢纽,我的枢纽就是我⾃觉定义为我是得到内容⽣产者⾥⾯专业的转述⼈,我的本事不在于任何⼀个知识领域,⽽是任何⼀个知识领域我学习过后,我能⽤相对来说更专业的转述⼿法讲给我们的⽤户听。这是我练的⼿艺,我做的所有事情都不会离开这个硬核,这才是我在得到能存在的理由。所以,这⾥⾯没有任何万⾦油。坚守这个本分最⼤的好处是什么? 就是这个⽼师会拥有整个知识⽣态⾥⾯坚定的⽣态位。上⾯我提到的,王⽴铭⽼师⾃⼰主动去当的这个巡⼭⼩妖,是有算法的,我是守住了⼀⽚核⼼知识地带,我主动对这个世界提出了反馈。
再⽐如说今天我还看到⼀个现象。今天发⽣了⼀件很悲伤的事情,就是褚时健⽼爷⼦,91岁,今天去世。我看到在⽹络媒体上有这么⼀个⼈说了⼀句很不中听的话,意思说这是⼀个坐过牢犯过法的⼈,你们怎么今天都在集体吹捧。我不评价这句话是不是冷⾎,也不说他的价值观对不对。你会发现他是⼀个没有专业知识领域的⼈,你是任何⼀个领域的⼈,你都会带有这个领域的视⻆。⽐如说我们是创业者,我们会从创业者的⻆度来评价褚时健。如果你是⼀个种⽔果的⼈,你会觉得我们这⼀⾏损失了⽼爷⼦。当然你也可以对他进⾏批评,说他哪做得不好。但是你都有⾃⼰的视⻆,你都有⾃⼰专业的⽴⾜之点。所以这个世界上当我们的⼀⾔⼀⾏能够体现出受⼈尊重的地⽅,其实不在于你是建设性还是批判性,⽽是在于你有没有屁股底下真正的专业⽴场。我觉得这才是⼀个⼈是被鄙视还是被尊敬的真正分⽔岭。
如果你是《万维钢·精英⽇课》⽤户的话,他前段时间讲了⼀个特别有意思的话题,假设在学术界,有这么⼀个弟⼦跟导师提了⼀个想法,结果被导师发表了,请问这个学术成果归谁?万维钢看这个事情最后的结论是什么?他说我其实并不知道这件事情本身内部发⽣的是⾮曲直,但是我观察⼀件事:就是⼗年后,你和你的导师,哪个还在这个领域。多年后你⼀搜索,发现这个学⽣早就离开这个领域了,⽽他的导师围绕这个领域、这个话题、这个设想持续在发论⽂。 这就是专业守护者,那当然这份荣誉就应该归于他的导师,不管当年发⽣了什么。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不断地在奖赏守护住⾃⼰的⼀个核⼼枢纽的⼈。
当然你可能会说,得到不是讲崇尚知识的游牧⺠族吗?对,但是你得有⾃⼰的核⼼枢纽。⽐如说像施展⽼师,虽然他写了⼀本《枢纽》,好像是在说历史,⼜好像是在说政治。但是我跟他聊天⽐较多,我知道他是有⼀些最最核⼼的、最根本的问题意识。只要他守住了这个问题意识,不管表⾯上他是怎样的⼀个游牧⺠族,实际上这个游牧⺠族逐⽔草⽽居,但是他有⾃⼰的祖陵和圣殿所在,他是不会漂移太远的。这个能复制吗?我觉得不能。
2.何帆⽼师有⼀个洞⻅,他说因为薛兆丰⽼师在《奇葩说》⾥⾯表达了强⼤的刺猬体质,我是⼀个经济学家,我带有经济学家看待⼀切事物的独特视⻆,不管你拿什么问题碰撞我,我给你的都是特定⻆度的回应。⽽我上第四季《奇葩说》时表现了⼀个狐狸⽓质,我能调动各种⼯具。在公众⾯前,狐狸⼀点都不讨巧,只有刺猬坚定了特定的底盘,才会变得特别有魅⼒。当每⼀个⽼师都成为这个社会的硬核存在之后,得到的⻓远实际上可以表现出我们真的可以建设⼀个硬核知识社会。我觉得要不了⼏年之后,也许就出现在2019年,不管社会上出现什么样的新闻热点,得到系⽼师都有能⼒调动某⼀位硬核领域的守护者,对这个新闻、这个事件作出知识侧的反馈。这是我们今年推动我们⽼师运营⼀定要去做的⼀件事情。
也就是说我们做的并不仅仅是知识服务,实际上有⼀个词我们已经放在⾸⻚,叫知识城邦。对,这个城邦要对这个世界真实的舆论、信息、热情、热点作出正常的反馈。我希望我们渐渐的就会越加有这样的能⼒,对,这正是⼀个好社会的样⼦。不管它有多少领域,不管社会的流动是呈现出什么样的乱流状态,但是,总在某个地⽅有⼀个灯塔式的、硬核式的、路标式的、⻣鲠在喉式的存在。我们每⼀个在这个社会中飘荡⾃⼰⽣命的⼈,才会偶尔有确定性的东⻄和岛屿可供我们休憩。这是我想说的第⼆点,因为得到系⽼师的特征,我们可以呈现出得到的⼀种什么样的新的状态来贡献这个社会。
3.我今天想说的最后⼀点是昨天我和⼀位画家,叫尤勇,他是陈丹⻘⽼师的学⽣。我开玩笑说他是富⼆代,因为他⽗⺟是温州做⽪鞋的。他⾃⼰从⼩学开始就学画画,上的⼩学、中学就是画画班,⼀直到中央美院,然后跟着陈丹⻘学画,现在是中央美院的博⼠⽣,⾃⼰也开了⼀个⼯作室天天画画,把⼀辈⼦都献给了画画的⼈。同时闲聊的有很多⼈,其中就有⼈问尤勇⼀个问题,说你画了⼀辈⼦画了,你喜欢画画吗?我当时分明感觉到尤勇脸上冒出怎么会有这个问题的存在?他说其实根本不是喜欢不喜欢的问题,⽽是我每天都沉浸在⼤量的困境中。就是我画每⼀幅画我都不满意,我知道⾃⼰在哪个放上、哪种技法上不成熟,我有错误,我不满⾜,所以我要处理这些问题。这才是我坚持画下去的原因。
当时我听到这句话之后,我真是拍案叫绝。这段话⾮常清晰地反驳了⼀种俗知俗⻅,就是你⼀直⼲⼀件事情是因为你喜欢。只要这事是你的职业,我告诉你,不是你喜欢不喜欢,⽽是这个维度对你来说就不存在。你说罗胖喜欢说话吗?我告诉你,我天天烦得要死,⼀旦站到话筒前,我特别紧张,这件事情对我造成了太多的折磨和苦恼。问题是我为什么⼀直在⼲,⽽且⼀直乐此不疲地在⼲? 是因为我有问题,我对此前的表现不满,我在尝试⽤各种办法去解决它,这是我真正地持续⼲这件事情的理由,跟喜欢⼀点关系都没有。
