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洛阳到洛阳
周日出游,本来就是紧张的。
再加上我们要找的景点太集中,在这两天,我们的打卡地在洛阳周围绕来绕去。
在市区近距离观赏应天门的三出阙。
从应天门北望能看见明堂和九州池。应天门北边的广场宽广平坦。当年武皇就是在这里临朝称治,登基成为皇帝建立了大周王朝。站在应天门北边的广场上,想着当年,武皇站在应天门的城楼上,俯看天下苍生,当真是感慨万千。我仿佛听见乌压压一大片臣子,山呼万岁的声音。武皇看到此情此景,肯定立下雄心壮志,励精图治,以报效天下百姓。这样想着,我心潮澎湃起来,仿佛穿越到这个吾皇登基盛典的当下,鼓乐齐鸣,山呼万岁的声音连绵不断。
顺着宽阔的广场向北走,就来到了明堂。明堂这个建筑据说是古时候天子处理政事之所,后来变为布道之所。明堂这种规制,这种建筑在《周礼》里边有记载。
明堂什么样儿?古代并没有图纸传世,所以现在洛阳的这个明堂是后人总结了古代建筑的特点。根据古书的记载,用现代人的理念和古代人的理念相契合,造出来的。
绕着明堂转了一圈,我们进去明堂要90元的入场费,我心疼这90元钱,于是就没有为洛阳的经济做贡献。
女儿想去二里头遗址,我们继续驾车前行。这里的古迹太多了,我们昨天去过刘秀的原陵,现在还在邙山周围打转。这里随便一走就是某个名人的墓地, 不是帝王就是将相 他们的后代星罗棋布,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过来一个胖胖的50多岁的女子,我眼前忽然出现2000年前,一个女子奔走在这片土地上劳作的情景。她是我们先民的一员,她是华夏民族的后裔。
迎面走过来一个50多岁的男子,腰有点弯,穿着白色的T恤,应该是这里的村民。我的眼前忽然浮现夏朝人在田野劳作的场景。是的,是的,这里的每一个人身上流淌着先祖的鲜血,他自己天然就带有先祖的痕迹受着先祖潜移默化的影响。
路边忽然看到直立的黄土像是城墙的遗迹,我们没有停下来。这是夯土层,很明显的夯土层,我们已经看到好几个这样的地方了。
这些夯土层很明显能够看出来不是自然形成的。
大中原地带每走一步都是古圣先贤生活的地方。
邙山自古以来都是帝王诸侯理想的长眠之地。当地人说,这里到处都是坟墓,很多已经被盗掘,没有被盗掘的,现在已经被保护了起来,
女儿说这个地方很多人应该是守陵人的后代,是的,每一个帝王都想世世代代有人忠诚的守护。
时间已经是上午111点。如果在这里耽误时间长,就没有时间去二里遗址。我们决定不再去邙山,改道去二里头文化遗址。
拐了几个弯,拐了好几个弯,我们终于到了二里头文化遗址。今天是周日,博物馆闭馆,我们也进不去博物馆,只在后面的二里头文化遗址的一部分进行了徒步观察体验。
时间是正午的11点50分,我们总共走了15分钟时间,在烈日下脚下是夏代人的曾经生活过的土地,头顶是下代的烈日,我们的呼吸间是夏代先民曾经呼吸过的空气,我的眼前似乎出现下夏朝人在炎炎烈日下,汗滴禾下土的场景,他们也许拿着出游基金在播种,在收获,也许在儿儿换女,也许在准备着帝王的衣衫,七月流火,现在恰好是七月炎热的夏季就要过去了
我们是华夏的儿女,下代是二里头的文化遗址,我们夏朝先民,最早生活的地方,。
这张图片上的红色的字是“华夏之源最早中国”
![](https://img.haomeiwen.com/i27678772/2b84f3e7984dbf5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