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受到了来自60岁自己的召唤
最近在看《科技想要什么》一书,最深的感触是作者(凯文·凯利)通过大量事例和数据阐述从历史看现在,科技发展有迹可循。除了惊讶作者的思考方式以外,引申出来的是我学会从现在看未来,预测和审度着自己的人生轨迹。躺在床上,闭上眼睛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来自60岁自己的召唤。
我已分不清是自己穿越到未来,还是未来的自己穿越到现在,因为站在我面前的正是60岁的自己,陌生而熟悉的轮廓还是清晰认出来。
60岁的我:看着我,此时此刻的你,完成了来到这个世界的使命了吗?
我:什么使命?
60岁的我:如果这个世界是以罪恶为荣,那么你应该是个无恶不赦的人;如这个世界是以贡献为荣,那么你应该是个卓越的布道者。
我:你从何而来?
60岁的我:书中让你学会置身于时间的长河看待事物的发展,从历史看现在,从现在看未来,我正是从你零碎的思绪中诞生而来。人类无法跨越三维空间进入四维空间,拥有可以掌控时间的能力,确实,我们的躯体不可以,但我们的思想可以,正如你面前的我。
我:你为何而来?
60岁的我:是你把我召唤而来,原因你是知道的,我是你,你也是我。你内心想把时间的体验感浓缩得更短,尝试看清自己的人生轨迹,不,准确来说应该是根据现在的每一天作为“输入”,从而窥探未来的我。其实你现在只能看到我的轮廓,我的容貌依然模糊不清,可能是脸上布满沟壑纵横的皱纹、胡子拉渣,可能是精神矍铄、朱颜鹤发,但与现在的你息息相关,正是你在时间的手术台上一笔一划给我整的容。
相对于“科技”这个无形的概念,在人类历史进程中都可以找到其有据可依,有迹可循,作为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我们,难道就不能找到一些关于预测未来的蛛丝马迹?
有时候,我们最难面对的其实是自己。很难想象,对面和你聊天的那个人正是自己,说到不喜欢听的话,我们该是生气,还是感谢,还是无可奈何……但我们知道,我们的人生很庆幸有这么一直陪伴着我们的另一个自己——过去的,未来的,他(她)都希望如今的自己能更好,不是吗?
短短数十年,起码我们都不想做一个匆匆的过客。
后记
当我遇到人生重要选择的时候,我会把它置于漫漫的时间长河里,感受自己的渺小,稀释所见的压力和摆脱眼前的枷锁,剩下就是选择背后的本质,简言之,那种感觉就像拨开云雾见月明的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