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父亲,最强的育儿书也远不及他
01 了不起的父亲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少年中国说》朗朗上口,传颂许久,它的作者就是梁启超。《中国少年说》,既寄托了梁启超的爱国情怀,同时也表达了对中国少年的热切希冀。
梁启超是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他是被公认的清末优秀的学者,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台后仍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
他同很多其他了不起的大家一样,一生都在为了国家发展和民族命运奔走,思考和著书立说。然而,又和很多大家不同的是,很多民族英雄为了民族大义、家国情怀无法更多的关注自己的家庭和子女。
而梁启超,则一直时时刻刻关注着自己的子女,400多封家书,几十万字的叮嘱便是最好的证据。“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他真的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最畅销的育儿书都远不及他。
梁启超的九个子女:
长女:梁思顺,诗词研究专家。
长子:梁思成,著名建筑学家,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其妻为著名的建筑学家、作家,林徽因。
次子:梁思永,著名考古学家,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
三子:梁思忠,毕业于西点军校,曾任国民党十九路军炮兵校官。
次女:梁思庄,著名图书馆学家。
四子:梁思达,著名经济学家。
三女:梁思懿,社会活动家。
四女:梁思宁,投奔新四军参加中国革命。
五子:梁思礼,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02 父爱不隐藏
读《梁启超家书》就像是在看一个了不起的父亲是如何与自己的孩子交谈,字字句句都能感觉到父亲的情真意切,关爱惦念。
梁启超对于自家的孩子没有明确的家训或者家风,但是字里行间中皆能感受得到梁启超不仅仅是一位慈父,更是子女们的人生导师和挚友。
和母亲相比,多数父亲都不善于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父爱在大家的印象中通常都是深沉而内敛的。
而梁启超却一点也不是这样,既不是个严父也丝毫不隐藏对孩子热烈而真挚的感情。
从写信的日期就能看出,家书的频率很高,有时候隔三四天,有时连续天天写,可见对孩子的惦记。
而信的开头往往也是“我的宝贝思顺”,“小宝贝庄庄”等称呼,足见对孩子的疼爱。
民国五年是曾在一封写给思顺的信中写到:据廷灿说,我那晚拿一张纸写满了“我想我的思顺”、“思顺回来看我”等话,不知道他曾否寄给汝看。
家中几个孩子赴美留学时,梁启超的家信中写到:你们到温哥华那天,正是十五,谅来在船上不知蹭了多少次“江上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了。我晚上在院子里徘徊,对着月想你们,也在这里唱起来,你们听见没?
足可见,父爱不一定是刚强的,严肃的,也可以是热烈的,坦白的,时时刻刻都让孩子们感受到父亲对孩子的思念。
03 治学的态度
梁启超对于子女的学业是非常关注的,但他又不是那种严苛专治的父亲。他总是告诉子女他的意见或者态度,但是却从不强求他们必须言听计从,而是将意见分享给他们,请他们自己做决定。
梁思成学建筑,他也赞成;梁思永学考古,他也支持。
他曾在信中鼓励梁思庄:“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
梁思庄英文考试不及格,他又在信中宽慰:思庄英文不及格,绝不要紧,万不可以此自馁。学问求其在我而已。汝等都会自己用功,我所深信。将来计算总成绩不在区区一时一事也。
他还在家书中嘱咐子女们对于学习要多方取益:一个人想要交友取益,或读书取益,也要方面稍多,才有接谈交换,或开卷引进的机会。若你的学问兴味太过单调,你的生活中本来应享的乐趣也削减不少了。
给梁思顺的信中写到:尝告彼“学问是生活,生活是学问”,彼宜从实际中日用饮食求学问,非专恃书本也。
由此可见,梁启超在学业上多是鼓励支持,绝不苛责,同时也要多方取益。
04 谈爱国情怀
梁启超的九个子女中有七个都留学海外,然而他们全部都在学成后归国,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特别是在当时国家社会动荡不安的艰难时刻,更是没有一个人放弃回国的信念。
在给思顺的信中,他写到:人生在世,常要思报社会之恩,因自己地位做得一分是一分,便人人都有事可做了。
我常说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士大夫救济天下和农夫善治其十亩之田所成就一样。只要在自己的责任内,尽自己的力量去做,便是第一等人物。
梁思礼曾回忆说父亲总是将自己的爱国情怀传递给自己的子女们,所以当他留学归国回来时,内心感叹:祖国我回来了,父亲、母亲我回来了。
05 谈人生立业
当时的中国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疾苦,梁启超的子女个个在外求学生活也异常不易。而在家信中,梁启超也常常勉励自己的子女要从容面对生活。
生当乱世,要吃得苦,才能站得住,一个人在物质上的享用,只要能维持着生命便够了。至于快乐与否,全不是物质上可以支配。能在困苦中求快活,才真是会打算盘哩。
梁思成出车祸而无法及早去求学时,他写信勉励:人生之旅历甚长,所争决不在一年半月,万不可因此着急失望,招精神上之萎萎。汝生平处境太顺,小挫折正磨练德行之好机会。
人之生也,与忧患俱来,知其无可奈何,而安置若命。
我以为,一个人什么病都可医,惟有“悲观病”最不可医,悲观是腐蚀人心的最大毒菌。
可见,梁启超常常勉励自己的孩子们,艰苦困境、挫折困楚都是人生经历,越是能磨练自己的德行,而悲观才是最不可取的。
而对于事业,他的态度则是尽力就好。
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则甚?着急他则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
06 做人要有“孩子气
梁启超写信给梁思庄:我说你“别要孩子气”,这是叫你对于正事——如做功课,以及料理自己本身各事等,自己要拿主意,不要依赖人。至于做人带几分孩子气,原是好的。你看爹爹有时还有“童心”呢。
而他自己也是个童真童趣的人,常常在信里和孩子打趣,常常和孩子们讲述打麻将的乐趣,临帖时的心境和“老北鼻”的玩闹等等。
对孩子最好的教育,莫过于言传身教。而家长们常常犯的错误是:只言传,不身教。
就像父母常常教育孩子要多读书,自己却只喜欢玩手机;又或者像之前新闻上阻拦高铁的教师,一边为人师表,一边又藐视秩序和规则。
梁启超在信中写到:我自己常常感觉我要拿自己做青年的人格模范,最少也要不愧做你们姊妹弟兄的模范。
用自身来做孩子的榜样,在要求孩子前先要求自己,这应该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由此可见,梁启超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而纸短情长,字字家书,皆是满满情思;句句惦念,都是将刚强自立,达观向上的精神传递给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