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用心,凡事皆成文章
偶尔我会因为写作素材感到焦虑,总觉得近期没有什么事可分享,可记录的,不知道自己的公共号该更新些什么内容。
在拜见客户前,坐地铁的空隙时间里,我翻到了“遇见小mi”这个公共号,关注她的号已经1年多了吧,那个时候她的粉丝已达到20万了。
点开了她今天上午发布的一篇文章,很惊讶居然有3万+的点击量,她的读者写的留言很多都超过百字。我又看了她近期发的所有文章,几乎每篇文章的点击量都在2万+以上。
我知道“遇见小mi”的运营者杨小米,是一个学心理学的很普通的女生,大学毕业到现在还不到6年时间,在上海靠自己已买房安家,个人兴趣的公共号也运营得有声有色,最让我佩服的一点,她做到了日更。
在我关注的所有公共号作者中,能日更的寥寥无几。不仅需要源源不断的素材支持,关键是作者还需要鲜明有趣的观点,让读者感到是受益的,否则日更就会成了骚扰。
有些公共号运营者能做到日更,但却不能日日有原创,或是和其他人合作,或是转载他人文章。但杨小米的公共号上鲜少有他人文章,几乎每篇是她的原创,偏偏点击量又那么高,究竟她是如何做到的呢?
认真看完她一周的几篇原创文章,我发现她的素材来源广泛:
1、见到身边亲戚、朋友、同学身上发生的一些故事;
2、朋友主动对她倾诉的一些生活故事;
3、她个人的职场经历、生活故事;
4、追剧、热点事件;
......
只要她能接触到的一切事件,都能成为她的写作素材。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这些事件引发她一系列的思考,都成为她文章翔实的“血肉”。
我梳理了今天发生在我身上的几个事件,如果发展性思考一下,说不定能产生好几篇文章:
1、早上上班前在“十点课堂”上听了两本书:《时间简史》和《做更好的自己》;
2、一开始上班,只用了15分钟时间整理清爽了电脑桌面文件;
3、上午重点沟通了两个有特点的人选;
4、下午拜访客户,沟通职位需求和信息;
5、傍晚部门小会,汇报这周两天寻访结果,分析未达计划原因。
以上5件事,都是可以作为文章素材的。今天和往常也没有特别的,有时会发生更有趣更重大的事件。但只要有心,再普通的一天,也有很多记录的意义,也让读者感受收获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