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教学札记3】《现代诗二首》复盘
一,明确任务
首先明确这是略读课文。通过读课文前面的引言,引出任务:一是圈出景物,二是交流脑海画面,三是谈画面感受。
先自学,勾画批注,再小组交流自己读文字时脑海的画面和感受。三是全班分享。
二、小组学习与分享
今天的小组学习,倾听的质量和分享的质量明显提升。
第一首诗歌《秋晚的江上》先放后扶。组内分享时,一个孩子着急地说:“该她发言了,她偏不说。”小女孩很委屈地说:“我真的不知道怎么说。”我笑眯眯地对他们说:“你们按照人人发言的规则轮流说,真好。她不说你着急,说明你还关心同学学习得好不好。为你点赞。不过,她真的不知道说什么,你们先说给她听,她再跟着你们学习发言,好吗?”后来我看到了女孩倾听后也有了发言。总结小组学习时特意表扬了这个小组营造了很好的小组学习文化: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全班分享画面时,小组选择了两个人一个小节,一个人主发言,一个人补充。他们抓住了诗歌里的动词,“归巢”与“翻翅”,描述了文中动态变化的两幅极美的画面。他们忘记板书了。于是我模拟他们汇报的过程,教所有人学做板书员。
第二首诗歌《花牛歌》的分享,我彻底放手,小组的分享很到位,不仅详细描绘了出现在脑海画面,还抓住关键词体会到这首诗的趣味与美好。板书员的板书第一次那么完整,今天台下的互动很积极。刚开始是主持人点名,后来大家发现这样发言太浪费时间,直接用自由发言的模式,站起来就说。最惊艳的是招募上台的总结员,不仅把整篇文章的分享总结得很全面,还补充了自己的想法,赢得热烈的掌声。
三、课后反思
整节课我说的话极少,孩子们通过相互倾听与分享,学习得极透。今天是第五次小组学习,就能达到这样好的效果,让我惊喜,也让我再一次坚定一个信念:相信孩子的潜能,把课堂还给孩子。
课后,与听课的老师交流,两位数学老师看到了小组学习的方法与规则,很是兴奋。两位语文老师就课文本身做了一些交流,表示自己会尽快学以致用,从今天开始开展小组学习。很高兴能够通过一节课就激发出了年轻老师想要尝试的欲望。于是我顺势和大家商量,成立学习共同体,聚焦小组合作,不断进行尝试。我会毫无保留地把以前总结的经验分享给他们,也会聆听他们更多更有创意的想法。几个人还可以一起看课堂,坐到小组旁边,助力小组构建,指导小组学习,培养学生们小组学习的使能技能。这样的自觉研究,就成了教师间的相互滋养。
我喜欢每节课最后用两分钟时间反思总结本节课: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我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下一次还可以做得更好。前一个问题指向内容,后两个问题指向习惯与方法的反思总结。我还有一个想法,应该留到五分钟的时间反思总结,用结构图做出反思单。因为目前还处在小组学习初级阶段,三十分钟的课堂用来做分享,时间显得紧张。等到孩子们小组学习效率提升了,就可以实施。
日常大家更多注重的学科知识的教授,主要指向事实性知识的获取,稍微深度一些的课堂会指向概念性知识的建构,但是,对于孩子情感的关注,主体性的发挥,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练习以及元认知能力的培养,被大大忽略了。因此,这几个点应该成为我最近关注课堂的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