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乌合之众》吗?
01
最近的八卦头条尤其火爆,从贾乃亮的微博长文到女教师死扒高铁门,很是热闹,但是,公众热点事情,为什么像是海市蜃楼,炒的火热,去得无踪?在暗潮涌动的网络世界里,有什么规律可循吗?几百年前的世界里,没有网络,那公众舆情与现在又有什么不同?
在人群密集的广场为什么容易发生暴力事件?在公众场合发生危险时,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漠然视之?诸如此类等等,这些问题在《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这本书里都可以找到答案。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法国古斯塔夫.勒庞的著作,这本书很像是大学里的教科书,纯粹是学术著作,可读性比较差,我一度读着读着想放弃。
这本写于一百多年前的著作,与今天相比,作者的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他视社会主义为洪水猛兽,视妇女、儿童与原始人为低等生物等等,作为一百年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女人,读到这段时,想把作者拉出来鞭尸。想想他是古人,嗯哼,一百年后的女人不跟他计较。
长江后浪推前浪,人类总是在不断进化演变,除去古人的思维局限,这本书的研究结论还是很有宝贵的学习借鉴价值。他的很多理论均出现在现代的各类大众心理学教程之中。
全书分为三卷,分别为群体的心理、群体相信什么,主张什么、以及不同群体的分类和特征。
群体的心理应该是全书的精华之处,后面的几章都是围绕着群体的心理展开。我这里就不多做赘述,有兴趣的,可以自己进一步琢磨。
虽然是一百多年前的理论,但是,在如今热热闹闹的互联网生活中,也有它们相似的表现形式。来来来,咱们就一起来拆书看看。
02
古斯塔夫.勒庞:在群体中,任何一种行为和情感都会感染着别人。感染产生的后果,就是群体容易接受暗示。群体丧失自觉性、思维和情感,并都转移到一个新的方向上去。
群体有一定的催眠作用,长时间融入群体以后,个体的有意识的自我人格消失,丧失判断力,不具备主观意志。个体是迷糊的。个体已经成为了一个傀儡,他不再是他自己,他的意志也不能够操控他自己。当然,得到怎样的暗示,也和当时的环境气氛有关。
处在群体中,很少有人能够强大到保持个性,抵抗暗示带来的冲动,或者是说他很难做出反转行为。
群体中的个人行为已经不是原本那个独立的个体。个体的责任感会突然消失。
这些理论,在今天依然适用,只是有一百多年前的广场聚集人员的集体冲突,变为貌似看不见摸不着,只有无数个“马甲”的网民。当一件热点事件发生时,网民们的感情很容易被某些权威们导向一种方向,并进行激烈的吐糟、谩骂,甚至是“人肉”。
而那样的吐糟和谩骂,现实生活中,当个体独处时,往往是不可能发生的。只有处于网络世界,隐去身份,隐去责任,并在热热闹闹的无名集体中爆发。
作为组织,就要求我们有更好的防止公众负面舆情发生的能力,保持敏感性。而作为个人,也要有保持清醒的能力,互联网的世界和实际的公众聚集还是有一定的区别,我们有空间隔离的机会,有保持个性的机会,不要轻易被暗示、被催眠。
古斯塔夫.勒庞给我们另外一个启示是,如果我们工作环境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那么,基层管理者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基层管理者是那个让众人清醒的组织领导者,上传下达,避免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重要环节。
我们每一个人都喜欢富丽堂皇的建筑,高逼格的配置,完美的顶层设计,但是,我们很容易忘记了,这一切,如果没有牢固的实心砖块,没有扎实的地基,终究成为水中月镜中花。
同样,一个企业,一个组织,如果没有稳定、扎实的基层,再宏伟的目标、美丽的愿景,也将是一个童话,只是,爱梦想的那些人自娱自乐而已。
一个极端的例子就是传销,在传销中,传销头目都是最好的催眠师,暗示能手,被催眠的传销员,像打了鸡血的傀儡一样,不停地发展下线,并以此为荣。
03
2013年,我在一家企业做培训工作,刚接手时,新学员的流失率居高不下。原本50人的大班,三个月一过,只留下一半人数都不到。有的班级甚至是集体闪人。我急得抓耳捞腮,貌似没有任何办法。看着每天报上来的离职人数急剧上涨,压力大到,我每天5点多钟爬起来跑步减压。
事情的转机,是有一次,我无意中从新学员专区那经过,看见一个新学员向学员支撑请教问题,学员支撑边摔东西边发牢骚说,招这么多人干嘛,我自己还不想干了呢,问这么多问题有毛用?
