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与书评

结婚是什么,好吃么?——评小说《结婚十年》

2016-04-10  本文已影响187人  梧可宁

《结婚十年》原书查看


一本中国女性文学主题研究的著作里提到了苏青的这本小说《结婚十年》,回想了下,苏青在文学史中似乎并没有被那样大张旗鼓地提到,所以一般的读者可能也不会没事儿去找苏青的作品来读,但是这本研究著作提到《结婚十年》主要表现了男权对女性的种种压迫,在我的印象里,那个时代的作品也许有女权意识,也许会对女性受歧视的状况有所体现,但是用一部作品主要表现女性所受男权压迫之苦的却几乎没听说过,这样的作品难道不是里程碑式的作品吗?所以我很急切地去找这部小说来看。小说的前言里介绍它在当时是畅销书,苏青在当时是与张爱玲齐名的作家,只是今天看来,似乎张爱玲的名气要远大于苏青。读之前,我已经在猜测内容,应该是那种苦涩苍白的生活倾诉,我知道这样的内容读起来心情不会好,只会跟着作者哀叹,果不其然。

从文学性上说,我觉得这部作品并不是很完美,语言和结构在有些地方上有那么一点点疏漏,但是这部作品的价值重点不在语言和结构,而是对于女性在中国男权文化和以男权文化为指导的权力之下的生活的全方位揭露。我感觉这不仅在作者创作作品的年代是难得的,就是放在今天,这样的作品也并不多见。

读的过程中我每每感到痛心,苏青这部小说处处是血淋淋的逼真叙述,主角每一次与男权碰撞而又妥协的情节我都恨不得一条条记下来好告诉身边有些直到今天还对不明就里的人,更让人伤心的是,苏青在她的序言后记中似乎也一直没有表现出彻底的女权主义觉悟,总是有所保留,有所妥协,当然我其实不了解她所处时代的具体细节,所以不能判断那个时代的女权理论究竟在社会中处于什么样的程度,也不能判断她的意识在当时是否算是相对比较清醒的。

整部小说有意无意地揭露出很多生活中的男权现象,并且这样集中呈现在一部小说中的类似似乎并不多。大体上这些现象有三种。

第一种现象是男权作为一种文化、一种思想对女性进行禁锢和潜移默化影响的具体体现。

“我是个满肚子新理论,而行为却始终受着旧思想支配的人。”

“就以恋爱观来说吧,想想是应该绝对自由,做起来总觉有些那个。一女不事二夫的念头,像鬼魅般,总在我心头时时掠过,虽然自己是无鬼论者,但孤灯绿影,就无论怎么解释也难免汗毛悚然。”

这里,苏怀青在理论上清楚恋爱的绝对自由属性,但是又害怕传统文化,这里体现出男权文化有一种类似宗教神秘的功能,或者说男权文化与宗教其实就是系出同源的,所以可以用神秘感禁锢思想。虽然理性上全都清楚,但怕一种自己幻想出的神秘力量,莫名的恐惧。

小说中可以看到,苏青的生活环境已经不是家长绝对权威的环境了,苏青的婆婆公公似乎并没有太多表现出控制苏怀青的行动,但是仅仅凭他们的一些只言片语仍然可以影响到苏怀青的情绪和行为,可以仅仅用语言控制苏怀青的某些想法和欲望,在这里起作用的是男权文化对女性本身思想的教唆和潜移默化,使女性自觉地自我审查是否触碰了男权规则。

小说中苏怀青的丈夫贤认为女性不应该谈论政治。他的逻辑继承了一贯的传统男权逻辑,即男性是和社会相联系的,社会是男性的领域。

当苏怀青离婚后,曽禾认为苏怀青即使离婚了,也不应该与她比较欣赏的应其民结婚,这可以看作朴素的反婚理念了,欣赏或者有好感的目的不应该是结婚,因为结婚本身就存在对人的多一重限制。

苏怀青理想中的恋人仍然是所谓的“男大女小”模式,这种模式被很多人所称颂,当有人对此有所质疑的时候,很多人还是站出来为其涂脂抹粉,用所谓“年龄不是问题”“真爱”对其辩护。在我看来,“男大女小”模式更多的仍然是男权文化为了控制女性所不自觉创造出来的一种“合理”,其本质是:男性在无法付出和女性相当的审美资源的情况下,享受了比自己所能提供的好很多的审美资源,相反,女性付出了对男性来说价值很高的审美资源的同时,自己却无法享受同等美好的审美资源,仅这一点就证明了这种模式的不平等性,既然不平等,又哪里来的合理呢?