尤勇紧接着甩了两个词出来,第⼀个词,他说画家⾏业有⼀个词叫“神圣的不满”。任何让你对⼀个事业产⽣神圣情绪的,是因为你知道⾃⼰不满。我觉得这个词其实就在说明内⾏⼈和外⾏的那个最最微妙的区别,什么叫内⾏?内⾏不是说我⼲得⽐外⾏好,有时候因为外⾏有很好的禀赋,突然出⼿就会很好。内⾏是因为在这条⼭道上不断地当他的巡⼭⼩妖,所以他满眼都是问题,别⼈看来已经觉得很好了,不,很多问题。
我觉得这是我们得到系⽼师都⾯临的情况,⽐如刘润⽼师《刘润·五分钟商学院》基础篇、实战篇做完之后,觉得这是不是倒光了。没有,他迅速提出⼀个新的课程计划,商业洞察⼒,⼜是⼀套全新的体系。他是⼀直在商业的最前沿、最核⼼的位置,他满眼全是问题,满眼都是各种试错,可能性存在的解决⽅案。所以他是不会枯竭的。得到系⽼师⾥⾯,⽆论是薛兆丰⽼师、宁向东⽼师、万维钢、施展等等,我就不⼀⼀列举了。所有我们看到的⽼师,为什么那种⽆穷⽆尽的创造⼒?很简单,⼈家是内⾏,内⾏眼⾥全是问题。
好,下⼀个问题来了。 尤勇⼜给了我⼀个词,这个词也很⾼级,叫“内⽆穷”。我们⼀般引⽤“⽆穷”这个词的时候,通常都是向外,我要⽆穷的⾦钱,我要探索⽆穷的宇宙,那都是我现在没有的,是在我边界之外的东⻄。可是⼀个专业⼈员,他要探索的是⼀种内⽆穷。什么意思呢? 就是从0.9向1的过程。就像⼀个⾦⼦提纯,9成⾦,四个9、⼋个9,⼀万个9,都没有到1,这就叫内⽆穷。⼀个专业⼈⼠就是在这样⼀个空间⾥⽆限逼⾃⼰上升。
今天来分享我们做课程的时候,帮助得到老师的几个小技巧。先要说说,为什么一定要帮助老师?在得到上开课的老师,每一个都学识渊博,专业精深。课程上线之后,大家一听,还觉得老师不但肚子里有料,而且生花妙笔,锦心绣口,能写能说。不过告诉你们一个大秘密。在背后,得到老师都面临一个难关,就是一开始写出来的东西大家不满意。老师都很厉害,经过他们攻坚克难,持续学习和实践,最终就大功告成。在他们攻克难关的过程中,得到团队能够帮上一点小忙。今天我们就说说得到团队是怎么帮助老师,把课程写得让用户满意。
为什么这么多有知识的老师做课程这么痛苦?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得到干的事情,是一件新的事情。把好的知识,用最省力的方式,还要用最节省时间的方式,让大家吸收进去,这样学习效果才能最好。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知识是一回事,把知识传播出去,是另一回事。这就是说,不是一个人有了知识,就自动掌握了知识传播这个技能。让不掌握你知道的知识的人在你的帮助下学习到你知道的知识,这是一个全新的技能。为什么有知识的人写出的文章经常让人看不懂听不懂?问题在哪里呢?问题就在,你难以想象,你所知道的事情在不知道这件事的人看来是什么样子。我再说一遍:你难以想象,你所知道的事情在不知道这件事的人看来是什么样子。
我举一个例子。我给你读一段话,文字也可以在主讲区看到。你试试你能理解吗?一种结构主义解释认为,资本以相对一致的方式构成社会关系,后来转变为一种霸权主义观点,认为权力关系受到重复、集中和重新结合等机制所支配,这种变化把时间性问题带进结构的思考,也标志着一种转换:从一种阿尔都塞式的理论,即把结构性整体视为理论对象,变换为另一观点,即对结构的偶然可能性的洞察开辟了一个重建的霸权观念,霸权被认为有赖于权力重新结合的偶然接合点和策略。(摘录来自:平克《风格感觉》)
怎么样?是不是可以用“可怕”这个词来形容?当然这是非常极端的情况,虽然我们不是没有遇到过。有的老师的第一版文稿,跟这个风格非常相似。这里面的道理是,当你对一件事物很了解时,你意识不到自己对它的思考有多么抽象。而你也会忘记,那些过着他们自己生活的人,并没有经历过我们那种抽象化的特殊历程。
大部分情况是,老师心里虽然想着用户是外行,但是思考方式不由自主地还是很抽象。我还是举《风格感觉》里面的例子。参与者在良好乃至优异的隔声测试条件中参加考试。真实的意思在我们看来是:我们在安静的房间中组织学生考试。在我们看来是“安静的房间”,在实验人员看来却是“测试条件”,因为他在挑选房间时,脑子里想到的概念就是“测试条件”。
再看下面这三句话:食物摄取方式和身体质量指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身体质量指数是食物摄取方式的函数。 食物摄取量根据一种单调递增关系预测了身体质量指数的水平。吃得越多,变得越胖。
最后我再举一个我看过的段子:一位学者来到乡下,看见一只猪在拱白菜,于是他要叫人来制止这件事。但是这位学者既不认识猪,也不认识白菜,于是高声叫道:快来人啊,动物吃植物了!学者说得很正确。但是因为说得很抽象,所以我们听不懂。这个“动物吃植物”的寓言就是“知识的诅咒”。你越有知识,你就越不会跟外行交流。如果有人指出这个问题,老师通常很委屈,很迷惑,很无奈,觉得我说的都是很简单的事情,为什么你们听不懂?
