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这一刻(温暖的你)红楼梦引我的红楼我的梦

袭人盛装回家奔丧风光高调,到底是人生高光还是祸从此出?

2022-06-05  本文已影响0人  1975秋天的回忆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袭人的母亲病重,想见在荣国府做丫鬟的女儿一面,于是派了儿子花自芳到荣国府求个恩典,接袭人家去走走。

花自芳求到王夫人处,王夫人本就是菩萨心肠,比较通情达理,更兼经过“袭人告密”一事,更将袭人引为心腹,自然没有不允的道理。于是交给具体承办人王熙凤,让酌量处理。

且说王熙凤听了王夫人吩咐,立马重视起来,即使百忙之中也把此事当作一件紧要事来办。

她首先叫来周瑞家的,命她去告诉袭人缘故。又交代她:

“再将跟着出门的媳妇传一个,你两个人,再带两个小丫头子,跟了袭人去。外头派四个有年纪跟车的。要一辆大车,你们带着坐,要一辆小车,给丫头们坐。”

外头的排场安排到位后,又重点提到袭人:

“叫她穿几件颜色好衣裳,大大的包一包袱衣裳拿着,包袱也要好好的,手炉也要拿好的。临走时,叫她先来我瞧瞧。”

周瑞家的答应着去了,过了有一阵工夫,袭人穿戴一新的走来让凤姐瞧。

凤姐看袭人头上戴着几枝金钗珠钏,倒华丽,又看身上穿着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葱绿盘金彩绣绵裙,外面穿着青缎灰鼠褂。

心知都是太太赏的,明明已经够华丽,够兴师动众了,凤姐仍觉稍显不足,笑道:

“只这褂子太素了些,如今穿着也冷,你该穿一件大毛的。”

然后命平儿将昨日那件石青刻丝八团天马皮褂子拿出来,与了袭人。

又看包袱,看到袭人拿着的是一个弹墨花绫水红绸里的夹包袱,里面只包着两件半旧棉袄与皮褂。

更觉寒酸,便命平儿把一个玉色绸里的哆罗呢的包袱拿出来,又给包了一件雪褂子。

凤姐将袭人这次回家探望病重的母亲搞得跟贵妇省亲一般隆重,是何用意呢?

当然首先是为了讨好王夫人

袭人被王夫人青眼相加,已是未过了明路的“准姨娘”。

宝玉挨打,王夫人急在心里,痛在心上。既哀其可怜,又痛其不争:

嫌宝玉成日家懒怠念书,无所事事,在内调戏金钏,厮混内帏;在外私交男戏子,得罪忠顺王府。

照此下去,难保不闯出泼天大祸,带累父母亲族,所以早就忧心忡忡,寢食难安。

经老爷贾政这么一发作,宝玉挨了父亲的毒打,差点丢了半条命。

王夫人年近半百,膝下仅宝玉这一个儿子当下承欢、未来倚仗,见他遭父亲毒打后奄奄一息的可怜样,又心有不忍。

心里如被油煎了似的处于两难之中,管重了,娇养又体弱的宝玉禁不起;管轻了,将来又怕他真闯出累及爹娘的祸事来难以收拾。

所以急需在宝玉身边安插个心腹,既能随时关注宝玉的动向,让王夫人好相机心事;又能及时规劝,宝玉也肯听她的话。

可又深知怡红院的丫鬟们都是被专好在女孩子身上下功夫的儿子笼络住的,恐怕这事难办。

正在这时,早有此心的袭人竟应召而来。

这袭人,王夫人平日只觉她性情和顺,行事大方,服侍细心妥帖。谁料她一张口,竟都是保全宝玉名声的大道理,比王夫人想得更周到,筹谋得更妥当,希望得更满意。

一场掏心窝子的话,一掬互相理解的痛泪,一番郑重地托付之后,袭人直接身份从老太太派到宝玉身边的丫鬟成为王夫人安插在宝玉身边的眼线。

为让袭人彻底忠于自己,王夫人自然得“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于是便有了后面的赏饭、赏衣服。

