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富:先生存,后发展

2023-05-31  本文已影响0人  鸿蒙小筑

经常有人问我:“心理咨询,如何更好地发展?”

我觉得这个问题得先回答了“该如何生存下去”之后才能回答的。就目前的心理咨询职业而言,先生存,还是先发展?这是一个问题!

生存是发展的前提。这本该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实。由此推论,“先生存,后发展”也是不需要证明的公理。但在诸多心理咨询师面前,却成了一个现实问题——公理演变成了一个需要重新讨论的问题。

生存与发展,宛如战争与和平:只有具备打赢战争的能力才有资格谈和平。

由于门槛太低,已经持证算是入门的心理咨询师们似乎都不该思考如何助人,而是要想想:依靠这个职业我能活下来吗?能养家糊口吗?如果我饿死在这个职业中,会有多少人已经因从事这个职业而饿死了?又会有多少人因我的饿死而增加了生存下来的机会!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苏轼笔下的这一幕很形象地描绘出自2001年8月(当时的)劳动部颁布《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以来,一批批带着对心理咨询师这一职业的美好憧憬而考证者的心境与行为:他们曾信心百倍甚至热血沸腾!经过努力,证考出来了,大显身手的资质有了,热情却在衰减;他们在职业化的道路上还没有尝试就选择了放弃,不少人则是浅尝辄止,遇到困难就退——“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本该成为行业的“先驱”却以“先烈”而退出舞台,真可谓: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为什么会“死”得如此惨烈?我觉得是因为缺乏基本的生存技能。

作为一个新兴职业,心理咨询师的美好前景被夸大了,大家的眼睛都盯着未来,心思都用在了如何发展上,却忘记了发展必须建立在生存下来的前提之下:没有生存,遑论发展!于是乎,无数人在拿到证书后,又急急忙忙踏上了接受各种培训的旅程,在一分钱还未挣的时候,先学会了慷慨解囊不惜重金。结果如何?几年下来,咨询没做几个,各种各样的理论却被人塞满了大脑。

“本来还挺不错的一个人,怎么学了这么长时间的心理咨询,人话都不会说了!”一位局外人如此评价。

话虽有些极端与调侃,却也发人深省:的确,不少人接触心理咨询后,张口闭口都是心理学语言,诸如本我、自我、超我之类,真的就不像一个正常人在说话了。这样的人,整日活在发展或发达后的幻想里,不可能去思考生存之道,更不可能应对生存之难。

心理咨询是一个助人职业,仅此而已。在市场经济的法则下,它既不比其他职业神圣,也不比其他职业伟大。想生存下来,必须首先遵从既有的生存法则:只要法律允许的,你都应该去做些尝试,每一次尝试的成功,就为自己的生存加重了一个砝码。也只有一个个看上去不起眼的小砝码之积累,天平才能向生存和发展的一边倾斜。

生存靠什么?知识必不可少。哪些知识?所有知识,专业知识只是其中之一。

什么是专业知识?我的答案是:主要是以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为基础的心理学知识。如果缺乏对这三大流派的基本理论修养,任何人所倡导的心理学知识都值得推敲,所有学习者应保持高度警惕。对此,业界权威人士曾有过委婉的告诫:学心理治疗,要走大路!所谓大路就是指三大流派。正如《走西口》中唱的:走路要走大路的口,人马多来解忧愁。

发展是能生存后再去考虑的事。通俗地说,什么时候你能靠心理咨询挣来的钱养家糊口了,再去考虑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上也不迟。我觉得,每一位咨询师都该反思一位业界大咖所说的那句话:中国的心理学可能正处于“蛮荒时代”,生存先于发展。

我们都能懂得这条谚语的哲理:“给一个饥饿的人一块面包,不如教会他去播种。”但我们给不出这块面包,又怎能教他去播种?

接着这句话,我狗尾续貂,想说:我们要想今后播种与收获,先千方百计找到一块让我们活下来的面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