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Machine Learning & Recommendation & NLP & DL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

Python算法札记1_冒泡排序

2019-06-23  本文已影响1人  皮皮大

冒泡排序:冒泡排序无疑是最为出名的排序算法之一,从序列的一端开始往另一端冒泡,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数的大小。重复性的工作直到没有可以交换的两个元素,说明数列已经排序完成。冒泡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2)

image.png

算法思想

经典排序算法学习笔记_冒泡算法
冒泡排序


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进行说明,冒泡排序算法的具体过程,现在有一个列表list = [8, 2, 5, 9, 7],如何通过冒泡算法实现排序:

1.jpg

首先比较第一个数字和第二个数字,发现8比2大,则8位置不动,整体还是[8,2,5,9,7],此时指针右移一格

2.jpg

比较第二个数和第三个数的大小,发现2比5小,则交换它们的位置,5放到2的前面,变成[8,5,2,9,7],指针右移一格

3.jpg

比较第三个数和第四个数的大小,发现2比9小,交换位置,变成[8,5,9,2,7],指针右移一格。

4.jpg

比较第四个数和第五个的大小,发现2比7小,交换位置,变成[8,5,9,7,2],指针右移发现已经到底。

第一轮的冒泡结束,第二轮开始

5.jpg

比较第一个和第二个数,8比5大,保持不变,指针右移

6.jpg

比较第二个和第三个数,发现5比9小,交换位置,变成[8,9,5,7,2],只有指针右移。

7.jpg

比较第三个和第四个数,发现5也比7小,交换位置,变成[8,9,7,5,2],指针右移;再比较第四个和第五个数字,5比2大,保持不变。

8.jpg

经过两轮的冒泡排序,变成了[8,9,7,5,2]的效果,经过多次循环的过程最终一定会变成[9,8,7,5,2]


Python代码实现
list1 = [1,7,3,5,2]
length = len(list1)
for i in range(length):
  for j in range(length-1-i):    # 每次排序结束,j的次数都要减1,
    if list1[j] > list1[j+1]:
      list1[j], list1[j+1] = list1[j+1], list1[j]
print(list1)
def bubble_sort(nums):
    for i in range(0, len(nums) - 1):   # 设置冒泡排序进行的次数
        for j in range(0, len(nums) - i - 1):  # j为列表下标
            if nums[j] > nums[j + 1]:
                nums[j], nums[j + 1] = nums[j + 1], nums[j]
    return nums
 
if __name__ == "__main__":
    lists = [1,9,3,5,2,8,4,6,10,7]
    bubble_sort(lists)
    print(lists)

# print(bubble_sort([1,9,3,5,2,8,4,6,10,7]))
def bubble(bubbleList):
    listLength = len(bubbleList)
    while listLength > 0:
        for i in range(listLength - 1):
            if bubbleList[i] > bubbleList[i+1]:
                bubbleList[i], bubbleList[i+1] = bubbleList[i+1], bubbleList[i]
        listLength -= 1
    return bubbleList
 
if __name__ == '__main__':
    bubbleList = [3, 4, 1, 2, 5, 8, 0]
    bubble(bubbleList)
    print(bubbleList)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