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和感性
————伍燕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作为科学,最主要的是“真”,要可以复制并经得起推敲考验的的,运用知识,就是理智的纯理性反应。
作为一名心理工作者,如果在助人时只是知道知识,那么我们和一台机器也没有什么两样,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有七情六欲的人,会有感性的情绪,光靠知识无法产生“共情”,别谈治疗了,连咨询关系的建立也会很糟糕。我有位朋友,知名大学毕业,成了某国企的工程师,学了一大堆的知识,成天板着脸给孩子和家人讲道理,有句俗话叫“有理走遍天下”这是他常常挂在嘴边的,结果家里就没有个和他亲近的人,老婆应付他,孩子躲着他。难道他的道理都错了吗?不是,他是做了正确的事情,但不是有效的;一个过于理智的人是追求了“对”,那么在他的世界除了“黑”就是“白”,生活中毫无疑问就失去了许多的色彩,尤其是在家庭关系中,当太过于理性就像心电图的一条直线,那是死亡状态,没有了激情,没有了温度。有人称这类人为“书呆子”,也就是“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读书傻了。所以,有些父母只关心孩子的成绩,一和孩子聊天就聊学习,没点生活情趣,孩子当然是不愿听的。今天中午吃饭时闺女说她班同学在朋友圈发游戏的内容被老师刷到了,结果老师留言说:不好好读书,尽整这些没用的。结果班里学生朋友圈都把这老师屏蔽了。我想如果是我,我会给老师留言: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哈,只怕是孩子们不敢这么说了。当然,老师说的也没错,如果不把学习搞好,光有远方也都是空想吧。
一个人什么时候开始产生理性思维呢?就是他开始懂得控制和压抑自己的时候,当孩子肚子饿了想要喝奶,这边妈妈说宝宝等会儿啊,妈妈这就给你冲奶去。他不再是又哭又闹想吃就马上要吃到,而是学会了控制自己耐心等待,这个时候,理性思维就建立了。四十年前斯坦福大学做了一个著名的延迟满足的心理学实验——【棉花糖实验】,结果表明那些不擅长等待的孩子似乎更容易有行为问题,无论是在学校或家里都如此。他们不擅长应对压力环境,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甚至很难交到朋友。这么说建立理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咨询要是缺乏了科学作为支撑就是玩空手道了,没有章法自然会乱了阵法。就像前面所提到的,因为求助者是活生生的人,人的感性是生活中的阳光,感性才会产生美,就如我们现在看到春意盎然,看到一朵朵花儿绽放会感到心旷神怡,眯着双眼,看着太阳光斜斜的折射在花瓣上闪着五彩光,昨夜下了一场雨,小水珠儿晶莹欲坠……如果这时候有个超理性的人告诉你:每朵花的结构都是由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雄蕊由花药和花丝组成,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他们的花期是3-5天,花瓣掉到土中就会腐烂然后成为花肥,我想你一定希望他赶紧打住,拜托拜托,请管好好你的“博学多才”吧,真扫兴。
所以,在咨询中我们学会辨别求助的情绪是过于感性还是过于理性,针于理性反应时我们要让他“动之以情”,感性反应时我们要他“晓之以理”,最后需要促使其领悟:人生不就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爱咋咋地吧!
202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