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文物那些事儿

神兽石犀

2017-04-11  本文已影响41人  静待发生

大家好,我是小生。要说成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有这么一句话可以概括——“一大一小一箩筐”,之前咱们讲的“经穴漆人”就是这个“小”,而今天讲的一件文物就是这个“大”,它是成都博物馆的非常重量级的镇馆之宝——石犀。该兽形石雕长3.3米,宽1.2米,高1.7米,重约8.5吨,由整块红砂岩雕刻而成,形状似犀,作站立状,躯干丰满壮实,四肢粗短,下颌及前肢躯干部雕刻卷云纹。据历史学家介绍,该石雕埋藏在西晋地层以下,最早埋于秦朝、最晚埋于西晋,但它的制作年代早于西晋,可能属于秦汉时期文物。该文物是目前成都市区出土的最早最大的圆雕石刻,具有极高的考古与艺术研究价值。《蜀王本纪》中记载,“江水为害,蜀守李冰做石犀五枚。二枚在府中,一枚在市桥下,二枚在水中,以厌水精,因曰石犀里也。”《华阳图志·蜀志》中记载:“秦孝文王以李冰为蜀守……外作石犀五头以厌水精”。因而该石犀可能与李冰治水有关。

此石犀最早在1973年天府广场钟楼挖地基时就被发现,曾经能够“重见天日”的它由于种种原因被回填,这一睡又是几十年。2010年10月7日,代表一代人记忆的钟楼被拆除,将在原址修建四川大剧院。2013年1月8日在成都市天府广场旁东北侧的四川大剧院工地被发掘出来。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在成都天府广场钟楼下挖出它的时候,它的耳朵、眼睛、下颔和鼻子仍然清晰可辨,局部装饰卷云图案,四肢短粗,身体浑圆,造型极萌。除石犀左侧屁股及左侧腹部处因当年施工打桩轻微受损外,石兽十分完整。

重达8.5吨的“国之重器”神兽石犀是如何安全地运输至成都博物馆“九天开出一成都”展厅的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据成都博物馆文保部工作人员介绍,为确保石犀运输进场万无一失,布展团队邀请了国内多名资深文保专家进行反复论证,并根据成都博物馆设计单位中航院的科学验算,才最终敲定了石犀的进场方案。布展团队先用起重量50吨的吊车,将石犀整体吊起并放置于运输车辆上,由原保管地金沙遗址博物馆运至成都博物馆新馆的文物通道。到达后,布展团队则用起重量15吨的叉车配合着卷扬机“前拉后托”地将石犀一点点地运至展厅一楼。尔后,布展团队甚至在新馆一楼入口大厅专门加装起升降平台,用了两个多小时才将石犀缓慢升至新馆二楼展厅。最终,布展团队在卷扬机与地坦克的帮助下,将石犀以每小时5至6米的速度缓慢拖行至展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石犀与钢制底座的重量,合计超过了10吨。为确保文物和建筑楼板的安全稳定,博物馆的建设团队还专门在石犀展位的正下方设计加装了两根钢制承重梁。布展团队付出了巨大的精力、脑力与心力后,石犀才最终安然地站立在“九天开出一成都”展厅中与观众见面。亲眼目睹石犀萌态,估计你也会喜欢上它。

以上内容是小生根据多方有效资料参考,如若有误还望读者指摘。

参考资料:

1、成都日报文章《成都博物馆新馆中秋节正式开馆 快来看呆萌石犀》http://collection.sina.com.cn/exhibit/zlxx/2016-09-13/doc-ifxvukhv8295193.shtml。

2、可参见百度贴吧吧主“我的护球象哼利”对石犀发掘工作有详细介绍:https://tieba.baidu.com/p/2094848761?pid=28126648522&see_lz=1。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