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人生的planA或planB,都对或者都错,但你总要选一个。

2017-07-20  本文已影响0人  涂涂0907

最近,在刷一部比《我的前半生》更扎心的台剧《荼蘼》。《荼蘼》这个名字比较认可的有两个解释,一是借喻待荼蘼花开花季便将消散,免不了总有一种悲情的忧伤;二是从英文发音来说,荼蘼,two me,在人生的岔路口,29岁的女主角郑如薇幸运地在平行时空里,看到了两个不同选择的结果。

汤有彦和郑如薇是一对相恋多年的情侣。前者在建筑师事务所工作,每天画图纸加班,梦想就是能够考上建筑师执照开自己的事务所;而郑如薇从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泡面公司上班,即使她很努力的工作,但在她上面有资历更老的人,升职对她来说遥遥无期。她幻想着自己能够有一天过得那么不平凡一点,拥有那么一点优越感。

某日如薇的公司有了一个外派上海的名额,如果争取到了这个名额,就可以升值加薪。如薇决定放手一搏,真的就争取到了这个机会。残酷的现实是临行前,汤有彦的爸爸却因为意外摔跤入院,下半生都需要有人照料。汤有彦选择留在台湾照顾家庭,而此时,一个艰难的决定摆在了如薇面前——A方案,选择事业,去上海,活出想要的风光;B方案,选择家庭,留在台湾,守住一段弥足珍贵的爱情。

于是这部电视剧最有意思的地方开始了,它并没有沿着单线叙事的路子一直演下去,而是为剧中的女主角铺开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选择A方案的她,开始了一段从台湾到上海的异地之恋。慢慢的,如薇俨然是一个“职场女强人”,她开始离平凡的人生越来越远,有光鲜外表,有显赫头衔,身边还多了一个“鲜肉伴侣”,却仿佛找不到来时的初衷,依然寂寞难言。

在B计划里,如薇放弃上海的高薪工作留在台湾,并辞工无名无分地照顾患病的汤父。于是如薇和有彦终于结婚,一对少年情侣,终于成了凡夫凡妇,各种凡俗的麻烦事接踵而至,、婚后一年,两年,甚至几年之后的千篇一律的生活,让她渐渐成了那个每天打电话只会问你几点回家,以及被生活磨得没有棱角的黄脸婆主妇。到了即将临盆的那一天,这边厢产妇的羊水已破,那边厢小姑子忽然闹起自杀,最后如薇一个人扶着墙到医院去生孩子,成为了全剧最令人怆痛的一幕。

故事并不复杂,这是一个关于选择的故事。这样的两个选择并没有对错之分,对或者不对并没有意义,因为两个选择没有对错,没有输赢。郑如薇如实说:“如果可以,真的好想,在知道答案以后再做选择。然而这一切只是妄想。谁都只能在人生的考卷上慌张地写下,那唯一的选择。”

看完《荼蘼》中的两种人生经历后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如果人生能给我们这样的机会多好,让我们有机会将某个重大岔路口两边的剧情都能演一遍,这样不就会少了很多后悔和遗憾吗?

1

早晨五点中,胖子哥就起床了,坐在那一声不吭的修补自己做的头盔。我问:儿子,如果给你两个选择,A是因为喜欢,所以把最爱的头盔放在枕头边上陪着自己,B是怕把头盔压坏了,还是放在桌子上远远的看着就好,你选哪个?胖子哥说:当然,选B啊,早知道头盔会被压坏了,我一定会不把它放在枕头边上的!

