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朗读者》感
再读《朗读者》感
这段时间我看了几本书:《穆斯林葬礼》、《朗读者》、《活着》、《看见》,这几本书除了《穆》余下的都是反复阅读的,都是我在迷惘失意时的良药,其中《朗读者》二次阅读时感慨颇深,并写下此篇。
本哈德.施林克的著名小说《朗读者》是本好评如潮的作品,卡夫卡曾说书必须是凿破我们心中冰封海洋的一把斧子,《朗读者》就是这把斧子。
在我看了这本书之后(这次是第二次看了),此时我的感触却不是像初读那样的心潮澎湃、驻足书中,在今天读这本书我却感到很吃力,平素的我看书速度很快,谈不上一目十行,也是能在几小时可以看一本书的,但是不属于长篇的这本书却足足让我看了一整天,而且第二天又将第三部看了一遍。
我对书里记忆很深,也触动我内心的是此书第二部分第14篇里米夏到集中营搭了一辆卡车,与司机的交谈,很有深度,他们谈论到了人性。
“你到底想搞明白什么?人杀人,有时是因为狂热,有时是因为爱,或者因为恨,或者为了名誉,或者为了报仇,这点您晓得吗?这个司机还说到:“有时候,为了金钱去杀人;有时候,为了权利去杀人。特别是在战争当中,或者是在革命当中,都得杀人。这点你明白吗?”
在战争时代杀人是常态,但是在这份常态背后人们所背负的思想有事怎样的呢?狂热?爱?恨?名誉?仇?金钱?权利?......到底是为了什么?每个人的出发点都是不一样的,或许还有是盲目的,无意识的,只是在这种时代里,这个常态下毫无目的地去杀人,仅仅只是为了一口食物。这样说来似乎太残忍,让人难以接受,但这确是真实存在的。
这里的杀人并不是单纯的杀人应该是对战争的映射,对当时时代的控诉,为什么有战争?这是这个司机的疑问,也正是我所思考的,在所有的目的驱使下发动的战争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
后面他们的对话中讲到刽子手对要被处死的人是没有仇恨的,都是素不相识的人,刽子手他只是在完成他的工作,“杀不杀他们都一个样”这是他们的宿命。他们只是在完成他们的工作,多么残酷的世界!
战争是残酷的,可以让人们变得疯狂,丧失人性,我在这本书里看到了战争的可憎,看到了即使是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也会对战争有所思考,在他们麻木不仁地挥刀时或许心也悸动着,也许只是我对人性善良一面的固执地解读,毕竟我们世人大 都希望世界是和平而美好的。
合上书,望着遥遥星空,思绪回到当下,联想到现在世界里异国的战乱,我多么感恩自己以及亲人朋友们能在和平的天空下,多么庆幸自己的孩子能在明净的教室里学习,多么希望这一刻永远就是如此的安详静谧,如此和平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