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育杂谈心理

哪个是先哪个是后?

2018-07-23  本文已影响122人  方圆fg

人并不是愁了才哭、生气了才打、怕了才发抖,而是相反,人是因为哭了才愁、因为动手打了才生气、因为发抖才害怕;一个孩子不是因为厌学才学不好的,而是因为学不好才厌学的;一个人不是因为上网成瘾才有心理问题的,而是因为先有心理问题才上网成瘾的;一个问题不是因为多么困难才解决不了的,而是因为解决不了才变得多么困难的……

这就是詹姆士“具身思维”的应用。

哪个是先哪个是后?

我们在生活中发现真是这么回事。比如,我父亲去世时,在家中举行告别仪式,需要随时哭,此时我的眼泪已经快哭干了。然而根据仪式,需要随时放声大哭,我开始只是出声音,几声后就完全进入悲伤的状态不能自已,这样一遍遍的哭、进入悲伤状态,最后把眼泪哭干了,心中也不再悲伤了。

再比如当我们没有感到高兴时,如果有意识的嘴角向上翘,做出笑的表情,内心立刻会有高兴的感觉,笑的表情引发了快乐。比如打孩子,家长都知道,打之前还不很生气,打起来是越打越气。

俗话说“会了不难,难了不会”,学习好的人不会觉得学习很难,轻松考上公务员的人觉得这有何难?高考一遍遍落榜,最终没有考上的人,在他的心目中高考相当难,但对于轻松考上的人就觉得非常容易。只要能解决的问题都不难,只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才真觉得难。

再说孩子上学,各位家长想一想,孩子背起书包上学的第一天,哪一个孩子不是充满了希望与快乐?每一个孩子都充满了好奇,想弄明白一系列个为什么。上学之后呢?学习好的孩子越学越有劲头,学习差的呢?越来越感觉学习吃力、苦、累、令人厌烦,最后出现厌学等问题。回想一下自己,每当攻克一道难题,感觉好有成就感,可历史地理却总也背不过,学着也没兴趣,上高二时分文理科终于摆脱了历史地理,真是极大的轻松快乐。为什么不喜欢学历史地理呢?因为太难了,记不住啊!

关于上网成瘾的问题,我见过几个孩子各有特点。有一个父母各忙各的,没时间管他,上小学时经常见他双休日在家玩游戏,学习成绩一般,后来上初中以后,他开始努力学习,现在重点高中考前200名。

还有一个,从小父母很宠爱,对他要求也很松,小学初中时也是尽情的玩游戏,家长一般不干涉,从初四开始,突然很努力学习,高中也非常用功,今年高考也考出了不错的成绩,现在忙于打工,竟不再迷恋游戏。

另一个孩子,从小父母对他期望值很高,小学一直考第一。上初中后从农村到城里上学,一周回家一次。初二时家里有了电脑,他接触到了网络游戏,这一发而不可收拾,周末在家玩不够,上学后逃学到外面玩。他家里很穷,家长软硬兼施也不管用,现在上高中了仍然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经常辍学在家。这个孩子性格比较孤僻,没有朋友,家长管教也不得法,是不是他孤僻的心理已经有了问题,才导致了一接触网络而不能自控?网络只是他心理问题的引发而已,如果没有网络游戏,也许会发生更严重的后果。有人说网络游戏救了一批有心理问题的孩子,我觉得这是有道理的,网络游戏满足了一些孩子在现实中得不到的心理需要。如果心理需要一直未得到满足,孩子将会有更大的问题呈现。

这些新思维,让我们反思如何更好的教育孩子、引导他人?身体是思维的显示器,身、心、环境是一体的,身体、环境改变,思维也会改变。

李克富//具身认知:威廉.詹姆斯的复活

今天的作业主要是让大家重新认识詹姆斯,复习一下教材上讲“学派纷争”时的“机能主义心理学”、讲“自我”时的“主我和客我”,以及有关“自尊”的那个经典公式了。另外就是对暴风雨的来临有个思想准备,如果固守传统,不了解最新的心理学动态,我们可能很快就说不到一起,分道扬镳!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