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运营之光2.0》的思考
《运营之光》这本书可以说是运营的启蒙之书。我最为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非常结合当下的行情,所列举的案例非常接地气,可以说,这些案例都是新鲜出炉,倍鲜儿!
首先,《运营之光》这本书,让我对于运营这个概念有了一个更加清晰,更加直观的认识。之前,我对运营的认知的概念是片面的,基本上可以等同于营销了。实际上,通过读这本书,也让我对于营销的概念更加清晰,也更加全面。运营,是一个立体工程,并非一个一维工程。运营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运营是一个针对用户,为实现某种目的的营销活动;第二个方面,运营的主体是针对用户的,用户是我们的核心目标,所以与用户之间的沟通,维护是运营过程中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最重要一部分。
回想之前我在餐厅做的一些活动,现在来看,是不够全面的。因为从活动的出发点来看,就缺少了一个环节,缺少了对于用户效果的评估,而只去关心营业额的增长了。营业额的增长是每个企业去所追求的,但,这不应该成为运营的终极目标,运营的目标远不止于此,运营的目标还要去追求用户的满意度,用户的忠诚度以及用户的口碑效应的提高。这些才是一个合格运营要去做的,要去思考的,运管所做的一切活动,方案都不能脱离用户而存在,而要把用户的反馈作为活动运营的重要评判。
其次,这本书包含的内容很广,当然其主要是用于去介绍互联网产品的运营方法和技巧,而我是做餐饮的,但是,这并不影响这本书营养的汲取。餐厅,就是一个企业,餐厅的菜品就是我们的互联网的产品,而每天来的顾客,就是我们的目标客户。当然餐厅追求的是每天销售额的增长,对于互联网产品来说,目标用户也就是粉丝的增长不是我们的主要目标,只是在这一点上我们跟互联网产品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吧。而这本书,也更加推进了我对于互联网思维下的餐饮运营的思考。重新思考的意义在于对,让我清晰认识到现在的餐饮行业相对于互联网行业来说,还是一个粗放型的行业,对于用户的精细化管理还是停留在起步阶段,或者根本上说,整个餐饮行业,除了海底捞对于消费者管理非常到位之外,其他的企业很少有专门对于我们的消费者进行管理的,他们的满意度,他们对于餐厅的意见,他们对于餐厅的期待等这些统统的没有,或者做的很差,很不到位。
今天还在跟我们家大厨在讨论,按理说,现在这个季节,应该是火锅的淡季,但是为什么海底捞在七点左右的时候,竟然有156桌的排队?而别人家基本上没有排队,有的甚至上客数为零呢?并不是因为海底捞的产品更好吃,而是在于海底捞真正掌控了消费者,也就是我们运营所说的用户。
以上,通过《运营之光》中的理论和知识可以很好的去解释这个现象。海底捞就是一个互联网公司,他们家的火锅就是他们家的互联网产品,而他们家的店员就是互联网公司的运营人员,消费者就是用户。详细分析请阅读《做运营做的最好的公司---海底捞》一文!
再者,随着用户价值的回归,运营的内容的价值也在逐步提高,内容为王的概念在很早之前就已经被提出。目前@杜子建 老师在今日头条上一个教学课程,如何做新媒体的课程,可以关注看看
最后,用《运营之光》一书中我非常喜欢的话作为结语:运营,就是通过看似琐碎无趣的事情,最终赋予一个产品闪耀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