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所认为的孝

2018-02-11  本文已影响0人  哲达

昨晚回到了老家,这次的心境似乎跟往日的任何一次返还都有很大不同,最近经历了些舍弃与回归,似乎没有啥事再大过休养一颗属于自己的心。

今天大慨是在十点左右醒来,洗漱,化妆,吃个饭,就到了十二点。想来这可真是奢侈呢,那么晚醒来,那么悠闲又有耐性且理所当然地享受时光的充裕,而且吃上爸爸炒的香喷喷的菜,一家人在为了小丫头(侄女儿)的吵闹中,“愉快又不愉快地”吃完了饭。饭后干嘛呢?自然是要散步了,为了健康嘛。提溜上小丫头,悠闲走在现在已经被修成水泥路的小马路上,这一大一小的嘟嘟囔囔在即使已是冬日的风景中,也颇为美妙,有点像城里人的调调。现在的时代就是好啊,小时候有再多的无奈,在现在都改观成了不错的景象。可尽管如此,我们的心里,似乎都盼望着外面的外面――更大更好的世界……

散步完了的很多时间,规划成自己的了,虽然我也不想静下来,可以继续肆意放纵,可以挥霍和享受,可人到了挥霍的最后,静下心来反而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了。看看书,王仑的《理想丰满》,写的一些关于创业的心思和经历,颇有同感呢。

一会儿又到了吃午饭的时间,距离早饭(十二点)才四个多小时吧,不是我平常吃饭的时间间隔,但是今天却觉得有些胃口,吃着家里的糟辣椒煮的白菜,加一些豆腐干炒的肉,津津有味儿――老家的味道。

午饭吃完,还是散步,去哪儿呢?去叔叔和奶奶家,一家人之间,难得回来一次的情况下,必定要串串门的。推门开,还是那些没咋变动的摆设和成员,还是那种似乎再过很多年都不会变的聊天的场景。不管我们小辈在外面经历什么,不管曾经几家人(一大家)之间有啥磕磕碰碰,只要一坐下来,就只会拉拉家常。火炉的中间烤着吃的,两位婶婶聊着细碎的啥和啥,我随便说上一句话,便插入这个场景,一切都融合到了一块儿。

来到奶奶家,坐了一会儿就有客人来,刚开始不懂为什么,也不知道发生了啥事或接下来要发生什么。几个人一起吃着瓜子儿,三叔和奶奶就开始忙活怎么做饭,怎么再多生一盆火。为啥是这个氛围呢?突然醒悟,明天奶奶过生日了,但这次恰好跟邻居家喜事同一天,周边邻居为了错开相聚时间,便今天来看望老人,明天大家都要在那位邻居的喜事上忙活了。相当于提前一天过生日。我原本只来坐一会儿,后来改变主意待久点儿。昨天刚回来,就得知奶奶即将过生日,这是我自己记不起来的,可恰好被我赶上了。这其实没啥特别的,老人过生日,这边的风俗都是大人们各家拎些礼物看望相聚,主人家都要忙活筹备好吃好喝的招待,熙熙攘攘,颇为热闹。可于我们小辈,似乎不是这个意义,或者说这种聚会与小辈关系并没有那么大。看望和聚会或许只是一种形式,我要关心的是什么?也是聚会――我和奶奶的聚会。因为现在自己长大了,也就是到了那种跟老人见一面就少一面的年纪,呵,既然回来了,既然碰上了,那就在乎一次。

