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他只是看起来很外向-内向者的伪装

2016-08-31  本文已影响1353人  cutelyd

Brian Little-这位在TED演讲的老头,曾经是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他的课堂座无虚席,特别受欢迎。荣获了3M教学奖——堪称大学教学的诺贝尔奖。在外界看来他很活跃,经常外出做演讲,给学生写推荐信等等。

可实际情况是,他是一位典型的内向者。害怕与不熟的人寒暄交流,曾在两场讲座的中间,为了躲避与不熟悉的人打交道,而一直躲在厕所。

Brian Little让我想起了北师大的一位老师,给我们上培训课时旁征博引,不时与学生互动,课堂里爆发出阵阵笑声,最不爱学习的学生在他的课堂上也会认真听讲。可是,他却说,他是一个很孤僻的人,不喜欢与人交流。

>>>>

1

这是怎么回事呢?在外人看来外向、幽默、开朗的人,为何自称十分内向呢,经过测试,他们确实属于内向性格。内向的人如何表现出外向的特征,并让周围的人以为他们是外向的人呢?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Brian Little提出了自由特质理论(Free Traints Theory),该理论认为,我们天生的因素与文化赋予了我们某些性格特征,比如内向,但我们可以在个人核心项目上超越自己的性格特征。换言之,内向者可以为了他们认为重要的工作、事情,所爱的人,表现出外向者的一面。个人核心项目就是个人认为有意义、可以进行管理、没有太大压力,会得到他人支持的事情。

这样看来,内向者在某些时刻表现出外向特征就不奇怪了,他们本身的性格是内向的,他们敏感,滴柠檬汁到舌头上,会分泌更多的唾液;他们不喜欢社交场合,不喜欢参加大型聚会;三思而后行,谨慎。但是,当他们看中的事情需要他们表现出外向性格特征时,他们就超越了原本的性格本能,表现出了外向的特征。

《Quiet》一书的作者Susan Cain也是一个典型的内向者,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内向者,消除对内向者的误会,她写了《Quiet》一书。创作的过程,她采访了很多人,有大学教授,社区的人,哈佛商学院的人等等,这些人原本都是陌生人,她为了收集更多的资料,克服了与陌生人交往的恐惧。为了说服出版商出版该书,她表现得外向、强势,承诺一定会把该书推广出去,给出版商留下了良好的印象,相信她的能力。

>>>>

2

是不是所有内向者都可以像Susan Cain和Brian Little教授一样,在需要的时候都可以像变色龙一样,超越本性,表现得外向,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呢?

只要愿意,大部分内向者都可以在需要的时候伪装成外向者,表现出外向的特点。

心理学家理查德·利帕进行了一项伪装外向实验,让内向者和外向者给学生上课,并要求他们表现得外向。内向者真的可以表现得外向,但不如真正的外向者那么外向,当有眼神交流时,内向者会巧妙地转移视线。

>>>>

3

但是,现实生活中,需要伪装成外向时,很多内向者并没有这样做,他们不会伪装成外向者吗?

这和人的自我监控能力有关。

可以伪装成外向者的内向者往往具有较强的自我监控能力,他们在不同的社交需要情境下调整自己的行为,寻找一切线索,来告诉自己该怎么做。比如,到了一个新环境,他会先观察受欢迎的人是怎么做的,步伐、语调、笑容、话题等,观察结束,他会让自己表现出受欢迎的人具备的特征。自我监控程度高的人往往具有较强的观察力,比较灵活。

自我监控程度低的人,对于情境的线索不太敏感,他们坚持表现出原本的自己。有时即使知道如何做可以让自己更受欢迎,他们也不愿意那样做。也许在他们看来,表现出另外一个自己,是对真实自我的背叛。

其实,看自己怎么看了,Brian Little则认为,伪装外向是一种谦逊,让自己迁就情境规范。

>>>>

4

是不是内向者经常伪装自己是外向的人,就可以变成外向者了呢?

很遗憾,答案是否定的。

内向者伪装外向是为了自己心爱的工作,真正看重的事情才去伪装的。伪装结束,他们需要回归本色,在舒适的环境中做回真实的自己,安静地瘫着看书或者与伴侣互相依偎。如果长时间伪装,没有时间做回自己,对他们来说是很痛苦的。

Brian Little教授就曾因为伪装的太成功,很多人特别喜欢他,四处邀请他去讲座,长期从事超性格行为,结果导致免疫力下降,生病。不得不回归到加拿大森林中的家,安静休息。

社会推崇外向性格,开朗、热情、活泼、勇敢,内向者在外向者主导的社会,要想获得认可,取得成功,适当进行伪装未尝不可。

但是,要记住:伪装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不是为了伪装而伪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