对这个问题的深入分析和解决办法,都在史蒂芬·平克的《风格感觉:21世纪写作指南》这本书里。这本书对我启发特别大,平克说的是怎么写作,用的术语是古典风格。罗胖说的是怎么做课程,做知识服务,用的术语是自然语言。两者的核心理念是一模一样的。罗胖当初发展这套技法的时候,平克的书并没有出版,所以他们是各自独立地发明出来的,就像牛顿和莱布尼茨分别独立地发明了微积分一样。
总结一下,由于有“知识的诅咒”这个现象,无师自通地掌握向外行传播知识的老师非常少,所以大部分老师都需要来自得到的帮助。帮助老师是有技巧的。这些技巧也是系统的,一整套的。时间不多,今天我只分享3个:
1.直接说,就是不借助术语,直接说内容。我先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经历。我还是央视记者的时候,有一次我去中科院物理所采访一位物理学家。我请他解释一个问题,这位物理学家就问我:你知道洛伦兹变换吗?我说,不知道。又问我:那你知道麦克斯韦方程吗?我说,不知道。这位物理学家又问:那欧姆定律总该知道吧?我说,不知道。于是这位物理学家感到十分挫败。
我是文科生,对物理知识,我们要具备的是科学素养,但对你们的术语不熟悉啊。就是初中物理的内容,你冷不丁地问我,我也回忆不起来。其实,虽然我们大学没有学物理,但是科技史我们是读过的,相关的道理我们大致了解的。比如,如果你说,你知道电流跟电压成正比,跟电阻成反比吗?我就会说,我知道啊。这实际上就是欧姆定律的内容啊,你非要问我一个术语,我不专业就不敢确定它代表的准确内容,那就不敢说我知道。麦克斯韦方程、洛伦兹变换,虽然数学上难一些,但是背后的道理并不难懂。
这里我要特别感谢一位教授统计学的教授,叫李连江,他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他的想法,就是我们做科学类课程的基本原则。他写了一本统计学的教材,叫《戏说统计》。这本书里,他没有用一个数学公式,用日常语言把统计学的方法讲得清清楚楚。他怎么解释他的写法呢?他说,目前的方法论教学,似乎是过多强调了技术方面,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技术背后是思维方式,是哲理。他接着说,统计学家,以数学公式为工作语言,以严谨为唯一目标。他们的懂是专家的懂。我们一般人,只是统计分析或者量化方法的用户,会正确使用,会解释结果,就不错了。仅仅是用户,不要必要追求专家的懂,实际上也绝大多数用户都达不到。
这就是我们做科学通识课的心法,我们追求的是用户的懂。我们要讲清楚背后的道理,思路,而不是技术细节。如何用在课程里呢?我用《医学通识50讲》的发刊词举几个例子。要是想全面理解文字前后逻辑的,可以打开《医学通识50讲》的发刊词直接看。没有订阅的也可以打开看的。你好,我是医生薄世宁。 到2019年,我在北医三院工作整整18年了。我在重症医学科,也就是你知道的ICU,我的工作就是把所有危急的病人的生命体征先稳定下来,再送回其他科室做治疗。简单地说,先活下来,才有然后。 我每天想的都是“怎么让人活下来”。这就是“直接说”。这是医学通识50讲的发刊词里的第一段。任务是介绍薄世宁医生是做什么工作的。原则就是,尽量不用术语,直接描写工作的内容。直接描写之后,还是太复杂,抓不住重点,再跟上一个工作的黄金原则,“怎么让人活下来”让读者更有感觉。
再举一个例子。这次对照一下。原文: 没有人文的科学是傲慢,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滥情。这个句子虽然很有韵律,但是意义其实不明确。关键在“人文”这个词,含义丰富,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看看改进版:用我的话说,不关心人的科学是傲慢,没有科学依据的关心是滥情。如果你不能切实地帮助患者,你的关心,就没有价值。你看,什么是书面表达方式,什么是自然语言的表达方式,一对照就很清楚了。有时候我们说应该口语化,不是要模仿口语表达,而是要营造一种对话感,写作的时候心里真的有用户。
2.找容器。老师的料特别多,彼此还相互联系,从中要说明的道理对用户来说是陌生的,那怎么才能把知识有次序地说出来,而且理解起来要容易呢?办法就是找容器。什么是找容器?我们先打个比方。我们吃火锅,有很多涮料,有毛肚有牛蛙,有粉条有蘑菇,有萝卜有白菜。每个原料都有它独特的味道,怎么涮才能把各个原料的最好的味道激发出来呢?用三格火锅啊,红汤、白汤、菌汤,分别处理不同性格的菜,就能最大程度地享受食物的美味。而且你拿起一样原料,马上就知道应该下到哪个格子里最好。
做课程也是这样,找到一个好容器,各种料就各安其位,道理也就依次说出来。还用《医学通识50讲》来举例。例如第6讲,《疾病是人类进化的遗产》。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会生病?老师准备的料特别足,道理也特别深刻。怎么讲才舒服?最后我们和老师一起找到一个容器:三个不完美。从进化的角度看,人类有三个不完美。第一个不完美是指,自然进化的“够用就行”这个原则导致的人体器官性状的不完美,因此人类会生病。第二个不完美是指,人类进化的速度赶不上环境变化的速度,因此导致人体适应的不完美,由此导致了人类会生病。第三个不完美是指,人类进化出智能,因此产生了多样化的需求,比如要科学研究,要文学艺术,要贸易旅游,要星际旅行等等,导致人类的需要和人体的能力不匹配,由此导致了人类会生病。你看,有了这三个不完美的容器,各种材料就各安其位了,道理层层推进,也好理解了。
有一个例子,是冯雪老师的《给忙碌者的心脏医学课》。一次讨论课程,老师对治疗这一期的写作拿不定主意。冯雪就是做《给忙碌者的心脏医学课》的那个老师。阜外医院心脏康复科的创始人和负责人。做过心脏外科,还做过心脏的重症监护,各种治疗方法都知道。所以,也就发生了“知识的诅咒”,知道的太多,反而不知道该怎么讲课了。我们就建议说,知道你们专业上有一个心血管事件链的说法。说的是心脏病的发生发展要经历的几个阶段,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急性事件——死亡。您按这个过程来分别讲每一个阶段的治疗原则,可以不可以呢?冯雪老师立刻说,对啊,这个结构好。这个心血管事件链,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急性事件——死亡,就成为了一个容器,把各种各样的治疗知识有秩序地一一讲解出来。你看,有了这样一个小技巧,即使我们是医学外行,也是能帮上大医生的。这就是第二个小技巧,找容器。
3.问问题,听起来简单,其实不容易。因为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呢?解决的是知识的诅咒啊。当你对一件事物很了解时,你意识不到自己对它的思考有多么抽象。因此你按照你的思维方式去做课程,结果就是让用户听不懂。那么怎么缓解这个问题。就问问题。问那些逼着老师转换视角看专业知识的问题。
我们还是用《医学通识50讲》举例子。第一讲,《医学存在的终极理由:生命第一》。策划第一讲的时候,我们就问老师,人类要在地球上存在,没有医学行不行?薄医生想了想,说,没有医学可以。有病不治也没有问题,没有一种病的死亡率是百分之百的,多严重的疾病,总有人会活下来。只要人类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人类就会一直在地球上存在。既然这样,那医学存在有什么理由呢?把问题逼问到底,就把老师的最好的认知给逼出来了。薄主任的回答是,医学存在的终极理由是什么呢?就是生命第一。生命第一这个原则怎么表现呢?三个方面:让人活着,让人有尊严,让人有意义。这个答案,大家觉得怎么样?