一切的一切还跟小时候的场景差不太多。大人们(其实我也是大人了)聊着天,主人们(包括大家子的叔婶)忙活着饭菜,我呢,就像这个场合中不重要的角色地位一样,也无需做啥重要的事。我无需招呼客人,无需帮忙做菜,无需给大人搭把手,无需……这其中,客人的到来是例行的,也都常常能见,所以无需特殊招呼,另外,我是个常年在外的人,对于这里,我反倒也像一个客人吧;做菜,是我从来没有操作过的,压根儿也不会,在这样“大”的场合,我更是只有靠边站的份儿;搭把手――好容易回来一趟的“外来人”,家人都不会想到也不会舍得支使吧。可是,我琢磨了一下我在这里的意义。我能做什么?我想做什么?如果又傻又安静地坐在火炉旁,嗑着瓜子儿看着电视,恐怕被人以为我就是个好吃懒做也不懂事的姑娘,即使我可以这样,也不在乎他们的评价,但是想了想,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有的时候你要考虑下你言行背后的影响――起码我不能让邻居们都觉得这姑娘小时候都挺懂事的,为啥大了就那么不招人待见且没有真正融入到自己奶奶生日的氛围中呢?所以,嗯,我得动弹起来,给自己找点事儿:看看厨房有没有我能打杂的、火盆里的火够不够旺、客人敲门第一时间打开、招呼下坐哪里、问问大人“啥事”要不要“怎么干”……其实自己做了个啥?我想要表达什么还是要表现什么?我自己也真的不知道。不过我好像知道,如果不这样,我会选择可以不吃饭就可以回家了――没啥可聊的,没啥要吃的(没啥期待要吃的)。周围人可能都觉得我怎么不那么好说话了,即使曾经聊得来的几个大人坐在这里,我也可以礼节性地点头微笑后沉默不语,我可以专心嗑瓜子,专心看电视,专心玩儿手机,甚至可以专心天马行空地耕耘自己的思想空间。别人怎么看呢?我不知道。或许在他们眼里对我有好多种猜测和议论,又或许根本不会“把我放在眼里”,毕竟我谁也不是。可万一是第一种情况呢?我也在想应该怎么应付。其实无从应付,因为我管不了别人的事。每当自己想要“管”太多,就立即“回心转意”,想想自己能做和应该做的是什么――只有很小很小的事是自己能做的,就是做自己。是的,不聊天,也是做自己。如果聊天,聊什么呢,怎么聊呢?“你现在在哪里上班”,“还有没有做你的猪蹄生意?”,“你的工资多少”,“现在那谁和谁都工作了你知道吧,工资还不错”,“那谁也开始做老师了,真的挺好”。又或者是“你小时候怎样”,“你小时候和谁怎样”,或许会是赞美,又或许是怀念,又或许只是找点儿话题?对于第一类聊天,我觉得自己真的不太会聊,我觉得自己太笨了,又太简单了。很多大家都关心和重视的事,自己都是没感觉的。你说你上学时或者刚毕业时还没到谈“俗”话题的地步你不谈也好,可现在都毕业都快三年了,谁和谁都工作了,赚钱了,稳定了,买车了,而且你一直以来也没少吃围着钱转的苦,为啥你就那么淡定,对于这样的话题,还是无心谈起、不知从何谈起?你的工作现在好吗?其实还是不错的啦,我也可以正常地说出来我现在咋样又咋样了,将来又会咋样(指往好的方向的转变),可是想法到了嘴边,还是觉得无从谈起就被我压死在了摇篮中。工作好怎样?工作不好又怎样?赚钱了怎样,没赚钱又怎样?买车了怎样,没买车又怎样?或许对于你们,这些是永恒的迷人的话题,可对于我,二十多年了,我经历了风风雨雨,经历了理想丰满和现实骨感,我还是没能学会好好地就这些话题来抒发点儿什么意见。我能聊点儿啥?想聊点儿啥?不清楚。反正我倒是有点儿怀念小时候的那些时候,即使对于财富的追求也是首要主题,可人跟人见面打招呼似乎是热情的,聚在一起聊天都是真情的,彼此互帮互助做成一件大事是和谐的,有时候不经意间摩擦出来的友情是快乐的,谈论的主题好像都是单纯的呢!其实我也不是说现在的人和社会都变了味儿,只是总感觉比起稍带物质和不那么真实的聊天,我更想谈的是彼此生活中的琐碎,或者是对于更多人都更有意义的诗和远方吧。呵呵,或许我该被提醒了:醒醒,你该醒醒了,好久时间以来都不流行这老的一套了。

这个世界确实喧嚣,因为人心都很浮躁。这个世界其实很安静,因为浮躁的只是人心。

这是我所认为的孝

忙忙碌碌做好饭,大家也以比之前的之前快了好多倍的速度吃完了饭,牌也没打就散场了。现在可不像之前,聚会一次有可能聊天或是打牌到天亮,人和人之间的交谈好像是赶集市场上的人来人往――络绎不绝的。而这次很短,从之前到现在好像越来越短。让聚会拖得时间稍微长点儿的唯一因素,是一对年龄都不小的父子俩喝了酒之后吵了起来,这让今天的场景反而更符合小时候的味道些。不知道为什么而吵,也不知道谁对谁错,甚至不知道是不是真吵。总之,更热闹了些,更传统了些。吵的吵,劝的劝,厨房一帮主妇们忙着收拾饭后残局,你一手我一手,让原本看起来有点头疼的残局被轻松搞定。一边洗刷,一边聊着好几十年我们都无从记起的陈年往事,有和谐和爱,也有矛盾和恨。这样一种交谈,反而衬托起了这一堆人原本来自同一个小村落,一起做了好久好久的邻居的事实,和情感。在那一瞬间,我好像觉得这些才是真实的――家人和外人的是非、时好时坏的友情、大多数的生活的苟且和偶尔的诗意与远方。