“早知道”是一种逃避和不甘心,人生最怕不甘心,逃避最容易让人在事后不甘心。人生的很多痛苦都因为面对选择,这个艰难的人生道理,也许从我们更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

记得上高中的时候,我们班有个学习成绩非常不错的女同学。临近高考填报志愿,那个时候填报志愿是盲报的,所以大多数人会谨慎的选择三个最有利的选项,只有这个女孩义无反顾选择三个志愿都填了同一所大学——北大。印象特别深刻,老师家长们都劝她,不要三个志愿都选同一个,可以选个一般点的重点大学这样比较保险,但是她拒绝了,她说不想给自己留后路。

当然,现实就是天不遂人愿,她以三分之差,与北大失之交臂,因为填写志愿问题,她最后也没能够去其他重点大学,而被一所二类本科院校录取了。而戏剧的是,我们班上有个男生因为暗恋她,当知道她报了北大后,悄悄把自己志愿从清华改成北大,那一年清华分数线比北大略高两分,所以男孩如果报清华,可能就落榜了,因为改报志愿,男孩最后被北大医学院录取。

很多年后,两个人的人生走了不同的轨迹,如果当初……

2

大学毕业,我和老五一起去北京闯天下。当时住新街口的老房子里,两室一厅的面积住了九个姑娘,活动范围不超过一平米。每天四五点钟起床,排队上厕所,排队洗漱,然后做两三个小时公交车去上班,拿着最低的薪水,受着无尽的压力,多少姑娘在暗夜里偷偷哭泣。

同住的一个做销售的姐姐,是我们当中工资最高的,有一天她突然说:你们谁喜欢就可以搬到我那了,我辞职了,要回老家结婚去!当时我特别不理解她,问她:为什么啊,你现在都干到销售经理了,工资很高了啊,好好的工作怎么能说不要就不要呢?姐姐看着我懵懂无知叹了口气说:我已经三十岁了,再不结婚就年纪太大了,可是如果继续留下,我们俩可能永远都不能在北京有个家!

这个姐姐的话像一柄剑刺进了我脆弱的心脏,有种感同身受的悲悯,虽然那个时候我才二十岁,但是仿佛已经看到了三十岁以后的生活。我是一个严重路痴患者,就是下楼买完东西可能就找不到住处的那种白痴情况,走到哪我都需要跟老五形影不离,但是我们俩工作兴趣完全不同,各自别扭工作了一段时间,老五略带内疚说:嘎,我们俩不能永远在一起工作,对不对?于是,我做了平生第一个决定:离开北京,回家!

但回家的那条路并没有想象的那样轻松,国卿送我的时候说:是金子在哪都发光,回到家也未必不好!我憋着没出息的眼泪,知道自己做了逃兵。十年后的今天,同一个屋的姑娘们都陆续离开了那个老屋,有的当了老师嫁了一个并不是当初爱的死去活来的人,有的像我一样回到家,开始了平凡普通的人生,还有的继续在北京不懈的奋斗,最后扎根在那个冷漠和热情交织的城市,拥有了自己房子和不错的事业。

老五在我走后,就不再干媒体,跳槽去了一家广告公司,拥有了一个很是疼爱她的男朋友。虽然分隔两地,但是我们反而感觉活得更像自己。2008年的五一,我要结婚了,拉着龙哥去北京置办东西,顺便和老五聚会。老五说:嘎,他让我五一跟他回家领证,你说我该不该去?我开玩笑说:当然应该去,好不容易有个男人愿意要你,我都要谢谢他了!老五嗫嚅说:可是我还不想结婚,我害怕,我觉得自己没做好准备!我抱了抱她:那你准备怎么跟他说呢?老五傻乎乎地说:我们老板正好问谁不回家,去四川做一个认养大熊猫的活动,我报名了!我恨铁不成钢地骂她:你不想结婚也可以先跟他回去看看啊,干嘛要逃避?

那年5月3日,老五没来得及送我,但是她给我发信息说:嘎,你到火车站了吗?我到机场了,不知道什么天气阴沉的像黑天了一样,飞机可能要晚点了。等我出差回来,我一定提前去你那,参加你的婚礼,说不定一高兴我就能安心领证了!然后,她就永远的留在了四川,再也没有回来。

开始那几年,我几乎常常都会说:早知如此,就是绑也要把老五绑回家,早知如此我可能不会选择离开北京,再坚持一下;早知如此,也许…..犹豫过的我们,有时觉得自己“对了”,有时觉得自己“错了”,衡量所谓对错的方法,或许找你身边的某一个人,某一件事作对比,或许是与你心中的假想敌作斗争,“早知如此”你也说过吧?但其实,人生哪有什么无缺之选呢。

