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芳君说茶

泡茶、喝茶诀窍就一个字!可惜很多人视而不见

2019-12-06  本文已影响0人  义芳君说茶

义芳君说茶 | 第685期原创茶说

1.

有人说,喝茶就像是一个人做事,有的人性情火爆,追求疾风骤雨式的一气呵成;有的人不急不缓,闲敲棋子,讲究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

有时候急于求成,反而弄巧成拙;有时候善于等待,等来的则是一片光明。

在茶叶的世界里,其实诀窍就一个字:等!

能等,会等,则真味尽出,余味无穷。

传统古法铁观音采制时,到了摇青环节,有些人等不及,摇了2至3次,每次十分钟左右就自认为差不多了,实则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哪怕多摇一次,时间再拉长一些,铁观音的香气、滋味就会明显不同。

武夷岩茶焙制时,“三道火”的讲究必不可少。有些人为了尽早上市,等不及让茶叶自由呼吸,把火气“消化”一下,再重新焙火,结果外焦内嫩,没多久就返青,功败垂成。

2.

泡茶、喝茶也是如此!

前些日子,好友蔡哥从威海飞抵厦门,义芳君陪着在鼓浪屿上到处转转。不觉已到饭点,餐后慵懒,两个茶人在一起,闲度时光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寻一处DIY茶馆,喝喝茶,唠唠嗑了。

于是,我们就近找了家茶馆,一头扎了进去。我取出随身携带的老枞水仙,递给蔡哥冲泡。蔡哥是山东人,从小喝绿茶、花茶长大的。我说,今日来福建了,怎么说也得入乡随俗,泡泡福建茶吧。经我这么一说,蔡哥也不推辞,起身与我换了主宾座位。

洗完茶,蔡哥再次注水入杯,杯盖一盖,没几秒工夫便出汤了。

我半开玩笑,蔡哥你这是把乌龙茶当绿茶泡了吧,咋这么快就出汤了呢!

蔡哥说,快点出,茶汤才不会苦涩。

果然,习惯了喝绿茶、花茶的人,一下子就难以适应半发酵茶类的适当坐杯。

话说回来,有些茶,譬如乌龙茶,太快出汤,茶叶内含的各种物质无法有效析出,茶汤偏淡,水味较重,这哪是喝茶呢?

有些茶就是程咬金式三板斧,尤其是第三斧,成则一斧定江山,不成则败北。标准绿茶,精华全在二三泡之间,很少能超过四、五泡。半发酵乌龙茶,若是采制标准,工艺传统,则冲泡至五六泡,滋味香气仍俱佳。

有些茶则属于慢热型,你越有耐心,越能等待,越泡就越有滋味,普洱熟茶或者普洱老生茶属于这类型。

3.

实际上,说到喝茶需要学会等待这回事,就不能不提及这泡茶的耐泡度。

在中国六大基本茶类里,由于茶叶品类、加工工艺、发酵程度、冲泡手法的差异,使得茶叶的耐泡度表现不一。最耐泡的当属黑茶了,而最不耐泡的则是绿茶。

在不同的茶叶品类里,乔木大叶种远比灌木小叶种来得耐泡,所以滇红一般比闽红耐冲泡;即便同一品类,生长在海拔高、土质肥沃的高山茶叶片往往也较肥厚,其耐泡度也就超过平地茶;加工工艺上,芽叶一体制成的茶往往也比纯芽头或碎茶来得耐泡,所以半发酵的乌龙茶耐泡度就比绿茶或红碎茶来得出色。

曾经,茶界里广为流传这样一句话:“一道水,二道茶,三道四道是精华,五道六道也不差,七泡有余香,八道有余味,九道十道仍回味。”

可见,好戏在后头呢。

有些茶,尤其是半发酵的乌龙茶、后发酵的黑茶,喝了精华的三遍、四遍水,还得有耐心,继续等待五遍、六遍水的不同凡响,七遍、八遍水的滋滋有味,甚至是超过十遍水的余味无穷。

喝茶,就像看大戏,一幕接着一幕,但精彩永远不在开头,否则就是见光死,铺垫够了,高潮自然而然。

心急是品不到好滋味的!

本文由义芳君原创撰写,每日分享茶文干货,欢迎爱茶的您留言交流。

了解更多茶知识,请关注私信义芳君说茶(yifangtea888),有问必答!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