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校:最好的不如最适合的

2021-02-19  本文已影响0人  爱于心敏于行

择校:最好的不如最适合的

文|张爱敏


正月初八,是一年一度同学聚会的日子。我们均已过不惑之年,正是知天命之际,对于任何事都要顺其自然,关注身体健康达成共识。

期间,聊起孩子择校的问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人之常情。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大多父母都想为孩子选择一个学习氛围好、师资力量强、学习同伴素质高的学校。当然也不排除某些家长“随大流、求心安”。看到身边的人为孩子择校,自己也跟风,不管成败,只求心安。接下来学个啥样,就全部交给孩子了。

我觉得,最好的未必是最适合的。由于每个孩子的学习风格、个性特点、兴趣爱好都有很大的差异,帮孩子选最适合的学校,就是帮孩子选发展的起跑线,选择得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能不能发挥孩子的优势,让他们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培养。

当然,各个学校的风格也不同。作为父母在择校时要了解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如私立学校的高收费),还要了解自己孩子的言行习惯、学习基础、学习潜力、耐挫能力等,从而选择适合孩子风格的学校。

当了近三十年的初中教师,每年总有家长抱怨,自家孩子在小学成绩可优秀,上了初中越来越糟糕,于是,就开始把责任归结于所在学校和老师。其实,这并不仅仅是学校的问题,也有孩子的心理在作祟。

如果一个孩子,在小学总是名列前茅,进入初中,高手云集,学霸无数,一旦跟不上班级的学习节奏,他也许就会有种挫败感。其实,成绩下滑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丧失学习信心,失去奋斗的勇气。同时,做父母的,也不能全部包办,在择校前,可以带孩子去感受一下校园,尊重一下孩子的意愿。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不能说你就到这个学校去,那个学校不行,我坚决不同意,你自己想去也不行,这样做只会孩子非常抵触。

“小升初”本不应该是个话题。因为依据九年义务教育,小升初本该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教育是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期间,一同学提及小学一年级一孩子语文95,数学97,居然在班级排名倒数第一。有必要给孩子排名吗?有必要让如此成绩的孩子拥有挫败感吗?我觉得大可不必。中小学阶段只需要孩子拥有好习惯,储存好能量,潜能慢慢释放出来。

我有一个学生,初中成绩一直都在中下游徘徊,但思维活跃、理解能力很强,到了高中,一跃成为年级前10。孩子妈妈很诧异,甚至担心孩子是不是有啥问题了。后来,孩子告诉妈妈,初中时我该犯的错误都犯过了,但每次张老师都原谅了我,我高中再不努力都对不起张老师。

但也有孩子一直很优秀,但后来成绩却平平,问及原因,孩子说太累了,每次考试后对于名次都要纠结好久,有些力不从心了。

还有一个孩子,小学成绩平平,但上了初中后,学习成绩节节高,问及原因说在新学校找到了存在感,别关注,越来越有自信了。

所以,作为父母要做的就是充分了解初中学段,积极引导孩子尽早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去适应初中学习的快节奏。

初中是孩子全面发展最重要的时期,每个学校有各自办学的理念、特色,这些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对孩子的言行举止影响非常大。因此,择校应择学校的办学理念,择师资水平,择生源素质。而不仅仅是硬件设施。

现在,农村有很多父母选择民办学校的关键是寄宿制,不用天天接送,吃住条件好。其实,再好的学校都替代不了父母的角色。特别是孩子经常住校,没有父母陪伴,心理上的缺失还是有的。如果成长环境再不和谐,势必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择校,最好的不如最适合的,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符合孩子特点的、适合孩子的,就是最心仪的。作为父母,我们首先不焦虑,不纠结,不跟风,更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