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物启事in简书每天写1000字

你可知道,我们因何执念于一只猴子?

2016-01-28  本文已影响41人  君子号仇
文/君子号仇

六小龄童上春晚和节目被毙这两则消息,我近乎于是在同一时间看到的,顿时心生氐惆之意。我本不是容易多愁善感、轻易义愤填膺的性格,但当看到不少朋友在微信和微博上诘责春晚,心里还是痛快至极。但转过头来我又在想,我们为何会因为一个节目被毙而不忿?只是因为它完美地契合猴年的主题么?

再或者说,我们为什么如此地执念于那只猴子?

可能是因为我们怀念岁月。

我脑海中忽然有了这样一个画面:家里的电视机不断变得高级、电视机前的我也在不断长大,然而屏幕中却始终循环着86版的《西游记》。我已经记不清这样的画面充斥了我孩提时代多少个寒暑假期。当然,再往后的日子电视节目就变成了无穷无尽的《还珠格格》。但不能否认,一只叫做“孙悟空”的猴子和一个叫做“金箍棒”的法宝编织了我们美好的童年。

童年岁月里我们整体上是快乐的!因为爷奶一辈的人还健在、家里的房产还没有纠纷;因为父母还并未离异、不用逼着自己去学会独立;因为只需懂得要乐于助人,不用参透人际之间的厚黑;因为只需单纯地祈祷着愿望,不用去考虑它有多么的不切实际。现在这些快乐正一点一点地被时光抽离殆尽,与其说我们执念于这只猴子、倒不如说我们更怀念初见这只猴子的那段岁月。

可能是因为我们渴望拯救。

六小龄童所演绎的猴王,是靠祖上三代源源不断地为其注入灵魂才得以成为经典,但经典永远在去往没落的路上。我敢说如果不是正值猴年,如果没有百事走心的广告、如果并非关于春晚,六小龄童和他的猴戏艺术不会在现而今瞬息万变地互联网热潮中形成如此的轩然大波,因为事实上他们此前已经沉寂了多年。

在这个没有道理可循的时代,“经典不朽”这个道理可能是我们还坚信的为数不多的一个。在我们的期望中,这原本是一次众望所归的艺术拯救和一次万众期盼的经典再现,但这一次,我们的企图心并没有如愿以偿。传统艺术渴望被拯救,我们又何尝不是呢?这就仿佛我们热衷于屌丝逆袭的故事一样,那都是渴望我们自己能够逆袭的心态在作祟。

可能是因为我们需要共鸣

就像我们忍不住骂国足、看不惯官二代一样,抛开是非观念,这些都是一种情感上的共鸣。我们需要共鸣。然而诸如“砸日本车以示爱国”、“对名人网红的道德绑架”这些非理性的共鸣长期霸占着我们的思想意识,让我们越发疲惫得沉溺于此。所以眼下,由一种“单纯的正能量”所产生的共鸣正是我们所亟需的。

悟空便是这种共鸣的载体,六小龄童亦然。六小龄童坚守了三代,用经世传承的匠人精神为人们一丝不苟地带去快乐;悟空被压了五百年,用难以磨灭的傲然态度面对一切牛鬼蛇神。这种简单而极致的情怀,不断唤醒并契合着我们心灵深处最一开始被注入的情感,修补着我们信仰的缺失。

正如六小龄童所说的:苦练七十二变,才能笑对八十一难,人生亦然。这次节目被毙就当做对他的一次磨难,我们坚信他会一如既往地笑对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