后来,干脆袭人的月例银子也从自己的份例里私发,标准参照赵姨娘。这样既抬举了袭人,也避免了府里众人的不忿之心、口舌不满。

因为凤姐是发月例银子的执行者,这事自然得知会她一声,凤姐由此知道袭人已是宝玉未过明路的准姨娘,只等宝玉年岁再大一些,贾母、贾政再一发话便板上钉钉,自然不敢怠慢。

这是袭人转变身份后头一遭遇到大事,周瑞家的又是王夫人的陪房,自己如何对待,如何行事,自有这耳报神第一时间传达给王夫人,处于王夫人的高度关注和监督下的凤姐慎之又慎,所以才有了前面的那场表演秀。

其次也是想卖素日和自己关系尚可的袭人一个好

在荣国府,贾母和王夫人才是实际的当权派,凤姐只是仗着贾母喜欢、王夫人是自己的亲姑姑才被从长房借调过来担任执行经理人。

因为宝玉是贾母和王夫人的宝贝,所以宝玉是凤姐第一要拉拢和巴结的人。

凤姐原先就深谙首席丫鬟的重要性,所以一直对鸳鸯、袭人等另眼相待。

凤姐识人目光稳准狠,她仔细品度下来,袭人为人低调谨慎,从不逾矩,也不仗势欺人;行事稳妥,为人厚道。

加之袭人与平儿、鸳鸯是闺蜜,平儿私底下也没少在她面前提及袭人的好,所以凤姐自然乐见其成,觉得日后袭人上位做了宝玉的姨娘,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在她的能力范围内她自然愿意送袭人这顺水人情。

并且这也符合凤姐平日里就讲究排场、行事高调的风格。

对于凤姐的安排,袭人那时心里只顾着窃喜了,根本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袭人在荣府打工,本就一肚子的争荣夸耀之心,想飞上枝头变凤凰,想让父母兄长知道自己过得有多好、多有前途,想让亲友邻居看到自己别看是在大户人家做丫鬟的,其实要多体面有多体面,要多风光有多风光!

所以一向低调谨慎的她在凤姐面前没有一句推辞、半句谦让,反而心安理得地接受了凤姐的安排,风风光光就回去了。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以袭人今时今日的地位,尚且是怡红院里的一个丫鬟。

至于王夫人许下的姨娘位分,不过是王夫人的一厢情愿,真正的拍板者是贾政,贾母也有着无可替代的影响力,这会儿就任凤姐把锅盖早早揭开任人褒贬,只怕把里面的饭做夹生了也未可知:

首先得罪于贾母

袭人本是贾母身边倚重的大丫鬟,贾母待她不薄,她不是贾府的家生女儿,是从外面买来的,在府内既无根基又无倚仗,却能跻身到贾母身边月银一两的八大丫鬟之列,有其行事妥贴的因素,却也有贾母愿意抬举的关系。

后来贾母又把她空降到自己心尖尖的宝玉身边做了首席大丫鬟,在怡红院当上了丫鬟的头,待遇却仍从自己处发高薪,更是对袭人的重用。

袭人本该结草衔环,对贾母忠心耿耿,服伺宝玉尽职尽责。可袭人却倒戈了王夫人,这对贾母来说就是赤裸裸的背叛。

贾母对宝玉的身边人早有规划,她明明更喜欢伶牙俐齿、明艳动人的晴雯,谁料倒被这个“锯了嘴子的葫芦”--笨笨的袭人抢占了先机。

贾母也不好因为这个直接和儿媳王夫人硬碰硬起来,但不代表她不能借题发挥表明立场。

贾赦看上了母亲房中的丫鬟鸳鸯,让老婆邢夫人给说合,谁料激起了老太太的盛怒,

贾母听了,气的浑身乱战,口内只说:

“我通共剩了这么一个可靠的人,他们还要来算计!”

见王夫人在旁,便向王夫人道:

“你们原来都是哄我的!外头孝敬,暗地里盘算我。有好东西也来要,有好人也要,剩了这么个毛丫头,见我待他好了,你们自然气不过,弄开了他,好摆弄我!”

按理,大伯子要娶屋里人,小婶子怎么会知情,与王夫人八竿子打不着的事,贾母却当着儿媳妇的亲妹子也在场就问责起来,真是老糊涂了吗?

