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过程中,谁心软谁就输!
晓雅和老公周明在省城奋斗了6年,彼此工作稳定,按揭了房子,也买了车,要孩子提上了日程。
两年前公婆就信誓旦旦:“你们只管生孩子,生下来我们帮忙带。”
妈妈也不甘落后:“我也会帮忙的。”显然没有公婆那么积极。
条件许可,晓雅和周明积极备孕,半年后竟然成功了。
整个孕期晓雅孕反不严重,产检也算顺利。
怀胎十月一朝分娩,晓雅剖腹产生下一个6斤重的女儿,全家人都非常开心。月嫂上户,婆婆和妈妈轮流陪伴,一切都那么平静安好。
快休完产假的时候,婆婆突然变卦:“我不习惯大城市的生活,要是让我带孩子就把孩子带回老家。”
看到亲家母这态度,妈妈一下子生气了:“跟你们姓的孩子你们都不带,凭什么我来带?”
这个结局显然不是晓雅愿意看到的,瞬间有点惊慌,但很快又镇定下来。
周明有点无奈:“要不咱自己带娃!”
“你带还是我带?”晓雅询问。
“我……”周明一时语塞。
晓雅没有和周明纠缠,而是把婆婆和妈妈都叫到家中亮明这几年家庭收入情况:“周明的工资还房贷,养车,我的收入维持家庭基本开销。如果我辞职带娃,家庭经济会出现捉襟见肘的局面,家里需要我这份收入维持正常运转。”
晓雅再次亮明观点:“我不可能辞职带娃,以后我会面临更大的风险。两个妈妈商量一下,要么出钱,要么帮我们带娃,或者轮流帮带,这是我生娃之前两个妈妈承诺过的。”
婆婆说:“我们养大儿子供他读书、结婚,已经完成了任务,没有义务带孙子。”
妈妈气不过:“那为啥不让孩子跟我们姓?”
婆婆和妈妈的意见还是不能达成一致。
晓雅继续说:“如果你们俩个不愿意帮忙,我也不勉强,但是我不会辞职,只有请保姆带娃。既然在我们需要帮忙的时候,你俩视而不见,那以后逢年过节休想看一眼孩子,要斗狠是吧,咱就比一比!”
“儿子未必指望上,更别提孙子!”婆婆理直气壮。
妈妈刚想松口,看到亲家母的态度瞬间在不多说什么。
这个时候周明充当滥好人:“要不还是咱们自己想办法带吧!”
“我来分析一下咱俩谁带宝宝合适!”晓雅条理清晰,“既然生孩子是我们夫妻双方的事,我们分析一下,结合自己的学历、收入、未来发展前景,分析谁全职对家庭的影响小,确定由谁来全职带娃。双方写下承诺书,在未来十年,如果没有全职一方提出离婚,需要对全职一方补偿**金额,承诺书公证失效。”
“有那么严重?”婆婆急眼,“再说妈妈带孩子不是天经地义?”
“就目前看,我的上升空间比你儿子大,他大概率会全职带娃。”晓忆撇一眼婆婆,又瞄一眼周明。
“大男人怎么会带娃?”婆婆辩解,“我从来没有让他爸带过娃!”
“那是你们那一代人的事情,我们这个时代就这样。”晓雅根本不给婆婆辩解的机会。
场景的气氛顿时像结冰似的,没有人说话,宝宝的哭声打破了这个僵局,晓雅转身进了卧室。
等她喂完奶抱着宝宝出现在客厅的时候,婆婆嗫喏着说:“要不然我留下来带宝宝,不过家里忙的时候我要回去。”
“到时候我过来换班。”妈妈的语调也轻快起来。
“我下班尽可能早点回来帮忙。”周明的态度也出现了180度的转变。
“带宝宝是个辛苦活,不能让妈妈们出钱又出力,家庭所有开销我俩负担。”晓雅语气平缓,“我们下班妈妈休息,带娃做家务我和周明协商。”
晓雅的决定,让几个人明显松了一口气。
不要去听“老人没有义务帮忙带孩子”这种观点,这种话就跟共同富裕一样,谁信谁傻。
只要老人身体没有问题,双方老人一般会共同承担责任,通俗讲就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要么一方带娃一方出钱,要么双方轮着带。
你看网上鼓吹“老人没有义务带孩子”的人,家里有几个是全职爸爸带孩子,多少是妈妈带孩子?
所以一旦认可了老人没义务,最后担责的大多是妈妈。全职妈妈的风险,我不需要多说了吧。
在家庭中,人一旦丧失了经济来源,最坏的结局就是人财两空,离婚连抚养权都拿不到,参见《我的前半生》。
而你的人财两空,除了你之外,谁会在意呢?
至于谁带娃就是个博弈过程,拼的是谁不妥协。
记住了,一个家庭没有人愿意把孩子交给保姆,但他们都欺负你是妈妈,你最不忍心。
你要明白,怀孕生育到孩子3岁之内,是一个小家庭最困难的时候(排除其他因素),在最困难的时候老人如果对你视而不见,这就是在明摆着欺负你,所以没什么情面可讲。
这个时候,谁心软谁就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