我也用这个小技巧,问了冯雪老师一个问题,冯雪就是做《给忙碌者的心脏医学课》的那个老师。做这个课的发刊词的时候,我就问冯雪老师:如果一个人心脏病发作,弥留在生命的终点的时候,此时想和自己的心脏说一句话,他会说什么呢?冯雪老师思考之后,就有了这门课的发刊词《每个患者都是来我这儿买后悔药的》。我的同事听完都哭了。这就是第三个小技巧:问问题。
简单说⼀下校招⽅⾯的东⻄,过去两年基本上我们三个⼈的分⼯,我基本上会跑⼀些理⼯类⼤学的校招,⾯向⼀些理⼯科学校。包括去年和前年,基本上都有不管是实习⽣还是应届⽣,每年都有⼆三⼗⼈的新同事加⼊我们。在每次新的校招同学加⼊我们的时候,我都会有⼀个简单的沟通会,我简单抽出中间⼀段跟⼤家分享⼀下。我会跟⼤家说进⼊这家公司,如果⼀个新⼈,或者⼀个应届⽣,应该具备的⼏个核⼼能⼒:
1.沟通能⼒。这个沟通能⼒不仅仅是你做内容、运营等岗位,同样的你在做产品、技术、设计,做任何岗位,我觉得在任何⼀家公司⽣存都必须具备的能⼒,就是让别⼈知道你想要什么,⽽你也要知道别⼈想要什么,这样才能促进团队的协作。
2.学习能⼒。不管是应届⽣还是⼯作⼗年的⼈,进⼊公司的第⼀天起,⼤家都在同⼀个起跑线上。你如何要迅速地摆脱这种学⽣的⼼态,不要指望着别⼈去指点你,⾃⼰拥有⾮常好的学习能⼒,学习这家公司,学习这个⾏业,学习你⼿⾥在做的活,有哪些东⻄是你可以做创新的。
3.担当能⼒。很多事情当⾯对⼀些难题的时候,你愿不愿意第⼀个站出来,说我愿意领头解决这个事情。我觉得有很多很聪明的年轻⼈或者⼀些应届⽣,他们会觉得我想解决这个事情,但是因为我是新⼈,是不是在出⻛头,有时候会把⾃⼰重劲按了下去。我希望进⼊这家公司的年轻⼈,当遇到问题想解决的时候,可以⾃⼰跳出来说我想解决这件事情。
4.落地能⼒。还有就是落地能⼒,对⼀家公司来说,你嘴上说再多,最后你的能⼒能不能变成落地的能⼒。如果你是做内容的,你能不能写完⼀篇稿⼦,如果你是做运营的,你能不能做完⼀个活动,如果你是做产品的,能不能画完原型,如果是做技术的,能不能写完代码。最终的落地能⼒很重要,在⾃⼰的专业领域内,必须要有⾃⼰擅⻓的东⻄和坚持的东⻄。当别⼈在你的专业领域内挑战你的时候,你这时候不应该管别⼈是不是在这公司很久,他是副总裁还是创始⼈,应该坚持⾃⼰的想法。我觉得这是这家公司⼀直提倡的东⻄。
5.求助能⼒。最后我⾮常提倡⼤家要有求助的能⼒,很多⼈会说求助谁不会?但是在我看来,刚进⼊公司的很多校招的年轻⼈真的不会求助,很多⼈会觉得我是不是⾃⼰玩命做完会显得我很⽜。你进⼊⼀家公司之后,第⼀,你能不能定义⼀个好的问题,第⼆,你能不能在团队⾥找到⼀个好的⽼师。不管是进⼊这家团队,还是只要你毕业之后进⼊任何⼀家团队,可能都是需要的⼀个能⼒,就是善⽤求助,善于找到⾃⼰身边能教⾃⼰的⼈。
这次跟⼤家做沟通的主要⽬的,就是来催⼤家投递简历的。 怎么个催法呢,我跟⼤家分享三个加⼊得到的理由。
1.户⼝、⼯作居住证和⼀份不错的薪酬。我们公司是⾼新技术企业,有北京市落户名额。每年我们根据应届⽣情况,择优办理落户⼿续;也就是说,落户是有可能的。为了让⼤家在北京便利的⼯作和⽣活,我们可以为⼤家办理⼯作居住证,暂时没有名额限制,符合要求就能办。薪酬⽅⾯,我们设置了实习⽣的薪酬区间是3-8千,毕业加⼊公司之后,我们会根据你的个⼈能⼒,确定⼊职后的薪酬,只要你能⼒够强,薪酬⼀定会跟上。每年我们有⼀次调薪的机会,两次发奖⾦的机会;⼤家都知道加⼊公司后会有五险⼀⾦,除了这些,我们会为员⼯配置50万的补充医疗,企业私⼈医⽣服务,以及每年体检,保障⼤家的身体健康。有了这些,咱们就不怕没有安全感了。
2.加⼊⼀个全新的⾏业,获得⼀个与很多⽜⼈⼀起⼯作的机会。我们能够看到,每⼀次新技术的⾰新,都会带来⼀个机会,就是过去所有的精品知识都要被重新⽣产。⽽得到的⽬标,就是在互联⽹时代,把⼈类过往积累的知识再重新⽣产⼀遍。加⼊我们公司之后,⼯资待遇、⼯作环境、⾃由的氛围,这都是我们的承诺,但是还不仅限于这些。我们这家公司认可的交易模式,是你投资你的时间,我们让你的投资增值,公司挂在⼼⾥的,是提供⼀个个⼈增值的机会,这是我们公司⼀直想要做到的⼀件事情。我们这个⾏业,称之为知识服务,这是⼀个全新的⾏业,就⽐如30年前证券红⻢甲,或者10年前你进⼊了投资⾏业,你很快就成为这个⾏业⾥⾮常资深的⼈。如果你加盟,你会成为⼀个⾏业的第⼀批从业者。在这⾥,你会和很多⽜⼈成为同事,⽐如你能看到罗胖、脱不花、快⼑他们⽇常是怎么⼯作的,公司有⼈会四种编程语⾔,有⼈⼿握两个博⼠学位。办公区经常偶遇各路⼤神,像薛兆丰、⾹帅,这些⽼师们都会到咱办公区三楼录⾳。有⼀些得到的作者,已经正式加⼊我们,成为公司的员⼯了,具体是谁呢,等你加⼊公司之后,可以⾃⼰去揭秘。当然,加⼊之后,你可不仅仅是观察他们的⼯作⽅式,你会和他们⼀起,打磨⼀个课程,设计⼀个demo,或者研究⼀个产品原型,你会不断看到跟你⼀起协同⼈的⼯作⽅式和⽅法,然后吸收、转化,快速推动⾃⼰会成为⼀个有⾃驱⼒,有责任⼼,有交付感的职场⼈。
3.不断成⻓的舞台。我们在逐步积累新⼈培养的⽅式和⽅法。对于技术类的应届⽣,会采⽤导师制的培养⽅式,⼊职后,⼀对⼀配备导师。