整个晚上,奶奶都是不能休息的,即使能,她也不会休息。也不知道是多少年形成的“传统”,她们这一辈人,女人都是守着杂物和厨房的,即使在生日这天,即使很多人的到来是为了庆祝她的生日。招呼客人、主导做饭、周旋各处细节,寿星成了“最重要的”做事之人。这已经成了不知道有多少年历史的传统了,瞬间才感觉到了这种怪异和不容易,心里直想:凭什么让奶奶如此操劳?可是一种传统的氛围和长久的记忆让我心里平静,因为这么多年了,我一直也是把她的这种忙碌当做理所当然的,从来没觉得有什么特别或怪异。饭好了,大家都吃上饭了,奶奶还是忙碌着,最后端上饭碗,我叫了好多次让她赶紧过来吃饭的,她还是忙完手上活儿才过来,而且跟往常一样,她只会坐在最边上,嘴里说着“我又不饿的”,“我又不冷”。以前我也会叫她几下赶紧过来吃,我发现以前只是习惯性地叫一下,而这一次是真叫……

留下来是为了什么?我也不知道。这样的场合,有我没我,没有任何的区别。可是,毕竟聚一次少一次,这次我只想留下来,其实我什么都做不了,也说不了好听的话,也改变不了奶奶的什么,可只是觉得,留下来~

我至今也不知道奶奶到底年方几何,我只知道她年龄越来越长,也只知道她会越来越老,只知道她似乎一身的病,只知道她一生都在操劳而或许她自己不以为自己操劳更不知道自己为何操劳,我也只知道她的一生肯定是很不容易的。也不知道我这么去认为她到底准不准确,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何有点感性地去认为这么多。奶奶有对我很好吗?对我有偏爱吗?给过我什么吗?还是教育过我什么?好像都没有,可是我所认为的那些,都足以让我尊敬她,毕竟她是我爸爸的妈妈,毕竟她生育五个孩子不容易,毕竟小时候她对我们孙辈有着应有的唠叨和关爱,毕竟现在我们长大了,她每次都好像很乐意也很想跟我们聊天,毕竟她这么老了,她还是我从小到大就那么熟悉的奶奶。

大家都一起洗刷完毕坐下后,奶奶还是忙不停的样子,我问怎么还没洗完,她说还剩下最后一两样啥和啥,一定要清洗完毕。一边熟练洗刷,一边跟我交谈,聊的内容其实根本不重要,也不会被我当成所以然,但是这场景和习以为常的方式重要。我觉得原本你应该享受今晚,我觉得原本不该是你在这里忙碌,我觉得你不用在这么晚了还继续收拾尾续,我觉得我应该帮着你做些什么。可是,我又清楚地知道,我并帮不了什么,你也不会让我帮什么,甚至我也改变不了什么。这种感觉就像是你也改变不了我什么和你也帮不上我什么一样。可重要的是,这些都不那么重要,我就一边跟你聊天,一边在你顺口叫我搭把手(挂毛巾、打开门)的时候,乖乖照做就好,那场景和熟悉度,就好像我们聊天的内容是从很早很早之前就都彼此熟知的、是我们的共同的故事一样……

这是我所认为的孝

是啊,我能做什么?我什么都不会,也啥都不愿意,而你们也都不会有一点点地介意,你们也只是希望我多待会儿、多待会儿,就好。做那些家务,我还担心会刮蹭到我好几百块钱的衣服呢!哈哈,肆无忌惮地开个玩笑~

奶奶,从你佝偻的身形和老旧的双手,我就看到了你的不易和伟大,甚至觉得一部充满喜怒哀乐的人生史就在我的面前,这一生,我似乎为你做的太少,能为你做的也很少。有时候心里翻腾着些我要对你怎样怎样的想法,就像看到其他所有家人一样所充溢的各种对大家好的想法一样,在今天看来,我觉得自己能做的真的很少很少,而且,我也只能这样。

不知道我的想法对不对:有些金贵的事,其实没那么贵。

今晚,一顿香肠腊肉饱足了口福,一碗苦涩的热茶清晰了记忆,而那热腾腾的温度让人心里踏实。

这是我所认为的孝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