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甩脸子”么?
最近一名同事和我说起被“甩脸子”的感受,我也想起了一些关于“甩脸子”的事。
A.一同事,有热情、负责任,做事全力以赴。有一个时期,因负责的项目遇到阻碍,进展缓慢,压力大,人变得很焦虑。有时一整天都拉着脸,同事和她商量事情,经常被怼,没法理性、心平气和的讨论问题。若有人指出来,也能诚恳承认自己不对,承认自己有情绪,但不久,又不自觉的恢复“给脸色”的状态。
B.一前同事,在客户处组织策划活动,因抽奖箱没找到合适的而大发雷霆,说那活动就别做了。很久以后,她离职了,客户才把这一情况反映给我们。大家也想起她平时的一些举动,比如电话里对老公不客气的发脾气、甩脸子,给同事甩脸子的情景。我自己没见过她这样,大约是因为我职位高,没有机会见。对她而言,可能客户、同事,没有我这么“重要”,于是不自觉的放肆起来?
C.一朋友诉苦说,两口子闹别扭,一连几天,妻子都黑着脸,说话要么爱答不理,要么冷嘲热讽,朋友则用沉默回敬。家里冷的像一个冰窖,一分钟也不想待。
D.还有一朋友聊过他们公司的高级管理会议上发生的“甩脸子”的事。跟随多年、被极度信任的主管,被批评后,从头到尾沉着脸,不发一言;或者说话就变得没好气;还发生过被老总批评后,主管愤然离场。
E.我找一名下属谈话,想指出她最近的一些问题,她和我关系不错,勤奋、负责,相互信任,但没谈多久,她就爆发了“你就是这么看我的?”,“只要有错,就都是我的?!”,“好吧,你们说什么就是什么吧”,“反正都是我的错”,拂袖而去,冷脸几天。
理性的来看这些“甩脸子”事件,它们的情况、反映的问题不尽相同,在没有复原事情原委、背景的情况下,很难轻易得出一个对错结论。但是,无论原因怎样,是否合理,“甩脸子”的危害都是现实存在的。
职场和家庭,这样的情景很多,“甩脸子”代表了一种“冷暴力”,若用它代替正常的沟通,它所危害的是企业和家庭的根本——信任关系与公开坦诚的氛围。
那么,为什么“甩脸子”时有发生呢?为什么在某些人身上,还会频频发生?原因是什么?它暴露了什么?
首先是情绪管理问题。
面对一件事情,我们关注的是什么?是事实?还是评判?还是情绪?
这是心理学中著名的ABC模型,事实往往被评判遮掩,而由评判而来的情绪,则更会让行为变形。
例如:
事实是:同事指出了在营销活动中我的安排失误;
判断可能是:“他一定是对我有意见!”、“他为什么总是针对我?”、“他想报复我!”;
于是情绪就产生了:焦虑、委屈、愤怒…
而最终采取的行动,就会被情绪所左右。
作为管理者和一名成人,情绪管理是必修的功课。让自己从情绪中摆脱出来,从评判中摆脱出来,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事实是怎样的?”、“他说的事情,真实情况是怎样?”、“他有这样的感受,是不是我们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只有这样,才可能建立共识、解决问题。
“甩脸子”是一种被情绪左右的不成熟表现。
长而久之,下属会有什么感受?寒蝉若惊、小心翼翼?
同事会有什么感受?想想案例中的那对夫妻就知道了,你若是对方,会有何感受?
它对解决问题有没有帮助?没有,只会恶化沟通。
其次,是一种自私。
与家里两口子相处不同,在公司、单位做事,是一种“公务”,本质上,我们没有资格把私人情绪宣泄在他人身上——谁有义务来承接你的情绪?谁有义务来承接你的“状态不好”?没有人,下属没有义务,同事没有义务,上级更没有义务。若有人愿意承受,那代表了人家的宽容、信任和大度,代表了你在一个氛围不错的团队里,但这不代表那是人家的义务,而且,如果是这样,你就更有义务去维护它不被私人情绪所破环。
所以,动辄“甩脸子”,是一种自私。尤其对于管理者而言,不但要解决问题,更肩负着团队文化的建设重任。什么是文化?它从何而建?其实文化就是一种气氛——是宽容、坦诚、有话直说?还是心含怨恨、冷战、非暴力不合作?这种不同,会直接会导致组织的成败。
最后,是无能的表现。
“甩脸子”是否有用?除了坏了沟通之外,别无他用。“甩脸子”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其实是无能的表现——因为无法化解焦虑,因为不知道如何通过正常沟通达成共识,因为别人与自己的意见不一致,因为别人犯了错误自己又无力改变,所以就——不高兴了。
但是,不高兴、生闷气、甩脸子又有什么用呢,到头来,该做的,一样都不会少,那为什么不能高高兴兴的去做呢?
最后的最后,用一句粗话结尾
有话就说,有屁就放,拉个脸子给谁看?
话糙理不糙,如果我们想用情绪去处理问题,就会陷入泥潭;
如果每个同学都能够更理性看待问题,看待不同意见,看待别人的批评,甚至看待误解和指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如果每个同学能尽量去掉情绪、开诚布公、对事不对人,把重心放在让自己强大上,整个团队才有可能减少内耗、获得更强战斗力,才能迎来下一个发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