才不是呢,贾母不过是借机责怪王夫人收服了袭人。别人误以为贾母错怪了王夫人,可王夫人却心知肚明是在被贾母敲打。

第二次是荣国府的元宵节,至晚还在开夜宴,贾母扫了一眼不见袭人,因说:

“袭人怎么不见?她如今也有些拿大了,单支使小女孩子出来。”

王夫人忙起身笑回道:

“她妈前日没了,因有热孝,不便前头来。”

贾母听了点头,又笑道:

“跟主子却讲不起这孝与不孝。若是她还跟我,难道这会子也不在这里不成?皆因我们太宽了,有人使,不查这些,竟成了例了。”

王夫人已经代袭人解释了,贾母仍然不依,按说贾母本不是那不通情理的人,鸳鸯死了母亲在热孝中贾母就没让跟着过来,却单指出袭人不过是心怀不满罢了。

还有两个“忘了”:一个是忘了袭人向她汇报过回家探母;另一个是忘了赏袭人银子。可见对于袭人,贾母要不是不上心要不就是存心的。

通过这两件事,王夫人当然也听出了端倪,再不敢推进促成提拔袭人之事,当然,贾母也犯不着为了袭人真得罪儿媳妇,在听王夫人明确已经打发走了晴雯要抬举袭人之时,贾母老谋深算地答:

“既是你深知,岂有大错误的。而且你这不明说与宝玉的主意更好。且大家别提这事,只是心里知道罢了。”

一下子就把袭人推到了尴尬地位,既堵住了她的上升通道,又不能再像别的丫鬟那样到了年纪配人。你袭人不是能吗?专爱干那偷偷摸摸的勾当吗?那就别怪我不让你见天日。

然后是激起众怒

王夫人器重袭人,一个未过明路的姨娘人选,娘死了王夫人张口就赏了四十两银子。

四十两银子折合成人民币是多少钱呢?

明清朝时,一两金子兑十两银,500克等于16两,金价平均按300元1克算,金银1:10,1克银子合人民币30元,一两银子(30元*500克/16两)=937.5元(约1000元);所以古代的十两银子约合人民币一万元。

也就是说,王夫人赏了袭人足足四万元。

不多久,弊端就出来了。凤姐生了病,管家权暂时派给了探春、李纨和宝钗。

这时正好探春的亲舅舅,赵姨娘的兄弟死了,赵姨娘出去奔丧要支银子,报到了探春、李纨这儿,李纨有袭人的事在先,又得卖探春一个人情,建议也给支四十两。

探春却新官上任,想树威信只好拿自己人作伐,翻出老例只得赏二十两,一下子腰斩了一半。

赵姨娘当然不忿了,她是贾政名正言顺的姨娘,为贾家开枝散叶,生有一儿一女,论名分论资历论功劳,都不是名不正言不顺的袭人可比的。

难怪她要问责女儿:

“我这屋里熬油似的熬了这么大年纪,又有你和你兄弟,这会子连袭人都不如了,我还有什么脸?连你也没脸面,别说我了!”

探春虽然最后用眼泪和狠话阻住了母亲继续闹事,但不意味着赵姨娘会咽下这口气。

她好歹也是荣国府当家人贾政的宠妾,又是贾政独一无二的枕边人,枕头风这么一吹,本来“袭人”这个名字已触过贾政的逆鳞,再经此一事,让他放话给宝玉收房,做梦去吧。

另一个当事人探春恐怕也会对王夫人颇有微词,尽管敢怒而不敢言,但不代表心里没想法:

你这办的这叫什么事呀?自己就先破了规矩,让我们怎么往下执行。况且这时的荣府分明早日薄西山,财政赤字,入不敷出,王夫人瞻前不顾后的作法由不得让一心巴望家族好的探春冷了心肠。

这事经赵姨娘这样一闹,主子奴才不知道的全知道了,众人都震惊于王夫人的出手豪阔,羡慕的有之,嫉恨的亦有之。

俗话说:物不平则鸣,人不平则怨。这件事几乎败光了袭人这么多年谨慎小心积累下来的贤良名声和好感。

后四十回散佚,我们遗憾不能亲见袭人的下场,但种种迹象表明她最终被嫁给了戏子蒋玉菡,终究没能留在宝玉的身边。

虽然贾府日后败落留下未必是美差,但这是大势所趋,因为大厦将倾时谁都无法主载命运。

但这件事带给我们的教训便是:做人行事千万不要太高调。

一个人不管有多少聪明才智,也要像稻穗一样,懂得低下头,收敛自己的锋芒。

这样不仅能保全自己,也是在暗蓄力量,最终走向人生高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