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琴之:春雷琴

2023-07-07  本文已影响0人  离离风翼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很重视音乐教育,我们常说的“四书五经”,原本是有六经的,轶失的那个便是《乐经》。

周朝时候,大大小小的活动都离不开音乐,皇帝和诸侯们连日常在家吃个饭都得有不同的乐曲在旁边演奏,以此达到见缝插针的教育作用。

关于周朝对音乐的重视,我们闲来无事时读读《诗经》中的“雅”和“颂”,立刻就明白了。

重视音乐的同时,古人在乐器方面自然不能马虎。也因此,历朝历代都制造出了许多精巧的乐器。

古琴据说自伏羲时候就出现了,最初是五弦琴,周朝时出现了七弦琴。

等到北宋时期,著名的艺术家皇帝宋徽宗赵佶不仅专门设置琴院,和琴代诏一职。

他还设立了专门制琴的部门,在琴的规制上做了规定,并发明了九弦琴,作曲三百余首。

出于对古琴的狂热追求,宋徽宗在宣和殿设立万琴堂,专门放置各地收集来的古琴。

其中,他最钟爱的,就是一把“春雷琴”。

这把春雷琴是唐代著名斫琴大师雷威亲手斫制的。

这也是今天要介绍的主角。

春雷琴

宋徽宗曾画过一幅画《听琴图》,在画中他让自己换上道家服饰,在一棵古松下悠然抚琴。

不知道这把琴,是不是他最爱的春雷琴。

这把古琴见证了北宋由盛及衰的过程,并随着金兵的长驱直入,与徽钦二帝一起,连同汴京城内搜刮的大量财宝,全都被运往北方。

金人的文化远远不及宋代的汉人文化,不过,金人统治者们还是十分乐于学习汉文化的。

于是这把古琴便在金朝皇宫里一代代流传下来,一直传到六代皇帝金章宗手中。

金章宗在汉文化的修养方面是很高的,而且特别崇拜宋徽宗。他不仅模仿赵佶的瘦金体书法十分神似,还弹得一手好琴,尤爱那把春雷琴。

金章宗对春雷琴的迷恋简直可以称为“痴迷”,直到临死的时候还特意留下遗言,要春雷琴为他陪葬。

于是,这把春雷琴便与他一起被埋于地下。

本以为世上再无这把春雷琴,谁知18年后,元人灭了金,这把春雷琴又被从坟墓里掘出。

原本长期处在地下的环境中,黑暗潮湿,往往会对琴造成不可逆的毁损。

令人惊异的是,这把琴重见天日之后,音质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

元太宗得到这把琴后,为了拉拢人才,又将它赐给了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呢,虽是契丹贵族,可从小接受儒家教育,满腹经纶,年少即成名。

他得到此琴,如获至宝。

耶律楚材辅佐成吉思汗三十余年,力主推行汉文化。

弥留之际,他将春雷琴赠送给了自己的老师万松老人。

后来不知怎的,这把琴又回到了耶律楚材的儿子耶律铸手里。

再往后,这把琴辗转流离,留下了很多传说。

现在,以“春雷”名字传世的古琴共有三把,一个在旅顺博物馆,一个在北京由个人收藏,一个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上图所示,为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藏品。

图上这把琴在民国的时候,辗转入汪精卫的哥哥手中,不久他又将此琴卖给了张大千。

张大千去世以后,这把琴被其家人捐赠给了台北故宫博物院,算是有了个安定的归处。

如果这把琴就是当初宋徽宗“万琴堂”中的春雷琴,那它自身承载的历史足以让它变得厚重深沉。

这就是一个在千年的岁月中沉沉浮浮的,关于“春雷琴”的传奇故事。有兴趣的人可以在参观博物馆时留意一下。

今天忽然眼睛不舒服,只好改变计划,草草写了一篇简单的叙述文,以做凑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