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解读

《自控力》第5章摘要

2016-04-17  本文已影响40人  金津乐道

《自控力》第5章:大脑的弥天大谎

1 为什么我们误把渴望当幸福

    小白鼠实验小失误,发现大脑一处未被开发的区域—— 快感中心?

2 奖励的承诺

2.1  TA们将精神上的快感当成了“奖励”

       2.1.1  和食物相比,小白鼠愿意等待电击。当小白鼠可以自行按压控制电击时,它不停按压至死。 奥尔兹认为,这就是极乐的感觉

       2.1.2  病人说电击让他们感觉良好。 虽然“经常性地疯狂般按按钮”但“令人非常沮丧”

2.2  “奖励”系统

       2.2.1  电极对大脑的刺激——“再来一次,这会让你感觉良好”

      2.2.2  广告的刺激。大脑会对“我想要”的东西常常着迷,而说“我不要”就会变得更加困难

3 “我想要”的神经生物学原理

3.1  当大脑发现奖励的机会时,释放多巴胺,让我们觉得清醒、着迷

       3.1.1  多巴胺让人期待奖励,但不能感觉到获得奖励时的快乐

      3.1.2  多巴胺控制的是行为,不是快乐(奖励系统活跃时,感受到的是期待,而不是快乐)

3.2  人类进化的结果

        大脑靠快乐的承诺让人不停地去狩猎、采集、工作和求爱,而不是让你直接感受到快乐

3.3  我们需要多巴胺

       3.3.1  及时行乐+原始奖励系统,我们成了多巴胺的奴隶

                 电子设备、社交媒体无意中激活了奖励系统。具有不确定性的“得分”“升级”会让多巴胺神经元不停地燃烧

3.4  给上瘾患者开的处方

      多巴胺在帕金森治疗作用。 当奖励迟迟未到的时候,奖励的承诺足以让我们一直上瘾

4 分泌多巴胺的大脑:神经营销学的崛起

4.1  大量分泌的多巴胺会放大“及时行乐”的快感,让你不再关心长期的后果

4.2  营销学上的应用

      4.2.1  零售业方方面面都设计得让我们更有购买欲。 将最具诱惑力的商品放在第一眼就看到的区域

       4.2.2  免费和试吃。 甜食品尝后的人更容易购买放纵自己的食物

       4.2.3  新鲜感和多样性。不断推出新品

       4.2.4  “买一送一”、“减价”、高得离谱的“建议零售价”。亚马逊商品,让你大脑快速计算省了多少钱,就像自己赚了一样

       4.2.5  气味营销。寻找气味来源。医院在选修区释放沙滩椰树和海洋的味道来降低最后一分钟取消预约的概率。

4.3  做个多巴胺侦探

        寻找日常生活中有多少意志力失效是因为多巴胺。锻炼“我不要”的力量


5 让多巴胺发挥作用

5.1  试着把最不喜欢的东西“多巴胺化”。 用奖励的承诺来克服癖好

5.2  意志力实验:为了你的“我愿意”挑战分泌多巴胺。将拖延不想做的事和能让多巴胺神经无燃烧的事联系在一起

6 多巴胺的阴暗面

6.1  奖励的承诺带给我们的压力和快乐几乎不分上下

6.2  奖励系统两大武器

       6.2.1  胡萝卜(奖励的承诺)

       6.2.2  大棒(压力、焦虑)

6.3  误把渴望当快乐,误把奖励的承诺当幸福

6.4  意志力实验:测试奖励的承诺。关注放纵的过程,不要急着去体验, 这种奖励的承诺给自己什么感觉,然后接受诱惑,与期望对比 有何差别


7 欲望的重要性

7.1  没有欲望的生活不叫生活

7.2  奖励的悖论。 奖励的承诺并不能保证快乐,但没奖励的承诺却肯定带来不快乐

7.3  写在最后的话。 欲望是大脑行动的战略,无好坏之分,重要的是欲望将我们引向哪个方向以及我们是否足够明智,知道什么时候听从欲望的声音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