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背后的故事

2020-04-23  本文已影响0人  RiverSouthMan

当服务器提供了资源之后(HTML,CSS,JS,图片等),浏览器会执行下面的操作:

解析 —— HTML,CSS,JS
渲染 —— 构建 DOM 树 -> 渲染 -> 布局 -> 绘制

浏览器的功能是从服务器上取回你想要的资源,然后展示在浏览器窗口当中。资源通常是 HTML 文件,也可能是 PDF,图片,或者其他类型的内容。资源的位置通过用户提供的 URI(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 来确定。

浏览器解释和展示 HTML 文件的方法,在 HTML 和 CSS 的标准中有详细介绍。这些标准由 Web 标准组织 W3C(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 维护。

不同浏览器的用户界面大都十分接近,有很多共同的 UI 元素:

浏览器高层架构

组成浏览器的组件有:

HTML 解析

浏览器渲染引擎从网络层取得请求的文档,一般情况下文档会分成8kB大小的分块传输。

HTML 解析器的主要工作是对 HTML 文档进行解析,生成解析树。

解析树是以 DOM 元素以及属性为节点的树。DOM是文档对象模型(Document Object Model)的缩写,它是 HTML 文档的对象表示,同时也是 HTML 元素面向外部(如Javascript)的接口。树的根部是"Document"对象。整个 DOM 和 HTML 文档几乎是一对一的关系。

解析算法
HTML不能使用常见的自顶向下或自底向上方法来进行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由于不能使用常用的解析技术,浏览器创造了专门用于解析 HTML 的解析器。解析算法在 HTML5 标准规范中有详细介绍,算法主要包含了两个阶段:标记化(tokenization)和树的构建。

解析结束之后
浏览器开始加载网页的外部资源(CSS,图像,Javascript 文件等)。

此时浏览器把文档标记为可交互的(interactive),浏览器开始解析处于“推迟(deferred)”模式的脚本,也就是那些需要在文档解析完毕之后再执行的脚本。之后文档的状态会变为“完成(complete)”,浏览器会触发“加载(load)”事件。

注意解析 HTML 网页时永远不会出现“无效语法(Invalid Syntax)”错误,浏览器会修复所有错误内容,然后继续解析。

CSS 解析

页面渲染

GPU 渲染

后期渲染与用户引发的处理
渲染结束后,浏览器根据某些时间机制运行JavaScript代码(比如Google Doodle动画)或与用户交互(在搜索栏输入关键字获得搜索建议)。类似Flash和Java的插件也会运行,尽管Google主页里没有。这些脚本可以触发网络请求,也可能改变网页的内容和布局,产生又一轮渲染与绘制。

扩展:Event Loop与浏览器渲染的时序问题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