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大学里,轻松毁掉一个人
01
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问题:如何才能摧毁一个人?
有一个回答说:无条件给他许多东西,然后再全部收回。
我不禁心头一颤:照这样的说法,那像我们这些大部分的普通大学生,岂不是都被大学给毁了?
现在的大学,没有一个过得去的宿舍条件,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一个合格的大学,什么独卫、热水、空调等等,都已经成为很多学校宿舍的标配。
这让我想起以前,很多和我同在一个城市的同学都会向我发来羡慕,因为我们学校,单从宿舍条件上来说,在这个省会城市里,可是有“小清华”之称,也是一度让我感到非常自豪。
对于学生来说,有这么好的条件当然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必要的事,住都住不好,谁还有心思读书呢,毕竟没有了生活的后顾之忧,我们祖国的花朵们,才能专注于学习,一心放在祖国的建设事业上。
但是扪心自问,有多少人的大学生活是真正这样过的呢?
大部分人,生活在父母和学校打造好的这样一个温室里,在这无须努力就轻易获得的安全感中,慢慢就被磨光了斗志,应付老师应付作业,最后应付过了头,就再也收不回来了。
几乎不用任何付出就可以享受着这一份为期四年的美好,但当这期限一到,却没有能力,去独立面对这份美好被生活无情地收回。
02
以前,高中不管多辛苦都能够专心学习,但是到了大学环境和条件更好了,反而没心思读书了,这成了多少大学生的通病。
还记得那个问题吗?我们总是会坏笑着问的:
你觉得是高中生活好,还是大学生活好?
毫无疑问,肯定是大学生活好了。至于为什么,你懂的。
大学里,硬件齐全的宿舍,诺大的任你挑的食堂,好吃好喝好睡的给你供着,还有妆化得美美的小姐姐在你面前招摇,这还不好,上哪说理去。
想当年我们高中的时候,在一个小县城,食堂永远就那几个菜,宿舍永远没热水,大冬天早上起来,是蓄了一晚吸收了一晚低温的水等着你,大冷天的洗冷水澡都不在话下。
即便如此,我们还是有着一腔孤勇,可以一天十几个小时坐在教室都不带动,每天都有挥不完的笔墨,每天都有学不完的热情。
老师说,没条件!
我们说,也要创造条件!
但当到了大学,周围的一切都都变得不一样的时候,远离了父母的视线,没有老师的管束,没有了每月一次的考试,多少人在浑浑噩噩中度过每一天,总是觉得时间还长,不差这一天。
结果,当初以英语总能拿高分为豪的你,如今四级证书已经基本无望;曾经一本书能静静看上一上午的你,现在半个小时都坐不了。
不进反退。
几年前坐在高中教室里的你肯定想不到,曾经自己那么努力,竟然只是为了能够在一个好一点的环境,走马观花花不理,不到临头便不休。
在最应该拼搏的年纪,却选择了安逸。
03
在《拆掉思维里的墙》一书中,作者讲过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事。
我以前在北京租住一个三室两厅,住惯了宿舍,我喜欢热闹。所以除了我和同房宝华以外,另一个书房常年空着,有朋友来就住着——因为是兄弟,也不需要付钱,吃饭一起吃就好了。上网可以全天上,满屋子的书可以看,几乎是零成本地在北京待着。自从到了北京,这个房间陆陆续续地搬进来过6个人。
前几个月我们搬家,大家在一起一聊才发现,这6个人在这间房子住的期间都没有太好的发展,他们中间的4个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还有一个人黯然回家。宝华开玩笑说:“这个房子前宽后窄,风水不好。”我品出来这里面的道理:这些人不是没有条件,而是感到太安全了。在这里吃住不愁,精神充实,心情愉快——如果安全感可以这样轻易获得,那为什么他们还要自己努力去争取呢?即使再争取,也没有现在这样舒服!
所以说,在北京,如果你想搞废一个人,那就提供一个没有经济压力、随时可以上网看书吃饭的房子吧。
“没有经济压力,随时可以上网看书吃饭”,看一下我们身处的校园,是不是很像呢?
要毁掉一个人,可以有多简单?给他提供一个无须努力就可以获得的安全感,让他变得窘迫畏怯、没有自信。这实在是太简单了。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就像温水煮青蛙,说的也不过就是这个道理。
04
以前学长总对后来的人说:“不要在最应该拼搏的年纪,选择了安逸”。
但是过去总是对很多类似的道理不以为然,做着不痛不痒的努力,许着朝令夕改的志向,还妄想着一切事物都不过是纸老虎,看上去难而已。管他什么时候什么事,都能够立地成佛,难不倒我。
就这样得过且过,最终量变产生质变,一旦走出舒适区,纸老虎都能唬住自己。
还是年轻。
至今我依然相信,在这个社会上,一切人们眼里所热切的光鲜亮丽,都只不过是碰上了好的运气,区别只是,谁更有能力抓住这些运气,谁就光鲜,谁就bling亮丽。
说到底,还是看谁的能力更牛逼。一个人轻易就能被不劳而获的安全感收割和摧毁,只能说,你的能力,很不行。
所以梦做完了就该醒了,不然还要再做安全感的奴隶到什么时候。
你看那些bling亮丽的人都在说,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
当代青年的三大杀手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