技术团队2019年开办了⼋⾥庄沙⻰,每半个⽉开展⼀次,不断总结⾃⼰踩过的坑,获得的经验,实⾏开放式的分享。期期⼈员爆满。分享后,也会把内容整理,发到“⼋⾥庄技术沙⻰公众号”上。对于⾮技术⼈员,我们设置了1-3个⽉不等的培养时段,统⼀熟悉后台业务,了解如何做运营,怎么看数据。新加⼊的内容⼈员,还有⼀个⽉的魔⻤训练,罗⽼师亲⾃带队,每⽉的集训⼈员都坐在罗⽼师周围⼀起办公,有问题随时沟通,通过这种集中训练的⽅式,把得到内容⽣产⼼法进⾏⼝传⼼授,之后才能进⼊正式的⼯作岗位。直播之前,已经陆续有⼋百多位应届⽣同学发来了简历,请⼤家耐⼼等待,我们会按照投递时间顺序筛选简历,如果岗位匹配,7个⼯作⽇内,⼈⼒会跟你电话联系。
选择第⼀份职业,对⼀个⼈的影响是⾮常⼤的,甚⾄会决定⼀个阶段的幸福感。获得安全感,加⼊⼀个有前景的⾏业和⼀个有前途的公司,和我们⼀起成⻓,这样的机会,请你⼀定不要错过。接下来,五个招聘⼩组代表会依次跟⼤家做沟通。第⼀位是得到技术负责⼈沈仁奎,跟⼤家聊聊技术团队的需求。
⼤家好,我是公司的CTO⽼沈,今天来做这场直播,虽然⾯向的是在校的⼤学⽣,但如果你⼀个久经沙场的⽼兵,我们也有需求,也欢迎给我投递简历。
今天,我不想以招聘者的⻆⾊,⽽想作为⼀个过来⼈,⼀个职场的⽼兵,给在校的你⼀些建议。回想当年的我,当时会有这样⼀些迷惘。是选择⼤公司呢,还是⼩公司?在找第⼀份⼯作的时候,薪资是否要重点考虑,是否有五险⼀⾦等等⼀系列问题。以我⼗多年的⼯作经验来看,我觉得还有4个重要经验,供你参考。
1.你在加⼊⼀家公司或团队之前,要做⼀个调研,你所要加⼊的团队,⼀定要有⽜⼈。因为⽜⼈的判断⼒本身就不会差,你选择信任就好。所以呢,如果⼀个团队有⽜⼈的话,⼤概率这个团队以及所做的事情,应该不会差的。另外,由于有⽜⼈带你,你是站在⽜⼈的肩膀之上的,你的起点会⽐较⾼,从成⻓来说,你⼤概率会快过其他⼈。所以,你在决定加⼊⼀家公司的时候,⼀定要做个调研。
2.从技术的⻆度来说,你还要确认⼀件事情:这个团队是不是在使⽤业内⽐较前沿的技术?因为你作为⼀个应届⽣,加⼊到⼀个团队,这意味着你所能学到的技术,是与业界接轨的还是落后于这个时代的。也决定了若⼲年后的你,在这个⾏业,是否是有竞争⼒。
3.还要认真核实,这个团队是否是⼀个开放型团队,以及是否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这对⼀个技术同学的成⻓来说,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是⾮常重要。例如,如果⼀家公司,如果有开源的⽂化,说明它是开放性的,做事情的时候不会很功利。⽽且,这种开放性的⽂化,对于⽜⼈来说,也是很有吸引⼒,因为⽜⼈都是有个性的,不喜欢被束缚着的。
4.这家公司⻓期来说,是否能够给你稳定的收⼊。毕竟⼀份稳定的收⼊,可以让你后顾⽆忧,在⼯作中,让你做到全情投⼊,进⽽收获更多的成⻓。
以上的四个⽅⾯,很荣幸,打个⼴告:得到是符合这些条件的。
1.我们团队有很多的技术⼤⽜。⽅向的带头⼈⼤多来⾃于BAT、TMD核⼼团队,例如,我们数据库⽅向的负责⼈李丹⽼师,是MongoDB中⽂社区,北京分会的主席。得到APP算法推荐⽅向的负责⼈,是来⾃于淘宝⾸⻚算法推荐团队。可以说,我们团队还是有⼀些⽜⼈的。
2.从技术的⽅⾯来说,我们⿎励使⽤新的技术,来开发我们的产品。例如,得到APP电⼦书的排版引擎,技术选型就与亚⻢逊⼀样,在国内我们应该是第⼀家这么做的。这样⼦例⼦还有很多,我就不⼀⼀列举了,总之,你要加⼊我们团队的话,你可以探索业界前沿技术。
3.我们是⼀个⾃由和开放型的团队。我们不打卡不考勤,另外,我们⿎励开源,把⽜逼的技术解决⽅案,分享给需要的⼈。例如,得到App⽂稿中的划线效果,效果对标了国外Medium APP,当时国内是没有先例的,我们实现后,⽴⻢在Github上开源了。现在被⼀些公司使⽤了。另外,我们还是⼀个学习型的技术团队,每个⼩组每周都有内部技术分享会。每隔两周,我们有对外开放的⼋⾥庄技术沙⻰,沙⻰会要邀请⼀些业内的技术⼤⽜来进⾏分享,并且我们也会将我们好的经验分享给⼤家。
4.在待遇⽅⾯,我们的薪资⽔平⾮常有竞争⼒。在我们团队,不需要考虑怎么涨薪的问题,公司会专⻔替你去考虑,你只⽤开开⼼地去Coding。⼀年有两次晋升机会和绩效奖⾦。
这些就是我要给⼤家,在找⼯作时候的四点建议,以及我们得到技术团队的⼀些特点。我的同事,已经发布到了直播的主讲区。有算法⼯程师、后端开发⼯程师、Web前端开发⼯程师等职位,共计招聘近30个同学。接下我来给你说说,如果你具备什么样的能⼒,在我们团队发展会⽐较好。
1.如果你是⼀个喜欢数学的⼈,在我们团队会⽐较有优势。你知道吗,爱因斯坦的⼴义相对论,就是建⽴在黎曼⼏何基础上的,但可能会有同学讲,这离我太远了。那我告诉你,在实际的研发⼯作中,数学⽆处不在。例如,得到APP⾸⻚的推荐功能,归根结底就是通过⼤量的数学建模构建出来的,这样的例⼦还有很多:Banner循环展示、⻚表分⻚、灰度发布等等就使⽤到了数学中的余数,就不在此⼀⼀列举。总之,对于数学思维好的⼈,在⼯作中是⽐较有优势的。