男权在掌握了优势传播途径的前提下,往往会有意无意地隐藏一些关系重大的事实,比如,女性的生育之痛,在男权化的文本中很难明显的找到。在男权文本中,避孕手段是不被提及的,仅仅描述性爱之乐,但由此对女性带来的风险和如何避免风险,这些信息被完全封杀在文本以外,分娩之痛也几乎不会描述,仅仅重视新生儿带来的喜悦,经历分娩的母亲的痛苦感受,甚至对新生儿的恨意,也是被封杀在文本之外的。

“唉,难道我是制造孩子的机器吗?我已经有了两个孩子,不需要继续生育了,他假使真的爱我,应该视我的孩子如他自己所养的一般……然而,世界上哪有这种理想的男人呢?他们都是胸襟狭窄的,他们都是思想陈旧的,他们不能无目的地爱一个白胖聪明的好孩子,除非他能自信这个孩子身上有他自己的血统关系存在。唉,多愚蠢的想法呀。一只极细致的精虫,能够决定极慷慨的父爱与否,真是太笑话了。假使他是真爱我的,他定会推爱到我所爱的孩子;假使他不,那一定是假的!一定是假的。”

这一段体现了男权是没有情感的,凡是在男权的立场上讲情感,都是欺骗,都是残忍无情,对一个人的爱居然会因为所谓的血统而改变甚至消失。

第二种现象是女性在男权社会和相应的文化中不认识自己的身体,或者无法掌握自己的身体,在男权的诱骗下承受了身体的疼痛和折磨的现象。

“他关心我,而这里的一切人似乎都只知道关心孩子的!”

从男权文化关心孩子胜于母亲的现象来看,本质是女性没有控制自己的身体,于是自己就成了机器。

苏怀青第一次分娩的过程被仔细描写,特别是那种疼痛,在生下孩子的瞬间,苏怀青愤然想到自己对这种疼痛的恨,对孩子的恨,而她自己却是糊里糊涂被怀孕的,她的疼痛也来的糊里糊涂,说到底也是他糊涂的不知道掌握自己的身体所致。

所以,在小说最后苏青终于明确了一点,勉强可以算女权启蒙的一点意识:“节制生育是女子解放的基本条件;在万不得已时,科学的堕胎方法也是值得赞美的。一个女子若是不能控制自己的子宫,她还想有办法去控制男人的心吗?”

第三种现象是男权文化为了控制女性所采取的故意培养女性的惰性使女性不能战胜自身从而受男权摆布的现象。

“不过现在总算解脱了,好好地干一番事业吧,如今是男女平等的世界了,我知道你的文章很不错。”姑丈说话的语气怪恳切的,但不知怎样我只觉得听不入耳,假使他安慰我说以后好好地另嫁一个人吧,以你的品貌绝不愁找不到比崇贤更好的丈夫云云,这才会使我宽心安慰,但是他却刺刺不休说的是事业,难道他竟看准我再没有机会嫁人了?——不!偏不!”

“这样我便想到刚才不该错怪姑母了,她知道女人的心,女人是要回去照管儿女和丈夫的,谁又愿意如姑丈所说:“努力!努力!奋斗!奋斗”呢?情愿男女不的平等,情愿女人做一世的家庭奴隶,我要同我的儿女在一起呀!但是,如今后悔已嫌迟了。”

往往有些女性讲自己更注重家庭,更喜欢家庭,并不是真正意思上的觉得家庭好,有一种愿意就是男权文化给予女性一点点好处,特别是家庭的安逸,使得女性的惰性越来越重,再加上很少给女性教育自我挑战和超越对于人生的必须性,使得很多女性自称的喜欢保守、安逸、故意把优势的社会地位让给男性。

结婚这个概念对于苏怀青来说,是这个男权社会先天灌输给她的,她从未提起过自己走进婚姻之前对其的选择意识,因为她根本没有,一个无法选择无法思考的东西,其实是无所谓好坏和意义的,但是,现在至少没有人敢在行动上逼迫我们,我也不知道它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凭空就可以出现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里,结婚是什么,好吃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