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请听儿女们给您唱首生日快乐歌

今年农历五月初八是妈妈的78岁生日,然而每当这个时候我走在街上,看到路两边的蛋糕店进进出出的人们,都不敢直视,看到人家提着蛋糕,想必一定是给爸妈过生日了,此情此景是我最揪心的时刻,那份情、那份爱已不再属于我了,因为我再也没有那样的机会,买一盒蛋糕给爸爸妈妈当面过生日了,此时泪水就会不由自主地夺眶而出,伤心不已……

两年来,看到别人可以拿着心爱的礼物去看望自己的父母亲,合家共享天伦之乐。而我的父母亲在哪里?爸爸妈妈你们在哪里呢?缺少了父母亲的家,哪是一个完整的家吗?没有了父母亲的人生,那是有缺憾的人生啊!我不止一次地仰天长叹,一遍遍问自己,我用什么告慰父母亲的在天之灵呢?

2016年10月3日,周一,国庆小长假的第三天,父母亲相携而去、匆匆而别,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秋风习习、枯草萋萋、一抔黄土、矮矮的坟冢,难道他们辛苦一生、操劳一世这就是二老的归宿吗?可以想见那个世界阴冷孤寂,二老的腰腿疼毛病肯定又加重了!此时的儿女们只能为父母点亮一盏盏温暖的心灯,默默地祈祷,然而“……夜来幽梦忽还乡,——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只有经历过至亲生离死别痛楚的人,才能深刻地理解和感悟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的意境的,是怎样把自己的思念和追忆之情,用恍惚迷离的文字和色彩强烈抒发出来的。

回想父母亲在世的时光,心中总有万般的思绪,任凭岁月的流逝也无法轻易抹去。父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一生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耕耘在家乡那块贫瘠的土地上,那时的父母尽管为生活而操劳,但很乐观,常常自我安慰:“我们就这么个命,属鸡的,抛一爪子吃一口,饿不起、冻不死就行了”。父母一生养育了我们姊妹弟兄八个,十口人的光景,处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个“人没吃的猪没糠,亲戚来了没等当”的困难时期,缺粮断顿的日子大家都习以为常了,饥肠辘辘的一大家子,对于连油花花也飘不了几朵的一大锅酸白菜拌汤,吃得一干二净是家常便饭。那种条件下能够把我们一个个拉扯大,供书念字,成家立业,其付出的艰辛是不堪回首的。父亲是个乐观派,尽管生活有多么艰难,日子有多么不易,希望有多么渺茫,父亲从来没有忧伤过,总是能泰然处之,轻松过关。

岁月还没有尘封,老屋大院里的一切还深深地烙下了父母生活的印记。前些日子,我回到了老家的大院里,一排两套整齐的起脊大瓦房,都是父母在贫困的岁月里用血汗盖起来的,而且三易其屋,土打墙、四明轿子、砖木结构起脊房。记得当年和父亲披星戴月、夜以继日用手推车推土垫地基、挖坯拉红泥、砍树剥树皮,父亲用竹芨编制而成芭子,铺在椽檩之上,整洁美观。如今弟弟们也搬在城里,庭院空旷,蒿草过人。

妈妈是一个平凡而又质朴的农村妇女,她生育了我们姐弟八人。她勤劳善良,宽厚大度,邻里和睦,与世无争,任劳任怨。那个年代,生活极度贫苦,妈妈整日为我们的衣食住行忙忙碌碌,我们姐弟八人成长的每一步,生活的点点滴滴,无不消耗着母亲的心血,不是这个吃喝不上,就是那个头疼脑热了,每每这时,母亲都吓坏了、也心疼坏了。妈妈虽然没念过书,但对我们百般呵护,也教我们怎样做人,她经常给我们讲一些老道理,“头上三尺有神灵”“住村和村,住邻和邻”“吃亏是福”“老实常在”……妈妈不会讲出一些花溜呼哨的故事,这是她不善言谈的性格决定的,现在想来,这些不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吗?

妈妈虽然没有念过书,可还能够与时俱进。十多年前,妈妈听说我当上了主席,我想在妈妈的心里,再没有比主席大的官了,有一天晚上,妈妈给我打来电话,千叮咛,万嘱咐,“穷不过讨吃,死不过咽气,咱们可千万不能学电视里的那个人”,说的我摸不着头脑,慢慢地我才明白过来,原来妈妈是刚刚从电视里看到了一个贪官落马,便想到了当主席的儿子,我一再安慰,请妈妈放心吧!2014年,妈妈的孙小子大学毕业了,多次督促我帮助找一份工作,我再三解释妈妈都不理解,以为是我不愿意帮这个忙,情急之下,妈妈说“听说现在花上钱就能买上工作了,我还有两万块钱,你给咱拿上办一办吧?”妈妈分明是在刺激我,我安慰道:“咱们凭本事吃饭,不用花钱,要是花钱,您这两万块钱连个水花也溅不起来”。