3

我的闺蜜T对什么都很看得开,从小优渥的家庭环境造就了她不同与同龄人的随性豁达。但是在爱情上,她却是个死心眼的女孩子,从高中时开始暗恋一个人,恨不得把全天下最好的东西都给他,恨不得抛弃全天下只为在他身边。大学毕业,义无反顾的去了他喜欢的城市,远离家人朋友,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陌生的城市里与他共结连理。

一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小姐,洗手作羹汤,每天买菜、做饭、伺候一家老小,就像选了方案B的郑如薇一样,全心全意为爱付出,而付出与牺牲得来的是,不是感激,而是习惯。这十年我是眼睁睁看着她从怎样意气风发的少女变成了沉稳内敛的熟女,看着她从怎样的生龙活虎变成现在的波澜不惊。

前几天,微博上有一个很火的视频,岛国一档综艺节目请老人们给“年轻时的自己”发个视频,一位叫秋元秀夫的76岁的老爷爷一口气录了两段,分别寄给“高考前的自己”和“求婚前的自己”。

在给求婚前的自己那段,他说:喂,秀夫,我是76岁的你。你怎么样?你会在公司认识一个姑娘,和脸超小、超可爱的小华酱交往。你一向没有女生缘,所以怀疑自己能否配得上,于是一直犹豫要不要求婚。心中有爱,就要马上行动啊。因为……两年后华酱就会因病去世,你会无比后悔,极度悲伤,一直都忘不掉,所以直到你76岁,依然独身,未曾婚娶。所以秀夫,你替我转告亲爱的华,我整个人生中唯一最爱的女人就是华酱,请一定帮我转告她:华,我爱你哦!

那隐隐“后悔吗?”三个字,成为人生对我们每个人欲说还休的残忍。

4

郑如薇在选择方案A不尽如人意后,她说:亲爱的方案b,最近我常在想我是不是做错了选择,是不是已经回不了头了?最值得我珍惜的一切,我是不是错过了,那么还来得及吗?我是说,我还来得及变成你吗?

每个人可能都这么问过自己。人生路上有无数的分岔路口,每个人都想知道答案再选择,可惜都只能在人生的分岔路口匆忙地迈向唯一的选择。选择了A就意味放弃了B,咬着面包就顾不上吻你,摘了白玫瑰就染不红朱砂痣,可是真的转过身再来一遍,也许你会发现,彼岸也不曾圆满。

人真矛盾。一方面想追求自由,想拥有选择的权利;另一方面却在逃避自由,面对选择就想跑。因为人既害怕要为选择的后果承担责任,也担心被放弃的那个选择才更好。看起来,两边的风景都很美,也都暗含危机。可人总把自己陷在中间的困境,不断张望和比较着,不敢上路。怕选错,怕后悔。

你面临的选择都对,或者都错。但你总要选一个。

人会痛苦就是因为人有欲望,容易对没得到,未实现的事抱有幻想,幻想都是好的,痛苦的都是回忆,没人会拿痛苦的幻想来折磨自己,反而都是幻想化作一剂安慰药,换取须臾快乐。幻想不能被打破,倘若让五维全现,每一个世界的你痛苦都如一般,会不会更让人绝望。所以,对大多数人来说幻想直到死亡不能破灭,这样你才会用一句“倘若当初”抵掉所有的不甘。

一个人感到幸福,通常因为他对自己主动选择的生活心甘情愿,对放弃的东西虽然遗憾但是甘心。幸福不是没有代价的,被你放弃的那个选择就是代价。根本没有好选择。只有不得不进行的选择。

事实是时空如果可以折叠,你会发现所有的终点都是起点,因为你是你,所以所有的路还是会走出一样的结局。

《荼蘼》到最后,郑如薇终于明白即使是平行的两个世界,无论是planA或者planB都一样有心酸有幸福,有获得有牺牲,没有更好的那一个选择,掀开生活的反面都沾满虱子,大道三千,殊途同归。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