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打败那些老外成为优秀毕业生 其实没那么难
文/友不旧
那些年,我们泡过的图书馆
在外留学,我们常常要比当地学生多面对很多困难,比如语言问题,教学习惯,文化差异以及打理自己生活琐碎的压力,甚至是一些教授的偏见。
种种因素,让很多人觉得能够顺利毕业就万事大吉,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再去追求什么单科成绩A、整体绩点或者优秀毕业。
对我来说,心中的不甘比向现实妥协的意愿更强烈一点,所以有了放手尽力拼一拼的两年,幸运的,结果并没有令人失望。毕业论文年级第二,整体绩点在前百分之五,打败了专业里另外80多个人,入选优秀毕业生。毕业证上那一行“with distinction”,仿佛在说着“不辱使命”。
然而回过头来想,我并非最努力,也不是最聪明,只不过是在上下求索的过程中掌握了一些诀窍,所以在这里想要分享出来。
因为我相信,我可以做到的,你也一定可以做到,只要用对了方法,付出过努力。
此文主要针对留学党,但其实很多心态方法在国内大学是通用的,看看也会有帮助的哦。
1. 大家都是学生,没什么不一样
开始的开始,心态一定要调整好,不要给自己一个先入为主的消极心态。“我跟他们都不一样,我的英语不如他们好,我没办法跟教授谈笑风生自由攀谈,我不如他们”,类似的心理一旦冒出来,就一定要马上跟自己说;“我怎么会比这群老外差的!我也是很优秀的。”
不能让消极情绪带走了节奏,有差异不可怕,大家其实对你充满了好奇心,花点时间记住同学们的名字,然后让他们记住你的名字,拿出国内大学交朋友的心态就好。
学业上,老外跟我们都是一样的,有学渣有学霸,这个时候就需要多一点的留心了,谁的课堂quiz拿了A,谁在课堂上能很好地跟上教授的节奏,谁总是迟到上课总在后排偷偷上facebook聊天。在group work的时候尽量避开学渣,以防被坑。因为往往groupwork的评分在最后总成绩里所占比重挺大的,实在输不起。
一开始你对自己组员有要求,会给大家一种你就是学霸,你严谨治学的感觉啊,不管什么国度,对努力学业的人都是有一份天然的尊重的。
千万不要想着最后谁愿意收留我,我就跟谁一组吧,把姿态放得很低。其实如果你主动提出跟学霸们组成战队,他们大多都是会乐于接受的。而且在学霸战队里展现过自己之后,下次会有更多的同学会像你提出组队邀请,然后就到了你傲娇而不失礼貌地回绝他们的时候了(很爽的)。
2. 多对话多问问题,再傻逼的问题也好多沉默不语
在国外的课堂上(其实现在国内很多也是),基本没有老师干巴巴讲全程的情况。互动、学生自由发言、小组展示这些都是课程设置中比重很大的环节,基本门门课如此,无一例外(可能因为我不是理工科的原因)。
如果你一直羞涩,不敢说,不敢参与课堂讨论,在课堂表现上就会错失很多机会。
很多时候只要你把脑子里的idea和问题简单说出来,参与到整个话题里就行了,真的没有必要在脑海里反复斟酌这么说是不是对的、提这个问题会不会很傻等等,一旦有了这些顾虑,想说的话多半会死在嘴边。
仔细听听你会发现,教授基本会接纳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并给予正面评价,什么“good,brilliant idea,yes, you are right,”等等,但这些鼓励都是对积极发言,愿意发动脑子跟上节奏的肯定,并不是对发言内容的肯定,有时候问了一圈,教授还是要自己默默地把问题自己回答上。
而且我一直觉得,很多老外在课堂上总是提出一些很傻逼的问题,却还是依然得到了教授的一句“good question”,然后给出解答。
所以别怂最关键,有了观点想说就说,觉得不懂了就提,只要你好好听课,做到这一点并不难。这在教授和同学面前都是狂加分的,因为我们的思维就是比老外快啊,观点比他们靠谱啊。
3. 放开了玩,专注地学
在课堂上积极一点,很容易就打开了局面,大家都觉得你是个比较外向的人,会愿意跟人相处跟人交朋友,就会有很多橄榄枝慢慢抛过来。