妈妈就是这样,一生中总是想着别人,关心了老的,又操心小的,唯独没有自己。就说过生日这件事吧,妈妈一生不知给家里人筹备过多少次生日,唯有自己的生日从来不让过,而且具体日期也不告诉儿女们。几年前我还萌生过一个念头,随着父母年岁的增长,要不了把父母的生日放在一起过吧,反正相差一个月,后来也就把这事忘了。现在翻看老照片,父亲过生日的照片很多,但遗憾的是每年给父亲过生日时,父亲带着生日帽子笑容满面,妈妈坐在一旁,为什么不能再多加上一个生日帽子,让妈妈戴上也风光一回。然而,妈妈就是这样大度,这样宽宏大量,从来没有计较,也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的不快。

真的是这样,回首十几年前,每到时分八节或父亲的生日,一家一伙全回去了,大家聚在一起吃喝上一顿,说笑吼喊上半天,父亲借着酒劲兴高采烈地打他的麻将去了。母亲则一如既往,等到儿女就要走了,把吃不了的再给顾不上回来的拿上,当我们启程走出好远了,回头仍然看到妈妈还站在门前的山巅上,目送着我们,顿时我的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哽咽着不再敢回头,心里沉沉的都是歉疚,我想,此时返回家里的妈妈看到刚才还是满满的一家人,现在只有她一个人还的收拾家当,肯定难受的也是一次次的在落泪,只是不善言表的妈妈不说而已。回想过去我们各自抛闹自己的小生活,都很忙,不懂得心疼妈妈,更不能完全理解妈妈心中的苦与乐。如今知道了怎样孝顺妈妈,也有能力让妈妈享受幸福生活了,可无情的意外却夺去了父母亲宝贵的生命,这是我们心中永远抹不去的伤痛。真的是“苦日子过完了,父母却老了;好日子开始了,父母却走了。”

记得父母亲离开我们的前两天,就是2016年国庆节那天,全家又大团聚了,五十多口的大家庭聚在了一起,专门买了70多斤重的本地羊,坐了五桌子,父亲还讲了话,要求大家精诚团结,互帮互助,以老为实,发家致富,朴实的话语赢得了家人的掌声,我只记得这次聚会是人数最多最全的一次,也是父亲在这么人多的场合下最后一次讲话。一个下午,喜欢做营生的还在辛苦,收拾、熬煮、切剁羊杂碎,等到傍晚的时候,羊杂碎香飘四溢,这顿饭就没有统一安排,家人们在院子了随便找个地方,吃好为原则,有的人着急的要回去。

我看到妈妈坐在当院的椅子上,看着这群人来来往往忙乱着喝羊杂碎,我问妈妈喝点羊杂碎哇?妈妈没有表态,言外之意是想吃一点了,我端来一碗,姐姐说:“上年纪了,夜饭少吃上一点哇,不好消化。”于是给舀出一点,只喝了半碗羊杂碎。晚饭后,大家都收拾要回去了,我问妈妈,是回树林召?还是在老家住几天?妈妈说:“秋天,他们也忙得吃不上饭,没时间照护我们,还是回老年公寓哇,等他们不忙了再回来”,当晚我搬着父母亲回到了老年公寓,没想到这次竟成了永别。
今天是妈妈的生日,去年的今天我们给妈妈补过了一次生日,家族里老老少少都去了,亲人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追思着父母的恩德。前几天,我们还在筹划今年的生日怎么过,老前辈们忠告我们不要过多的打扰他们的正常生活了,他们也不缺吃喝,不缺钱花,就让他们逍遥自在地生活吧。
多少次虔诚祈祷,爸爸妈妈呀,你们在生活中有什么短缺的,还是不如意的,给我们托个梦,我们在梦里交流吧,也只能是这样了。穷尽毕生轮回几世,也无法报答父母亲的养育之恩,思念父母之情说不完、道不尽,有些话只能深埋心底,养育情融进我们的血液,有些事只能成为永久的记忆。
今天是妈妈的生日,此刻,我们做儿女的想为妈妈唱一首歌——《母亲》:“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那)三鲜馅有人(他)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
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唱这首歌的时候,脑子里全是妈妈为我们忙碌的身影;您耐心地教我们干家务,您在微弱的灯光下为我们缝新补旧;您在变着法子为我们做好吃的……,妈妈您从来没有听过我们唱歌,今天我们第一次给您唱歌,只是祝您生日快乐!同时也祝爸爸生日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