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题征文池人物读书

人物/三毛:似曾相识燕归来,正中下怀

2017-05-05  本文已影响255人  舞雩风语
人物/三毛:似曾相识燕归来,正中下怀

人生之相遇最为神奇,也甚为多矣,它仿佛是命理机缘的冥冥注定。“我遇见你是最美丽的意外”,因而蝴蝶飞舞,生命斑斓。

初中时我接触到港台文学,初识琼瑶、金庸、古龙、亦舒还有三毛的文字。然后三毛成了那个给我看见烟花的人,黑洞似的夜空突然一下子璀璨夺目。

读着那些三毛亲历的故事,我发现她所写的好像就是我的感同身受,我总能从中读出似曾相识的感觉来。

原来,我的心里一直住着一个三毛,只不过我以前不知道她是谁。

1

梦里满纯真,我自拾荒好

小时候,别人的理想是高大上,三毛却有个拾荒梦。她说捡拾垃圾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可以到处玩耍,像小鸟一样自由自在,还能拾到人们丢弃的很多美好东西,然后充分利用,很是奇妙。少女的三毛捡了个树枝回来,当做宝。撒哈拉的沙漠里,作家的三毛捡拾了废物造饰美丽的家,并引以为傲。

当我读到这些文字时,我感到有多么的正中下怀。我小时候没有拾荒梦,我有“拾金病”。我幻想风能带来我想要的东西。

狂风作起,毫不留情,越过山川土地,扫除树木房屋,裹挟人间埃土覆物漫天乱飞。别人嫌弃得骂娘,我却幸乐于心。

乱红飞过尘埃落定,我跑到学校门口,在被风吹得成堆的废物里,找到一本小人书,又或者拾到了一支笔,一分钱,还有几张糖纸等等,我如获至宝。

后来,我不再幻想症,不再痴迷追风捡物。我就像三毛一样拾废物并利用,施展艺术再造之才。家里经常可见我的杰作,废物再利用的花盆,垃圾桶,门垫,盆景,墙饰等。每当我乐此不疲于自己的手工改造时,我就想起这是三毛有着的行为艺术,因而念念不忘她。

我喜欢的就是这个骨子里有着纯真善良小女孩灵魂的三毛。她就是我所向往的模样,一直照亮了我到头来的回望。

“我笑,便面如春花,定是能感动人的,任他是谁。”三毛如是说。

我喜欢三毛,因为她的文字能温暖我的内心。因为她总是把自己满怀悲悯地沉浸在一方世界里,不被世俗化,兀自做着契合思想的追寻。少有人如她那般真率洒脱,光是思考者自己的思考,不管春夏秋冬的过往。烟花一样的璀璨四射,将自己活得闪光。

2

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应。

当年,三毛的作品吸引了数以万计的读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但文学界却褒少贬多。这就像1990年汪国真诗热现象一样,其诗深受读者追捧红遍全国,却遭遇诗歌届冷遇,还有人说“伪诗人”“警句集成”“心灵鸡汤”等等。可我喜欢汪国真的诗,因为它明白畅晓,简洁诚挚,能引起我的共鸣。同样,我喜欢三毛,因为三毛朴素浅显写实化的故事,使我从中得到某种感情慰藉。

在给一位读者的回信中,三毛说:“我是一个‘非小说’的文字工作者,所以甚而不会用第三人称‘他’来写作。我并不认为每个人必须清楚自己才写作,以旁观者的立场去写作是很好的。可惜我没有这种功力。”

三毛的文字基本是记实的,多用第一人称写经历,形散神聚。三毛很感性。她的喜怒哀乐,她的悲欢离合,她的嗔怒,她的不安,她的疯狂,她的任性,都在用简单的生活化式的笔调叙述出来,将生活细节展现给读者看。三毛的确是至情至性。

我也是一个性情中人。于是我成了三毛一个忠实的仰望者。我觉得,一个作家的作品能感动人,真实的情感必须具有,哪怕形式文辞差点也没关系。一个作品的价值就如一块璞玉,洗却铅华,要的是本色上成。三毛的文字不俗不媚,干净动人,真情实意,以诚感人,直达读者的内心。