比如上面提的跟你组成课题小组,比如课间约你一起去买杯咖啡,顺便聊聊天抱怨一下天气,还有就是一些社团组织的活动啊,老外钟爱的party这些,适当地参与一些,是认识了解这些同学们的好机会,有助于拉近距离。发邮件结尾是yours,Louis.还是regards,Louis,就看有没有一起喝过酒了。
之前就有一个ins小网红同学,人长得很漂亮,在学校到处都是朋友,业余生活十分丰富多彩,常常邀请大家去各种各样的party。我一度以为她属于那种以玩为主,学业靠边的主,直到有一次,我们偶然分在了一个组里,我才发现我错了。
记得那时候我们小组讨论在周六下午,约好周末完成各自负责的部分,周一整合。讨论完她盛情邀请我们一起去喝点酒放松一下,我们就去她家做饭吃饭喝酒聊天,到了晚上11点左右就纷纷撤了,只有她又跟别的朋友约着,转到夜店开始下一场狂欢。
可怕的是,第二天早上我8点多醒来的时候,她负责的那一部分的PPT已经静静地躺在了我的邮箱。当时的心情真的可以用震惊来形容。我以为她先是home趴完又是夜店,应该现在还在呼呼大睡,结果人家玩得尽心的同时,高效且高质量地完成了自己的学业任务。
后来她说她3点多从夜店回家,洗完澡觉得很清醒,就一鼓作气把小组作业做完了,再睡下。
所以好不容易出国留个学,也没必要一直默默宅起来搞学习,多体验体验国外学生的日常生活也是很有趣的。这种玩起来没边,学起来死命学的精神,效率至上的原则,还是值得学习的。
4. 别谦虚,你身上一定有可以教给他们的东西
跟老外的交往中,很多情况下大家都处于很被动的状态,特别是小组合作中,很少有中国人能成为leader,负责去安排每个小组成员的工作,一般都是被动接受。
主要的原因大部分是不够自信,加上表达没有别人那么流畅自如,就少了很多自己的主见。
但是大家来自不同的背景,以往的知识储备肯定有别人不擅长的方面。拿我的例子,因为之前接触过一些统计学的数据分析软件,在做PPT的时候就可以找一些数据并且进行比较专业(看上去)的分析,由此变成了整个presentation中的亮点。
另外,我有在ppt中引用相应学术论文的习惯,这个也被一个教授在最后点评的时候拿出来表扬过,说“常常大家结合实际的cases结合得很好,却没有从源头上去找论文去找理论依据的,所以这位同学的引用论文里的理论框架位我觉得非常好。”
单凭这两点技能,很多同学都很愿意跟我组成一队,个别有心的也会跟我讨论讨论这方面的心得,以至于后来我帮不少人在淘宝买了破解版的SPSS等软件(大家都是穷学生,互相理解哈哈),还从另一个同学那拿到一个能下各种论文的俄罗斯黑客网站。
总而言之,在不断发现别人有点长处的同时,我们也要相信,我们辛辛苦苦学了这么多年,一定也有别人不具备的技能,不要羞于把他们展现出来,如果别人有兴趣,就大大方方教给他们,你收获的,只会更多。
5. 不要怕被老师记住,好处总大于坏处
最后这一点绝对是实用保命技能。之前有一门课,由于个人原因,期中测试根本没有复习,总分100我试卷分数30几分,虽然占总成绩只有20%,这个颓势基本很难挽回了,我自己都想着,这门也不求A了,只要不挂就行。
谁知道期末考试结束,一查成绩,这门竟然是A, 一是期末卷面分比较高,二是平时分几乎满分,当场想给教授三鞠躬。
离我上那门课一年以后,在学校里碰见那个教授,开心地打了招呼,突然想起他可能早就忘了我,准备自我介绍,谁之他竟然说出了我当时在哪上过他的哪门课,他说他记得我。作为一个中国人,上课回答问题很积极,最主要是课程结束还组织大家跟他一起合照,还有那张30多分的其中试卷,让他印象深刻。
从此以后,我深谙一个道理,不管什么方式,让教授记住你的脸你的名字,总不会错。
比如多坐在前排,比如课间可以去问些问题,比如课后可以发邮件问教授要一些额外的资料(其实要来的基本都没看),比如可以把跟课题有关的中国的例子找出来跟教授介绍讨论。
当然有时候被教授记住也很困扰,会在课堂上被点名回答一下刁钻得没有人吭声的话题,会被教授差遣去给全班复印阅读材料,但是你放心,这多一点点的付出,最后在平时分中都会回报给你。
以上。
这大概就是我在辛辛苦苦却也颇有成就感的学业中,总结出来的一些大道理和小技巧吧,希望每一个在国内外课堂上学校里的你,能够突破自己,获得比预计更好的成绩!
最后,想说挺不容易的,不给我点个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