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个Flag
有个晚上辗转反侧,思考当我老去时候,希望自己这一生该如何度过。
列出了几条中,其中有一条是希望当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能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一些有用的东西。希望我百年以后,除了我的后代,还有人能记得我。就像《寻梦环游记》中所反馈出的世界观,只有在世的人记得你,你的灵魂才能一直活下去;世界上没有人记得你的那一刻,也是你灵魂消亡的时刻。我希望灵魂能长久,所以我需要尽早开始考虑能给世界带来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自己身上有价值的东西,肯定是我花费最大精力和最多时间,铸就最有成效佳绩的部分。花费最多精力的,当然就是我的工作了。我工作13年,虽然换过多份工作,但一直从事汽车行业的质量管理工作。自己并非质量专业毕业,由于机缘巧合,步入这一行,而一直在这条路上寻寻觅觅,没有离开过。
虽然质量领域这20-30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一家公司都有质量的相关岗位,而且在汽车行业里,质量经理升为总经理的比例也很大。然而,全国乃至全世界,大学里却鲜有质量专业。在我读大学的时候还没有质量这个专业,我是工作以后才接触和学习到质量知识的。据我了解现在全国也只有四个学校有质量专业,走在最前面的中国计量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的质量专业很有使命感,自命为中国质量领域的清华北大,需要引领中国质量的下一代,而国内综合排名前20强的大学都还没有开设质量专业课程。这真是难以想象。
面对这么大的就业需求,却没有学校来匹配这样的需求!从这一点来说,我们的教育体制明显是滞后了。我们难道不能根据企业的需求来定义和规划大学的专业和课程吗?我说的不仅仅是质量专业,而是所有公司需求的相关专业。顾客是上帝,公司是学校的客户,学校应该按照公司的需求来规划和设计专业,这样才合理啊。
我甚至建议,国家教育部应该邀请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共同来策划学校的相关专业。甚至学校还可以设立一部分课时,专门邀请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相关专业的负责人来学校给学生们讲课。这些实干出来的企业管理者,往往具有比大学里纯粹的教授更具有实践经验,讲出来的内容更具有可操作性,更接地气,更有用处。
达者兼济天下,穷着独善其身。看到这么大一个Bug,我可以立个Flag。利用多年摸爬滚打、经营在质量管理前沿阵地的经验,我可以写为立志成为专业质量人员的在校大学生们写一本书,希望他们能从零基础开始,知道需要掌握哪些知识,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才能快速成为一个合格的质量工程师。效果好的话,后面还可以出进阶版,如何成为专业和资深的质量专家,以及如何做好质量经理。
我需要先从007每周一篇的文章做起,慢慢梳理出这本书的脉络,海纳百川,慢慢汇聚成书,7年,从现在起航。
再往远处看,希望我在将来合适的时候,能给大学里的学生们讲解质量课程,把我所经历故事和总结的经验分享给年轻的一代来学习借鉴,来传承和振兴中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