真实可以说是散文的生命。读过巴金《随想录》的人都会明显感受到“真人真事,真情实感,真知灼见”乃此巨著的生命脉络。三毛的作品字里行间流露的就是这种真实自然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映射。

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我喜欢三毛,先是看了拾荒经历喜欢了她这个人,再喜欢了她所讲的故事,最后喜欢了她的文字。

十七岁的我读到她的《撒哈拉的沙漠》后非常感动。三毛就像一个仗剑行天涯的女侠,勇敢洒脱,侠骨柔情,坚韧乐观。在物资匮乏、条件恶劣、民风愚拙的撒哈拉大沙漠,三毛勇敢面对,真诚地为人处事,坚强乐观地适应并经营生活。弄个家庭饭店招待朋友,悬壶济世帮助弱者,遭遇沙漠惊险和生活窘迫,废物利用打造美丽的城堡,还有芳邻们的叨扰。

人物/三毛:似曾相识燕归来,正中下怀

从此,三毛不再是二毛。

三毛热爱生活,认真体验,身体力行。

三毛与荷西的爱情点滴积累,相濡以沫,难分难舍。

三毛变得成熟明朗,豁达自信。

其实三毛的成长并不是很顺利,小时身体不太健康,长大也是较为羸弱,上学念书也不畅,曾经休学在家养病。从小显得精灵倔强任性,性格又有几分敏感早熟,自闭自卑自怜,心理上不是那种很阳光的青春少年,欠缺一些笃定和自信。所以她前期的作品多笼罩着一层感伤美。《惑》充满忧郁悲伤的色彩。《异乡之恋》则是写出了生命的孤独之感。直到平沙万里的撒哈拉沙漠之行,三毛才真正认识了生活的本真,蜕变为一个乐观理性明媚的人。

后来读完《万水千山走遍》,我看到了一个博学多才、情感丰富、外柔内刚的奇女子。顺着她的牵引,我的灵魂也在中南美洲那广阔的土地上经历了一场洗礼。

她为墨西哥苦于生活无计而在石阶上虔诚地用膝盖跪求奇迹发生的一家老小流泪;

她为在哥斯达黎加苦讨生活的异乡人感到心酸。

我为药师的孙女,一个平凡的在十九岁就离世的印第安女子悲伤;

我为阿根廷钟情三毛的贾莫拉唏嘘。

在这里,我透过那些或悲或喜的陌生故事,触摸到三毛悲天悯人的情怀和流浪的孤寂之心。有些事情不是我们能掌控的,有些存在和发展不是我们能执著的。三毛即使再怎么旅行,也是难以改变自己内心深处的孤寂。流浪者的心始终有着莫名的忧伤和难以着落的安放。

读《温柔的夜》,我会心的笑。三毛有次看见店主卖的鹅卵石满心喜欢,竟然跑到海边捡拾却差点被海浪吞噬。你看,三毛多么率真可爱。三毛怕上当,再三拒绝了流浪汉两百元钱的要求后却在临离开时匆匆塞给流浪汉五百元。结果发现,流浪汉确实只是为了要钱买一张船票过海。善良的三毛内心受到了刺激。一个女佣玛利亚,懒惰贪心好说主家闲话,还装穷经常向三毛要各种东西,厚颜无耻。好助人的三毛都有些头疼。

人物/三毛:似曾相识燕归来,正中下怀

三毛写文章很随性随缘,就如她流浪的心,想走就走,不想去就宅。不强求,不矫揉造作,不追求产业化,明显少了很多作家的功利性。三毛能随时搁笔和起笔。当嫌影响荷西休息时就搁笔,当自己不愿意写的时候就停顿。在西班牙十年未写,也不着急。她不是一个以码字讨生活的人,她是经历生活而后写作的人。

巴金先生曾说:“我写作不是因为我有才华,而是因为我有感情。”以此来形容三毛的写作观很恰当。

三毛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还是一个用大半生去找寻自我的人。她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她的情感丰富细腻,不仅投入生活,又尽付于文字,而且有时也会夸大这种情感。