2.⼀个熟练掌握软件⼯程的基础知识的⼈,我们技术团⾥中,⼤家会更愿意与你协作。因为在我们⽇常的开发⼯作中,当需要你对⼀个功能模块进⾏⽅案设计时,如果你熟练掌握了软件⼯程的基础知识,在⽅案设计评审的时候,就不会出现计⽂档不规范,不会画流程图,分不清楚什么结构图、架构图等等这样的问题。进⽽你在团队中的价值也会变⾼。
3.喜欢与⼈沟通,动⼿能⼒强,有创造性思维。如果,你具备这些⽅⾯的能⼒,⼀般来说,在我们团队的发展会⽐较有优势。
总结⼀下,跟⼤家说了三件事情:
1.⼤家在找⼯作的时候,重点考虑四个点:有⽜⼈、使⽤前沿的技术、开放型的团队、良好的薪资待遇。这四个⽅⾯,请你⼀定重点关注,不管你最终是否选择我们得到,在这⾥做个⼩⼴告,咱们得到呢,是符合这些特点的。
2.要招聘将近30个技术同学,包括:后端研发⼯程师、算法⼯程师、Web前端⼯程师等。
3.我们想要找的⼈:喜欢数学、熟练掌握软件⼯程的基础知识、喜欢与⼈沟通和创造性思维。
各岗位信息已公布,记住这个⽹址 https://www.igetget.com/join微信端打开可查看全部招聘岗位详情,PC端打开可快速投递简历。
最后 ,想说的是——以我⼀个过来⼈的⼯作经历来看,⼤公司按专业优先原则展开⼯作,培养你的执⾏⼒,⽽我们按专⻓来展开⼯作,锻炼的是你的领导⼒。可以说,⼤公司是平台,我们是舞台。欢迎喜欢挑战、对代码有洁癖的同学,带上你的室友、男⼥朋友来吧。接下来有请,我们最年轻的副总裁,得到听书的内容负责⼈阿狮,带来她的招聘宣讲。
刚才给我们介绍的⽼沈是我们的CTO,先有他们招聘来的这些技术⼩哥哥⼩姐姐给我们提供服务,有了这个基础的技术架构和产品之后,才能有我们这些做内容的同事能够在上⾯做出更好的内容。先⾃我介绍下,我是每天听本书的负责⼈阿狮,每天听本书这个产品是我从0到1建⽴起来的,现在我们已经有14⼈的全职团队,同时还有上百位的外协合作⽼师。今天我要跟⼤家介绍得到的内容团队在找什么样的⼈。
在得到做内容,是⼀件⾮常痛苦且幸福的事,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得到的要求太⾼了,要写出符合得到标准的内容,那多少都得掉层⽪,永远在要求你做出市场⽔平最⾼的内容,要求你对待内容的好,要不断精进。但为什么⼜很幸福呢?因为得到对做内容的同事充分的尊重和发挥空间,况且整个市场上做内容的⾼⼿都在跟得到合作,天天跟⾼⼿过招,能不幸福吗?
那应届毕业的同学,能不能做内容?千万不要听到做内容就觉得很难,难是肯定难的,但是要相信,我们是得到,我们有⽅法的。你是得到⽤户,⽽且还在今天准时收看直播,那说明你是得到的重度⽤户,光凭这⼀点,你已经甩开同龄⼈好⼏条街了。只要你是“对的⼈”,我们欢迎你进⻔。你是对知识有好奇⼼,对⾃⼰的⽂字有要求,勤奋上进的好少年,我们热烈欢迎。
我先跟⼤家说⼀说,在得到做内容⽣产的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的分类⾮常简单粗暴,⼀种就是已经看得⻅的知识,⼀种是隐秘的知识。第⼀种类型,我把它叫做,存量知识的再⽣产,就像你在得到⾥看到的,知识新闻,知识世界⾥发⽣的值得你关注的事;罗辑思维,在已有的素材中抽取⼀个值得你关注的问题,帮你把认知往前推⼀步;每天听本书,把已经出版的书为重新解读;学科中的通识课程,在学界已经积累成通⽤的教材,为你重新⽣产成课程。第⼆种类型:增量知识的挖掘,有的知识还没被⼤众熟知,还没来得及出版成书,更没有⼀个既有的专业来教授学习,这种知识存在于各⾏各业的研究者、实践者的头脑中。
好介绍完这些内容的类型,你也可以对应的想想,你平常⼀直在关注、学习、输出的知识是哪种类型,适合做哪类型的内容⽣产。两种类型的内容对应到我们现在在招到的⼈,主要对应两种职位,⼀种是专职作者,⼀种是主编。这两种职位有⼀些共同点和不同点,我会分别跟你说⼀说。先说共同点——
1.做内容的⼈⽆论是存量知识还是增量知识,你得是⼀个本身对知识有好奇⼼的⼈。甚⾄抱着⼀种“看⼋卦”的劲头在学知识。举个简单的例⼦,同样是在漫威的⼤电影,复仇者联盟,惊奇队⻓,你对漫威的公司有没有过研究,对超级英雄是怎么打造的感不感兴趣?对男性⻆⾊的超级英雄和⼥性的有啥不同,为什么不同,有没有去进⼀步找为什么?我们⼀个同事,刘⽞,⽂学博⼠,她有段时间发现,各种古装电视剧⾥⽼是出现古琴,娘娘们闲来⽆事就弹弹琴,她觉得这个乐器看着有点意思,然后她就把所有能找到的经典书全看了⼀遍,了解古琴的源流。看完书还不够,还在⽹上找学习资源,这⼀番了解下来觉得这么有意思,不如学⼀个,就当培养个兴趣爱好了,但没想到买古琴很困难,没多少店卖这个,然后她通过活动认识了⼀个公益组织,这⼀下就摸到了古琴的根⼉上,⼀起去扬州考察古琴⽣产。然后在活动中认识了师兄,师兄给她推荐了⽼师,中国⾳乐学院古琴专业的⽼师,学了2年,现在在家,如果突然来了兴致,也能焚⾹沐浴,抚琴⾃娱,优哉游哉。她当时肯定也不知道,很多年后,她会在得到⽣产⼀本听书,就是讲古琴的,就叫《琴道》。你也可以找来听听看。
2.你需要在你的⼯作中,交付确定性。这是什么意思呢?
