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涂生活少有人走的路

心灵成长之旅|第八周:成为你自己

2017-08-27  本文已影响22人  心理咨询师李彬

武老师继续讲自我,本周的主题是:成为你自己。主要内容下面分别归纳。

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对别人的评价不太在乎,他们做事情的动力是来自于自己的内心,使用内部评价体系。

外部动机:对别人的评价特别在乎,甚至会内化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认为自己是那样的,这样的人,在做事情时,首先考虑的也是别人怎么看怎么认为,他们做事情的动力常是为了博取别人的认可、金钱等,使用的是外部评价体系。

所以:莫忘初心!

蒙特梭利教育法

玛利亚.蒙特梭利是意大利著名的儿童教育家,哲学家与慈善家,她的革命性教育哲学与儿童教育方法闻名于世,是意大利“儿童之家”的创办者,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学校现在遍及全球,蒙特梭利教育法可以提炼为两个词:爱和自由(尊重孩子的自发选择)。

她还提到了一个重要的概念——精神胚胎,可以概括为三句话:

1、每个孩子一出生就已经有一个精神胚胎,就像是一粒种子。成长,就是这个精神胚胎发育的过程。

2、植物种子的发育需要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的养料,而精神胚胎的发育需要的养料是“感觉”(就是“我”与其他事物建立关系那一刹那的产物)。

3、精神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它会驱动孩子去做各种各样的事,所以孩子的自发选择有深刻含义。

也就是说,如果“我”和其他事物之间有了第一感觉,但插入了“你”的评价,这时感觉就被破坏了。“我”受到你的影响,会认为自己的不对,无法真正表达自己的感觉。

所以:如果父母强加自己的意志在孩子身上,否定孩子的感觉,就是破坏了孩子的感觉,也破坏了孩子和事物之间建立关系的能力。

真自我和假自我

真自我的人,自我是围绕着自己的感觉而构建,有真自我的人,他会尊重自己的感觉,不会太为难自己。

假自我的人,自我围绕着别人的感觉而构建,它会自动去寻找别人的感觉,并围绕着别人的感觉转,为别人而活,他们对别人的感觉敏感,却对自己的感觉很不敏感。

也许太懂事的孩子极可能是假自我,而能折腾的熊孩子则可能是真自我。

在前几周曾经出现过的,提出“足够好的妈妈”这一理论的温尼科特认为,真假自我是从婴儿期就开始构建的,当抚养者愿意以婴儿为中心养育时,婴儿就会开始形成真自我;当抚养者要婴儿遵从抚养者的意志时,婴儿就会构建出假自我。

所以:一个人的自我本身,就是根本性的力量,我们所谓的成长,就是把这个自我活出来而已。

如何做——尊重感觉、聆听内心

如果你是一个外部评价体系的人,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那么可以尝试着,回到你的感觉上,放下外部评价,让你的感觉这样你的精神胚胎,慢慢改变成一个内部评价体系的人。

注意:但这并不说明,只要有内部评价体系就好,不需要外部评价体系了,其实外部评价体系是现实检验能力的一个标准,否则就成为了精神病啦。

所以:使用内部评价体系的人,主要感觉到的是动力,而使用外部评价体系的人,主要感觉到的是压力,如何将压力变为动力,这就是每个人自己的功课。

来个落地的方法

列出十件想做而没有做的事情,并规定一个完成它们的期限,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它们。

温馨提示:这些事不一定是大事,都可以是随时即刻能去做的事,像吃一顿海鲜,想去跑步,想要去旅游,想请假,想说“不”……

追寻自己的内心,体会成为自己的感觉,痛痛快快的做自己。


感受:

1、我们大多是被外部评价左右的一代,从小到大,大人们总是告诉我们“你不要怎么做”,偶尔会告诉“你应该要怎么做”,却几乎很少会告诉我们“你自己想要怎么做”。

2、如今年纪已大,心智却还小,所幸有学习的渠道及想要学习的内在追求。自己最大的问题是感觉不灵敏,幸好可以找回来,也希望自己可能通过落地的方式,去慢慢的找回自己更多的感觉。

3、原本一直以为自己是不受外部评价所构建的人,可是仔细回想一下,谁人能够避免呢?可能只是受的影响多与寡的区别吧!其实,勇于承认自己的感觉,也是找回感觉的一种,对吗?


总结:

1、如果已然成人,又想改变自己,请自我疗愈。因为责怪,埋怨,后悔等情绪已然无用,唯有接纳自己目前的状态,看清自己的情况,然后以行动做出改变。

2、如果你有孩子,请收起自己的“好意”,让孩子寻找到自己的感觉,培养出“最好的期待,对你有全然的相信”的,会被主流价值观接纳的孩子。

                                                          2017.08.27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