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上市的品钛,原来大客户是“去哪儿”

2018-07-18  本文已影响0人  来咖智库

北京的雨已经恣意下了好几天,当大家都在说要划船去后厂村看海的时候,又一家金融科技公司品钛在纳斯达克提交了招股书——准备上市了。

这颇有点儿冰火两重天的意味。曾经自我标榜金融科技行业的始祖各大P2P平台们这边爆雷爆得正欢,另一边那些号称要做2B的科技金融公司似乎还正在自己的康庄大道上大踏步。

不到一周前,名字中带了“金融”但拒不承认自己是家金融公司的京东金融(怎么能这么绕口)宣布B轮融资的计划称,此轮将融资130亿元,融资完成后,估值在1330亿元左右。

京东金融概括起来是这样定义自己的:京东金融是较早提出开放战略,利用科技来服务金融机构,是为中国的金融机构提供科技及基础服务的平台公司。根据它自己的宣传,截至目前,京东金融累计服务的金融机构超过了700家。与金融机构共同服务的是800万线上线下小微商户和4亿个人用户。

好像扯远了。今天要说的是品钛,跟京东金融一样,同样是依靠科技的力量来改变落后行业的金融服务能力。有一家很大的科技媒体热情洋溢地评论道:“品钛在美提交招股书,一个金融科技 to B 模式的典型样本。”

其实,对于这种服务于2B的公司,大家往往都是充满了各种好奇。就拿京东金融来说吧,很多数据都看不到,经营业绩什么的也只有野鸡渠道流出来的给投资人的PPT,人家官方保持静默不理你。还好今天美国SEC网站上,品钛的招股书挂出来了,既然是如此一个金融科技2B模式的典型样本,值得我等韭菜重视并好好分析之。

一、 关于经营业绩

根据公开信息,这次品钛IPO拟筹集最多7000万美元。经营业绩怎么样呢?我们来看下招股书上公布的数据。

 公开信息显示了公司经营一下几个特点:

1、经营费用较高

营收方面,招股书显示,2016年全年收入是5487万人民币,2017年全年收入猛增为5.68亿,但与高额的经营费用就一直没有下来过,16年、17年的成本收入比分别高达465 %、110%。

2、直到一季度才刚刚开始实现盈利

再看下利润,按照招股书的数据,品钛2016年、2017年全年净利润为-2亿、-8400万。如果看截至于2017年3月的数据,当期净利润为-3553万,到今年第一季度,终于开始盈利,今年前三月净利润为1460万。

也就是说,品钛刚刚实现单季盈利,但是未来是否能够实现持续盈利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二、 目前金融类业务主要面临的风险


根据公开的宣传,品钛的收入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

1、 提供个人与小微企业信贷系统服务获取的服务费;

2、 提供场景消费分期系统服务获取的费用;

3、 财富管理系统服务费。

但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这三大业务之外,品钛还存在可能产生风险的金融类业务。这些风险在招股书中均有被提及。尤其值得关注的有以下三种风险。

1、信贷头寸的敞口及期限错配风险

来自招股书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3月31日,品钛的短期融资应收账款净额13.33亿,长期融资应收账款净额为2.12亿元人民币,合计有15.45亿人民币。

2、拨备的充足性存疑

与此同时,品钛表示准备约为7560万的风险拨备来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若按照贷款拨备率计算(贷款损失准备/各项贷款余额)大概是在5%左右,因为不清楚品钛存量信贷的质量以及P2P行业的平均坏账率,我们无法判断5%左右的贷款拨备率是否可以覆盖未来发生的风险。

对此品钛专门在招股书中表示,“如果我们的信用评估和风险管理系统无效,我们可能遭受重大意外损失,这将损害我们的财务表现。”

3、高息带来的经营及法律风险

品钛在招股书中特别提出:“我们的客户每年收取的利息和费用与我们所提供的贷款相比,每年可能超过24%。因此,我们的客户有权拒绝偿还超过24%的利息或费用,司法机关不太可能主张我们可能做出的任何补救请求。”

品钛表示,“自2018年3月1日起,对客户每年收取的利息和手续费不超过36%。”不过36%听起来,仍旧是相当高的一个数字,游走在高利贷的边缘。

在招股书中,品钛说:“我们不能向您保证,我们不会受到行政处罚。因为收取过高的利息和费用。如果我们不能收回未偿还贷款的全部利息和费用,或者如果我们需要降低新贷款的利息和费用,我们的业务、财务状况、经营结果和前景。会受到重大影响。”

三、 客户集中度较高,且单一客户的利润占比过大,未来业绩持续性堪忧


按照品钛公开的宣传,截止2018年一季度末,品钛所服务的商业机构客户达到179家,包括去哪儿、携程、中国电信翼支付、唯品会、小米等,涵盖了在线旅游、电商、电信、教育、SaaS平台、3C、医疗、生活服务等领域。另一端,金融机构客户达到81家,包括各城商行、证券公司等。

但是在招股书中,特别对客户集中度风险进行了提示——品钛总收入的绝大部分是通过有限的商业合作伙伴创造的。

按照公开披露的信息,其前五大客户在2016、2017和2018年的前三月分别给品钛带来了70.2%、65.1%和55.3%的总收入,其中55.8%,46.2%和27.2%的总收入是通过与去哪儿合作产生的。而且这些合作并不具有排他性和长期性的特点。

从这两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虽然品钛服务的机构客户已经达到了近200家,但是大部分机构客户并没有贡献相应的收入。体现在收入上就是客户集中度极高。

这意味着,如果品钛不能扩展到新的垂直结构,增加现有垂直的渗透性,同时增加的业务伙伴的数量,一旦现有的主要客户流失,将对其财务数据造成较大影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