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如懿传》大结局,大家解脱了
无论如何评价《如懿传》,追了将近两个月之后,总是投入了太多感情和时间。
如今,这剧终于终结,也忍不住想要再聊几句。虽然早就知道如懿的故事最终会以悲剧收场,但在如懿真的死去,她与乾隆的感情终究落得“兰因絮果”之后,仍旧不免感伤。
感伤之外,还有解脱,为如懿,也为观剧的自己。
死后的如懿终于与皇家以及红墙绿瓦的深宫撇清了关系,找到了她向往的自由与平静。
于我而言,如懿面对死亡时的平静,让我真正从这个“丧气”的故事中解脱出来:种种过去都已成为过眼云烟,如懿终于读懂“花开花落自有时”。
看完这个结局,再回头去思考许多观众对于“如懿太弱鸡”的认定,突然想到了“过气”香港歌手关淑怡对她的歌迷说得一句话:“我早已经放下,放不下的是你们。”
故事的结尾,曾经只能被选择的如懿,选择了她一直希冀的自由自在。而许多人心心念念意难平的则是:她没有成为一个胜利者,甚至于,她连成为胜利者的意志都没有。
对看惯了国产后宫戏的观众来说,她们已经自动认定,后宫戏的女主角应该坚持不懈地从头斗到尾,人挡杀人,佛挡杀佛,最终走上人生巅峰。而如懿这样的角色在一般的”大女主戏”里,活不过两集。
说如懿是“佛系”也好,“恋爱脑”也罢,观众们对如懿的“怒其不争”显而易见:女主角不宫斗的后宫戏,还叫什么后宫戏。
其实,《如懿传》中,如懿对自己也有类似的评价。永琪死后,她跪在太后钮祜禄氏面前,说自己是个“无用之人”,连儿女们都保护不了。
但在上一届深宫斗争中笑到最后的钮祜禄氏感慨的则是:“我在这宫里,苦熬了这一辈子,与如懿这般保有一丝本心,到底哪个是真自在了呢?”
《甄嬛传》的女主角甄嬛有手段有野心,最后甚至将雍正也算计了进去,但她也失去了爱人、孩子,当然还有最初的纯真。某种意义上看,她最终的胜利,不过是一种由不得选择的结果。
《如懿传》里也有像甄嬛那样计谋与野心兼备的宫斗高手。因为《如懿传》跟《甄嬛传》都改编自作家流潋紫的小说,两部剧的很多宫斗情节也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如懿传》的制片人黄澜都说:“情节和所有技术性的东西……似曾相识是有可能的。”
金玉妍是《如懿传》前半段中的大反派
金玉妍无疑是《如懿传》前期的宫斗高手,收买人心、借刀杀人、挑拨离间样样都行,目标任务都相当明确,但她最终还是落败了。
她失败的原因不是没手段,也不是心不够狠,而是输在了出身上。在乾隆眼中,她的身份不过是“贡品”,像个物件一样。没有了利用价值,就迅速被丢弃。
如果按照所谓“大女主戏”的逻辑,卫嬿婉算得上是这部戏中的最大赢家:初登场时,她还是一个小宫女;身亡时,她的头衔是皇贵妃;死后,她的儿子成了下一任皇帝。
但卫嬿婉却是《如懿传》在叙事意义上的大反派,剧中她的下场是服毒而死,不得善终。
片中,卫嬿婉爬得有多高,最后跌得就有多惨
导演汪俊说希望《如懿传》能展现出“后宫浮世绘”。而观众最终在剧集中看到的是:深宫中的每一个女人的故事都以不同形式的悲剧收场,无论她们斗还是不斗。
因为如懿和其他后宫中的女人的悲剧并不在于她们选择了斗还是不斗,而是因为她们活在了后宫之中。在她们生活的世界里,得到皇帝的眷顾是最高的生存法则。
这样的生存法则,已经注定了最大的悲剧。
就像如懿在断发前对乾隆说的:这宫里无休止的猜忌、争斗、算计、背叛,全都因你而起。这句话并不只是对乾隆个人的道德谴责,它更是对于这种生存规则的质疑。
故事中的人与看故事的人都已经看透了这套制度的残酷后,讲故事的人再去大讲特讲如何在这种制度体系下取得成功,其实是另一种粉饰太平。