有人说:“三毛是真正生活过的人。”的确,三毛是一个惟我的人,切入生活而后成文,非常真实深刻。她始终能坚持自己的信仰,做自己想做的事。她我行我素,特立独行,最后活成了别人眼中的向往。

3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三毛的爱浓烈又悲剧,有时又不免有理想化倾向。三毛一生情路坎坷,不堪回首。年轻时,爱上画家老师,结婚前却发现人家是有妇之夫。后来与一个年纪大的德国人订婚,而未婚夫却在求婚时突发心脏病死在她的怀里。

她总想好好寻得一份爱,可偏偏落空。遇到西班牙大胡子荷西,小心谨慎地接受了,结果掏空了她的心。两情相悦,如影随形,相依相伴六年,却遭天妒,年轻的荷西离她而去,教人唏嘘不已。三毛悲痛欲绝,留下烙印。因为有荷西陪伴,三毛那颗流浪的心就依旧能自由地在天涯畅游。然而,荷西猝然离世,三毛就断了飞翔的翅膀。三毛把荷西葬在了他们经常去散步的墓园,并写道:“埋下去的,是你,也是我。走了的,是我们。”

爱人已去,过往成为伤疤。

三毛说:“我经历过一个全心全意相爱的人的死亡,他使我长大许多许多,从那时候起,我才知道生死可以把它看得那么淡,当时当然很伤痛,但事后想起来,这个离别又有什么了不起。甚至我不再期望将来有一个天国让我们重聚,我觉得那不需要了。我的人生观因为这人的死亡有了很大的改变,我在他身上看穿了我一生中没法看穿的问题。”

爱人已去,思念成为恶疾。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于是形成了太平洋。”

爱人已去,天涯徒有断肠人。

三毛失去了流浪的勇气和心情。荷西去世后,她安定了下来,写了两本书:《梦里花落知多少》和《背影》。在书中她痛哭失声。之后,再没能找到生活伴侣,孑然一身,形影相吊,直至死亡。

人物/三毛:似曾相识燕归来,正中下怀

4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

我的心里住着一个三毛。三毛的心里住着一个自我。

我为什么喜欢三毛?因为内心渴望能够像三毛那样为自己的人生做出合乎自己意愿的选择。

年轻的时候我总想模仿三毛的行为,但却没有她的洒脱和执着,没有她的敢于放弃和敢于冒险的精神。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不再认为行为上的模仿就是选择了自我生活方式。我可以在每一段时光,有能力和心情去完成自己的某些愿望,就是一种真我的追求。

我想起来我想做什么事情,就不等时光,就不要患得患失,不要在乎年龄,尽力而为就行了。

我怎样去选择真我的人生?唯有简单。

三毛说:“不做不可及的梦,这使我的睡眠安恬。避开无事时过分热络的友谊,这使我少些负担和承诺。不说无谓的闲语,这使我觉得清畅。我尽可能不去缅怀往事,因为来时的路不可能回头。我当心的去爱别人,这样不会泛滥。我爱哭的时候哭,爱笑的时候笑,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我崇尚简单做人,素心入世,认真工作。

三毛给了我什么影响?

她说:“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三毛有着独立的精神意识,不愿将就自己的人生态度,总想活出一个纯粹的自我。荷西去世后的十二年里她始终不能在情感上与自己和解。再多的时间也难让三毛乌托邦式的爱情信仰崩塌,所以终生找不到精神知己。1991年1月4日,三毛选择自杀谢世,终年48岁。因为她知道未来的生活可能苟且偷安。她对自己的父母说:“如果选择了自己结束生命的这条路,你们也要想得明白,因为在我,那将是一个更幸福的归宿。”

自由地活着才能扬起高贵的头颅。合乎意愿的选择才能骄傲的活着。宁可选择死,也不愿活得不美。这就是执著的三毛。

红尘滚滚,伊人已去,江湖伤悲,传说犹在。

三毛,至少还有我这样的普通人一直喜欢你多年,甚至永远!

人物/三毛:似曾相识燕归来,正中下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