听完以后,我也傻眼了,我这边苦苦招新人,那边在激烈煽动新人,人不跑才怪呢。
有一句话,大家听起来都很熟悉,叫:没有满意的员工,哪有满意的客户?如果,作为基础的带头人,都不满意的话,她们的暗示和鼓动是致命性的。新人跑了是一个表现,员工不满意抵触客户的需求也是另外一个重要表现。
后来,经过游说领导,亲自挑选了几个亲和力好、满意度高的员工,做专职的新员工班主任,这个谜题才算解开。
这个故事结尾还有一个搞笑的事情是,那个发脾气的学员支撑,后来换了一个岗位,不再带队伍,在另一个集体里处理具体的事务,至今也在岗。
当然,所有的事情都有两个方面,暗示和催眠也是。英雄主义也是被暗示的结果,关键是群体接受了什么样的暗示。群体可以义薄云天,舍身成仁,也可以集体暴动。
04
古斯塔夫.勒庞:个体的遗传、教育因素决定了个体有意识因素,决定着个体之间的不同。智力是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但是情感和本能没有太大的差别。
除了提到以上的观点,承认智力对人与人之间的区格外。古斯塔夫.勒庞对当时法国的教育体制进行了大肆的驳斥和批判。甚至提出,不当的教育是造成社会动乱的重要原因。他引用一组数据,文盲和受过教育的比例为1:3。
古斯塔夫.勒庞:年轻人从小学开始,一直到大学毕业结束,只知道把课本上的知识记住,以应对各种类型的考试,年轻人的个人意志和分辨力,因为死记硬背而被忽略,教育使年轻人成了教科书的奴隶。
古斯塔夫.勒庞讽刺当时的中国,只要靠默写出大量的典籍就能通过考试,谋得一官半职。
我算了一下古斯塔夫.勒庞提到的中国年代,1895年,正是中日甲午战争战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那一年,中国连本带利赔出去了9.8亿两白银。
那样状态下的中国,被古斯塔夫.勒庞冷嘲热讽除了无语,我也不能多说什么。但是,古斯塔夫.勒庞抨击的一百年前的法国教育,与今天的中国教育现状有多少相似?读起来确实触目惊心。
好在,我们现在的教育,除了背诵,已经恢复了理科教育,被认为奇技淫巧的数理化有了它们的一席之地。只是希望孩子们有更多的思维锻炼和劳动锻炼的机会吧,而不是把孩子们也变成了教科书的奴隶。
05
古斯塔夫.勒庞:群体不能完成高智能的工作,因为群体整体上的品行会低于群体中的个体。每个个体在群体中时,并不会因为汇聚在一起而使天分和才能变得突出,反而会更加愚笨。聚集群体最基本的品质是平庸。
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想哈哈大笑,因为我们企业特别喜欢组建团队干活,跨部门的,跨专业的,各种类型。那么,这种团队合作是高效还是更耗能呢?
当然,古斯塔夫.勒庞毕竟是一百多年的古人,他的理论,肯定是需要鉴别着吸收。但是,他的研究也是给我们当下的生活提供一些警醒和启发。任何一个团队,如果没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落实,那么,整个团队,肯定是扯皮的多,干活的少。
而且,我也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使是团队合作,起实质性作用和给出建设性思想的永远是那么一、两个人,其余的,都是来评头论足的。
相互讨论的人,往往意见也是不一致的,建设性的思想被驳回去反复地改,到最后,成文的已经不知道是谁的思想?那原始的促使人行动的想法,早已经没有了最初的灵感和痕迹。
书中列举了滑铁卢战役的例子,讨论哪些原因引发了一场战争。最初是征询了几百名目击者的意见,经过勤务官(估计是文秘的岗位)、参谋长、元帅等等,到最后,已经完全找不到最原始报告的影子。
看看,历史是多么惊人的相似!我们经历的生活,古人们已经反复上演了无数遍。历史车轮是滚滚向前,希望我们后人是站在车上看古人看不到的风景,而不是仅仅踩着车辙又步了后尘。
亲,喜欢就点个️红心️呗,算是给我辛苦码字的奖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