a.要对⽤户交付确定性。你⽣产的内容,不能是那种“说了跟没说⼀样”的内容,⼀期节⽬⼀本书⼀堂课听下来,有明确可以带⾛的认知,知识,谈资,不能是⼀头雾⽔,不知所云。这个具体到写作上,就是不能是陈词滥调,形容词副词满天⻜等等。
b.要对同事交付确定性。这要求你在⽣产内容的时候,⼯作界⾯完全打开。不能是全公司所有⼈都不知道你在⼲什么,不知道你擅⻓什么不擅⻓什么。你只有向同事交付了你的确定性,你才能获得更多的帮助,同时获得更多的机会,⽽不是闭⻔造⻋。具体到细节是,你能不能按时完成任务,能不能保证内容没有事实错误,错字率在万分之五以下,发起合作的时候能否做好信息同步等等。如果⽇常学习⽣活中,别⼈经常觉得你很靠谱,那你就是⼀个会跟别⼈交付确定性的⼈,我们热烈欢迎这样的⼈才。
说完共同点,我们来说说不同。毕竟做内容的,离不开写作。对于专职作者来说,⻔槛相对⾼⼀点,如果你的⽇常爱好就是看书学习写作交流,那这个⼯作就会⾮常适合你。因为他就是你理想中的那种⼯作,⼲着⾃⼰喜欢的事,还能把钱挣了。
专职作者需要⾃⼰独⽴完成内容产品的⽣产,⽐如独⽴解读⼀本书,写作⼀⻔课,并且稳定产出。 需要你本身有写作基础,有很强的学习和研究能⼒。如果你有意向成为专职作者,需要附上你以前的作品。
还有⼀种内容岗位,主编,这个⻆⾊我们内部的同事有⼀个⾮常好的⽐喻,就是⻢拉松⽐赛中的私兔。私⼈的私,兔⼦的兔。这个⻆⾊的作⽤就是,帮助某⼀位跑者按照他⾃⼰制定的⽬标完成⽐赛。他需要给他制定计划,在跑的过程中给他取⽔取吃的,跑不动的时候要给他加油⿎劲,同时⾃⼰要保持既定的速度。
对应的主编也⼀样,主编需要为各位⽼师、作者把控⽣产进度,帮助⽼师做出符合得到标准的产品。这期间也需要⿎励⽼师,帮⽼师查找资料,策划选题,策划运营动作等等。这需要你有很好的服务意识,帮助别⼈成功的同时,⾃⼰的能⼒也得到锻炼。
最后来说说,我们能给你什么?
a.你会跟⼀帮⾮常⾼⽔平的同事⼀起⼯作,光是听书组,博⼠好⼏个,⽽且涉及到各种不同的专业。
b.远⾼于⾏业⽔平的⼯资,⽽且我们会根据你⽣产内容的质量,作品的完成度,按照季度发放奖⾦。
c.帮你对接到⾏业内各种⾼⼿。
d.你个⼈的影响⼒,也会在得到呈现,你会拥有⾃⼰的读者、听众。
欢迎学弟学妹加⼊我们的内容⽣产共同体,我们希望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知识⽣产者都聚集在这个公司,我们要做到野⽆遗贤。 所以,快到碗⾥来吧。
内容的职位包括我们想要什么样的⼈就介绍到这⾥,接下来请出得到的COO⻢想⽼师。不管你是做内容还是做运营,你来这个公司的第⼀个⽉,都得经过COO⻢想的魔⻤训练,都得在他的运营训练营⾥⾯⼀个⽉。哪怕是做内容的同事也要听⼀下,因为相当于提前打⼩抄,帮你更好地度过前⼀个⽉。欢迎COO⻢想⽼师!
各位同学 各位同事⼤家好,我是⻢想。下周⼆好像是我加⼊公司三周年。真是太快了,快的没找到除了时光如箭岁⽉如梭之外的词。我是公司第⼆个运营,是快⼑⼑哥招进来的,上⼀份⼯作是和沈仁奎创业未遂(当时做的就是⾯向应届生和实习⽣的招聘),发现同学们是真不想找⼯作啊,得到⽤户应该除外。
下午听我司第⼀个运营狗哥内部分享,他是毕业前就实习直到今天,回顾三年课程上线路,往事⼀幕幕涌在⼼头。⾮常有幸在合适的时机搭上了得到App和公司这艘点⽕冲天的⽕箭。⼀⽅⾯,和同事们共同摸索,有了⼀些⼯作⼼得和⼯作⽅法,参与了⼀个⾏业的开创。另外,作为得到App的⽤户,学习得也是吓⾃⼰⼀跳,啊这个我都知道,啊这个我都会。不经意间进步了。今天我主要是代表本⼈和运营部⻔的其他同事,邀请应届⽣赶紧登船上⽕箭。作为得到⽤户,你已经快⼈⼀步了,如果再能加⼊得到公司,那你就快⼈好⼏步啦。如果我接下来有什么说得不够清楚明⽩,请你留⾔,我讲完后会在留⾔区解答。或者到知识城邦搜索『⻢想』,继续交流。
没有听说过有什么学校在教『运营』,⽽且『运营』这个⼯种太杂了,不太好理解。字典⾥也没解释,甚⾄作为⼀直向美国学习建制的中国互联⽹来说,美国并没有这个职位。在公司内外,都被经常问住『你们运营到底是⼲啥的?』所以,我试着解释⼀下:
1.什么是运营?⼤概有四种解释⽅法,希望有⼀种能有助于你的理解:
a.字⾯意思,运就是运⾏运转,营就是策划经营。昨天听张慧⽼师讲⽣产,有⼀句『资源的配置,效能的启动』,竟然也特别契合。
b.产品技术是从0到1,运营是从1到10到100到1万。当然,在我司有⼀点特殊,内容和PM都是不同的产品经理,运营也是在运营内容。还听过⼀种通俗的⽐喻,产品是⽣孩⼦,运营是养孩⼦经营感情。
c.还有⼀种绕嘴的说法:向内向外传递产品和内容的价值;打通服务(内容)的⽣产、消费和使⽤——尽量是完整的链条和闭环;为前两者做乘法。
d.最近两年⽐较⽕爆的⼀个概念,『增⻓⿊客』,AARRR模型。对不起哈,这个我没学好,先不说了。
2.做运营的基本素质:动起来。其实这些年来,我听过对运营最⾼度的概括,学⾃新浪微博的陈浮云⽼师,三个字:『动起来』。作为⼀个⼈,做运营,基本素质你⾃⼰要动起来。具体到得到App的运营,是怎样动起来的呢,简⽽⾔之:
a.服务好⽼师,帮助⽼师动起来,上新课、卖新课,有什么新主题、⾦句,输出了啥新知识点、新动向。 呼应外部世界,树⽴他在知识世界的定位,传播形象和影响⼒。当然在这⾥,实际上是怎样发动公司集体去做这件事,调动产品经理调动内容同事等等;
b.让整个App动起来,搬运⼯,旧玩意的新组合。你看过有什么App⼀成不变吗,没有,都死了。今天有什么该推荐给⽤户的?今天有什么得到新鲜事?有什么值得了解的知识?节假⽇、活动等等。运营是个窗⼝,⽐如你现在看到的直播,你登录官⽹查看职位,也是⼀种运营。
c.让⽤户动起来,最直观的就是让⽤户买单嘛,但是更进⼀步,怎样让⽤户更爱你,更多留下时间,输出内容互相碰撞留下增量内容,愿意推荐给他的朋友,形成⼀个学习的社区氛围。