而《如懿传》显然无意制造虚幻的圆满,如懿的失败也不只是她个人的失败。在她身上,观众可以看到深宫女性的悲剧,甚至是那时所有女性的可能面临的悲剧。
即便数百年之后,许多当代女性依然无法摆脱如懿所面对的人生难题,而如懿与乾隆这样兰因絮果的爱情故事,仍时有发生。
观众当然可以因为“看得太压抑”的理由拒绝观看《如懿传》这类剧集,但创作者却不能以“观众觉得看得太压抑”为理由,而不去拍这样的作品。
如果从挑战观众观看习惯的角度来看,《如懿传》有想法的。
《如懿传》还未开播前就因为卡司阵容和投资量级而备受关注。刚刚开播时,《如懿传》更是因演员扮相等问题,遭到了群嘲式的批评。
而实际上,周迅与霍建华出演的年轻青樱、弘历只出现了两集,而这部剧却有87集。现在的观众和媒体似乎都已经失去了耐心,每个人都着急地要说出自己的观点,大家恨不得只看上十分钟,就要给一部电视/电影盖棺定论。
《如懿传》拍摄工作照
汪俊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说:“如果让作品越来越浅薄化叫流行,我不知道怎么理解这个事”。现实是,在看惯了平铺直叙与标签化、扁平化的人物设定,我们的观众似乎也在逐渐失去体会到角色多面性的能力。
如懿被骂“太弱”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这个原因:许多人在看剧时只见人物的行为,而没有看到人物的性格与动机。
借用作家毕飞宇在谈论奈保尔的小说时所说的一句话:“好的小说一定有好的气质,好的小说一定是深沉的。你有能力看到,你就能体会这种深沉,如果你没有这个能力,你反而有勇气批评作家浅薄。”
《如懿传》后半段,如懿数次与乾隆发生正面争执。有人认为如懿的这种行为显得很没有“情商”。事实是,如懿的性格、她与乾隆共同的经历以及她的身份,都足以解释她为何会做出这种行为,这种行为背后也不只是如懿有没有情商这么简单的原因。
最基本的一点是,这种激烈的争执意味着如懿与乾隆的婚姻关系已经出现了问题,而婚姻中的问题,永远不只是某一个人的问题。
当然,《如懿传》问题还有很多。抛开种种技术细节上的问题,剧集的叙事与人物塑造仍旧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令人无法忽略的是,剧集自身就存在着种种矛盾与撕裂,而最能体现这种矛盾与撕裂的就是卫嬿婉这个角色。
整体看下来,相比于其他后宫戏,《如懿传》的叙事是相对生活化的。大部分人物角色的成长与转变都有迹可循,也比较合理。
但是卫嬿婉这个角色却却仿佛是从某部大女主后宫戏里穿越过来的超强反派,坏得毫无道德底线,还无所不能。没有她想不到的招,没有她害不了的人,犹如开了外挂。
看到卫嬿婉利用如懿的儿子,诬陷如懿与凌云彻有私情那一段,我们也不得不感慨:这也能行?!
卫嬿婉式“错得是世界”神逻辑
导演汪俊说《如懿传》是一部爱情文艺片。从叙事层面上来看,爱情文艺片种也可以有卫嬿婉这类角色。
但为了推动剧情,这个角色是否需要戏剧化到这种程度?换个角度说,为了保证所谓的可看性与娱乐性,《如懿传》是否需要妥协到这种程度,这是我们对于剧集的疑问。
或许对于这个疑问,我们希望能够在汪俊的下一部作品中找到答案吧。
只是,无论如何,这个剧终于结束了。好与不好,也可以彻底放下了,终于从这虐剧苦海成功解脱。
当初决定看这个剧,是因为周迅。
而最终收获的,倒不仅有周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