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是老板,将如何管理
最近脑子一直萦绕个问题:假如我是老板,我将如何带领我的团队。
回顾过往几年的工作经历,除去一家公司没有承担过管理角色,零零总总加起来管理过的下属,应该也有30几号人吧。我发现自己并没有什么固定套路和方法论,因环境不同,团队不同,做的事情不同,管理模式有特别大的波动,总之,就是感性的、个性化的管理。
互联网的江湖,总是流传这样的话:产品经理是CEO的学前班。很多人都将目光聚焦到CEO上,而忽略了后面真正关键的修饰。公司终究是老板的,产品经理的话语权终究有限,开明的老板可能还容得下你说几句不那么中听的话,不开明的可能对你产生偏见和猜疑。特别是在管理上面,这种情况更加糟糕,毕竟你做的产品、画的原型、写的文档,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老板可能不会(当然也没必要会),但讲究务虚的管理(不是说不需要务实),是切忌被染指的。
没人教我怎么管理,也没人讨论该怎么做好管理。当然从被管理反向推导,不失为一种方式,不过这也仅是管中窥豹,不得方法。为什么会想这个问题,与此时此境有关,暂按下不细表。
在做竞品分析,产品调研等工作时,经常会用到SWOT方法,结合我自身管理经验,由此引申我的两个管理策略:拔尖式管理、补短式管理。
拔尖式管理。也即是把团队的特长再提高,比如说技术驱动型的公司,技术是公司的特长,那么在花费资金人力,将技术再提高一个或几个档次,本来就有优势的技术在同类行业更加无可匹敌。
补短式管理。顾名思义,就是把团队的短板补上,不让短板拖了后腿,整体均衡发展,之对应的有个"木桶原理"。
玩过农药排位赛的应该清楚,在初始选人阶段,系统会提示你队伍缺了什么(比如少刺客、少肉盾等),这可以视作是"补短式管理",只有整体队伍属性均衡了,才能有较大赢面,但也不绝对。在英雄出装的时候,就更好玩了,比如某一英雄攻速快,但非常脆,你是选择继续给他加攻速呢,还是给他加厚装呢?按我的惯用套路,我都是优啥(哪方面优秀)补啥,而不是缺啥补啥,这可认为是"拔尖式管理"。有意思的画面,一个攻速攻击非常高的射手,跟一个厚皮厚肉的战士,正好形成矛盾,到最后还得看手速。
回归到公司管理上,大型互联网公司对外都有自己的标签,如百度的技术、阿里的运营、腾讯的产品,能有这样的标签,都是因为他们在这些方面长期耕耘,已经出类拔萃,形成口碑了。从另一个角度考虑,难道阿里的产品不行,腾讯的技术不牛?并不是,只因相对他们各自拔尖的优势来说,这些都是常规操作而已。
两种策略,哪种更好呢,哈哈哈,其实我也没有定论,谈不上哪种更好,就像人的左右手,在需要的时候,使用对的就好了。产品打入市场,团队可能不需要那么均衡,有一个极具优势的点打开局面就好了,等用户进来,产品初具规模,再考虑均衡补短,稳定发展期,又要重新寻找优势点,打造团队的竞争壁垒了。
对于个人,不也是这样动态调整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