运营就是这么纷杂,甚⾄更纷杂。作为枢纽,⾃带多个接⼝,对内对外对⽼师对⽤户连接多个接⼝。这也是刚才说为什么基本素质⾸先是你要『动起来』。不动起来就⽆法协作同事,就⽆法调动⽤户,更不能服务⽤户了。
当然,可能有看直播的同事,纳了闷,说得好听,也没看你们做呀。⼏乎在所有互联⽹公司,运营和产品经理都是被骂的最狠的两个岗位,横看成岭侧成峰,具体咋骂各不同。但是这充分说明运营重要性啊,还有很多运营应该去做的事情,我们受限于⼈⼒没有做到,所以来招⼈了,也请⼤家⾃荐推荐。千万别担⼼加⼊得到运营没事⼉⼲,有的是你发挥的地⽅。
2.接下来我介绍⼀下我们招聘的具体职位,即使你⼼仪的是得到的内容部⻔,或者罗辑思维的公众号,也都要注意听了。因为只要你加⼊公司,都需要先在运营部⻔集训⼀两个⽉,以下的⼯作可能你也会参与:
1.得到App内容运营。正如刚才阿狮和催⼤师所说,我们的内容同事和100位⽼师,做了100多⻔课程,⼏万篇⽂章和知识点,1000多本听书,还有成千上万本电⼦书,散落在得到的知识汪洋⼤海,得到的曝光能⼒在单位时间内有限,⽤户的注意⼒有限,也不可能在⼀天内买光所有看光所有。所以,每天推荐什么,怎么推荐,推荐给什么样不同的⽤户,不辜负内容同事和⽼师的精细打磨。就需要内容运营,通过对课程、⽂章、听书、电⼦书进⾏重新包装、梳理、主题化、专题化、推荐、组合、热点运营、跨学科运营、跨⽤户群运营……可能是提⾼了销量和使⽤,更主要是有助于⽤户的选择,和对得到内容的深⼊学习。简⽽⾔之,⽼师和内容同事做出来这些内容后,是怎样呈现的,并最终怎样被⽤户消费和使⽤的。还是不好理解吗?我和爸妈解释,就是⼴播电视报,央视收视指南频道。换⾔之,打个⽐⽅,⽼师和主编们做好了Prada、LV、⾹奈⼉、UA,都在SKP商场⾥呢,运营要把⽤户(⼤街上的⽤户、橱窗前的⽤户、远在铁岭的⽤户)领进⻔带到具体的店⾥去, 试试、买了、办会员啊、攒积分、穿上、复购……甚⾄打个分吧、发个朋友圈吧、晒晒买家秀。如果你⼼动了,来吧,投简历。或者推荐身边的应届⽣亲朋好友来。
2.社区运营-运营得到知识城邦。⽆论是⼤的朋友圈、微博、叔叔阿姨、⼈⼈⽹、伯⽗伯⺟、天涯⻄祠,还是你发⾃拍、发⾳乐、发旅⾏攻略、发健身⻁扑、⼩红书发段⼦,都有个⼩后花园,⼀个个垂直社区。那关于学习的部分呢,当然,得到是⼀个全中国最上进最爱学习的⼈聚集在⼀起的社区。所以得到的社区运营,有责任义务:负责构建良好的得到App知识社区氛围,提升社区活跃度,让更多⽤户输⼊输出优质的笔记和其他内容;挖掘优质⽤户与优质笔记内容,并让这些内容和知识⼤V被更多⼈关注、讨论和学习。当然细节的问题有很多,⿎励怎样的内容输出呢?怎样维护氛围和讨论质量?怎样打击⽔军,怎样发现和⿎励优质⽤户?怎样推荐⼈怎样⼈推⼈,怎样呢,你⾏你来。像捡芝麻捡⻄⽠⼀样,也有巧功夫也有笨功夫。让⽤户⽤起来,⽐如我要再说⼀次,请去知识城邦关注⻢想,或微博私信。如果你是知识城邦的⽤户,或者有过其他社区玩得很溜的经验,那得到社区运营的职位,可能很适合你。我相信,各位应届⽣朋友既然⽤得到,那如果你选择内容⾏业,肯定会把得到作为第⼀选择。就不⽤我来列举我们⽐其他竞争公司的优势了,还是和阿狮抢抢⼈吧,我为什么推荐你来运营部⻔呢?相对编辑、内容主编,运营拥有更⼤的可能性,可能⻔槛不⾼,但是当你推开⻔,会发现,啊,有好⼏个楼梯,通向不同的⾼⼭。内容运营可能不需要你完全深⼊某⼀学科,和⽼师共同⽣产出来⼀⻔课⼀本书。但是你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得到现有的知识体系,商学、社科、⼈⽂艺术、职场能⼒、⾃然科学和前沿视野,以及怎样互相勾连起来。加⼊运营会让你拥有更多可能性,有⼀条更⼴阔的⼤道,当然你之后也可以选择⼀个具体学科转为内容编辑,反之亦然。虽然我年龄⽐较⼤,但运营团队貌似是公司最年轻的部⻔,有⼀半的⼈是去年和前年实习转正的。完全独挑⼤梁,被各种公司挖⻆。运营是⼀个⾮常“成就⼈”让⼈成⻓的⼯种和团队。
3.市场品牌管培⽣。我还要替我的同事panda,再发出⼀份邀约,市场营销这个学校⾥有教,我就不展开说了。⽐如苹果、宝洁、保时捷为什么是⼀个伟⼤的品牌,⼀⽅⾯是产品好,另外⼀⽅⾯品牌做得好。如果你想过这些问题:怎样树⽴得到的品牌形象;怎样让更多陌⽣⼈认知到『得到』这个品牌;怎样让我们的⽤户对得到有⼀个共同的美好的认知;怎样传递得到⽤户和⽼师的优秀;怎样提升得到的美誉度;甚⾄怎样通过得到,在社会上树⽴⼀种终身学习的理念?传递怎样的价值观,怎样成为社会协同⽹络重要的⼀环呢。怎样呢,你⾏你来。
4.设计师,好看好⽤好得到。作为⼀个⼯作了10年换了⼗⼏家公司⾯试过⼀两百次,被⾯试了七⼋⼗次的中年⼈,有三个⼩的建议,可能会对你来⾯试有所帮助:第⼀,⼀定⼀定要看看得到App,不要抱着来参观的⼼态,希望你来的时候,能展现出来对得到运营⼯作的驾驭能⼒,对得到内容的了解与敏感,对知识世界充满好奇⼼。第⼆,不能免俗,我们也会问到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那你会问什么呢?第三,尽可能多地展现你的优势,别不好意思,⽐如你是个什么社区的⼤V,⽐如你很擅⻓滑滑板,⽐如你坚持健身。社区运营、内容运营、市场管培⽣、设计师。也欢迎你加⼊任何⼀个得到职位,即使你是⼯程师,将来也可以考虑来运营,必定会脱颖⽽出的。动起来吧,投简历。接下来请德⾼望重的⼆叔李国刚同志,他是脱不花多年的战友,全公司和罗胖⼀样最会做演讲分享的⼈。我观摩过⼏次⼆叔的彩排,五体投地,每次彩排⽆论下边多少⼈,都⼀丝不苟,不看稿⼀⽓呵成。上个时代犒赏会做PPT的⼈,这个时代犒赏会演讲的⼈,每个时代都犒赏⼆叔这样的⼈。有请⼆叔,代表得到⼤学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