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望红格尔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非首发,首发《朔风》杂志,ID:白鸿铎,文责自负。】
早晨起床出门,发现院子里白茫茫一片,今年冬季的第一场雪下了有五厘米厚,走在雪地里,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看到这么大的雪,突然想起驻守在红格尔边防连队的战友们,因为红格尔连队的雪有时候一下就是一天一夜,一场雪能有十多厘米厚,雪后温度会下降到零下四十多度。大雪封路后,连队冬储的食物就要省吃俭用,驻守在那里的战友们最难熬的就是冬季。
临近转业那年,我从山西大同雷达二十八团调到了二连浩特红格尔雷达站。大同距离红格尔连队九百多公里,二连浩特距离红格尔连队大约有四百五十多公里。从二连浩特到红格尔连队没有交通工具,需要坐连队的给养车才能到达连队。红格尔连队的给养车每月要到二连浩特市一两次,主要是采购连队的军需物资,如果赶上冬季大雪,有可能两三个月采购不上物资。红格尔,在蒙语中的意思是“温柔的地方”。但实际上,红格尔每年仅仅有3个月的无霜期,春秋风沙肆虐,冬天“白毛风”经常光顾,夜晚最低温度零下四五十度,到处白雪皑皑。
刚到连队时一切都感到好奇,连队驻守在山脚下,说山其实有点夸张,与我老家山西的山比起来也就是个小山包包。山顶上,雷达天线24小时不停地旋转着,战友们昼夜值班,守护者方圆几百公里的领空。在连队山上的石缝中,生长着一种小花,战友们都叫它干枝梅。干枝梅在光秃秃的山包上十分亮丽,在荒凉的草原上成为独特的风景。冬天叶虽脱落,枝干变黄,但它迎风傲雪,不惧冰雪严寒,顽强地绽放着它的美丽。在红格尔连队周围百公里的无人区内,干枝梅与连队官兵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连队半山腰有一排用石头建成的老房子,那是刚建连队时官兵们的营房。厕所建在院外露天处,那时候官兵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冬天半夜上厕所,夜晚温度下降到零下四五十度,官兵上厕所都要戴上棉帽、穿上棉鞋、棉军大衣,大家都说上个厕所“全副武装”跟上战场似的。后来在上级机关的关心下盖起了新楼房,官兵们就搬迁到了条件优越的楼房里了。
老房子的右侧不远处,有一条防空洞直达连队山上阵地的值班室。防空洞深处很多地方已塌陷,很早以前连队官兵上下班都从防空洞出进,塌陷后官兵们一边修路一边从山坡上下班,自从有了石路后上下班就更方便了,现在防空洞成了连队冬储土豆和大白菜的理想之所。顺着防空洞旁边的小路继续往上走,发电油机“哒哒”的马达声由远而近,山顶上雷达天线不停地转动。雷达天线下方不远处,多部军绿色的迷彩雷达操纵车,监视着天空中方圆几百公里的领空。常年坚守阵地的官兵,在这荒凉的草原深处默默无闻,守护着祖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空,他们像干枝梅一样扎根边防,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
在红格尔连队服役的官兵,常年坚守在这里,他们中大部分都是二十多岁青春年华,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远离繁华都市,在戈壁荒原默默无闻守护着祖国神圣的领空。让我敬佩的是连队的技师和老兵,他们在红格尔的时间比较长,军衔比连长和指导员都高,在红格尔连队没有他们精湛的维修保养技术,雷达就无法旋转。技师们远离妻儿和父母,舍小家为大家,他们甘守寂寞孤独、为国奉献的精神,值得所有人为他们点赞。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先后采访和报道了他们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事迹。
在红格尔,连队方圆百公里无人烟,战士们最难熬的就是孤独和寂寞。一天午饭的时候,刘指导员在队列前宣布:晚上军区空军文工团来连队慰问演出。听到这个消息,战士们兴高采烈,军区文工团来连队慰问演出机会难得,连长要求大家要以饱满的精神和热情的姿态迎接文工团到来,安排午饭过后大扫除和布置演出场地,并给各班都安排了任,指导员让司务长通知附近几家牧民来看演出。下午四点,10多辆摩托车“呼呼呼……”朝连队奔来,路上尘土飞扬,原来是司务长通知的牧民提前赶到。本来通知了连队周边几家牧民来看演出,没想到牧民们听说部队有演出,相互又通知了周边的牧民,有的牧民家离连队百公里之外,听到消息后早早就开始从家出发,和其他牧民一道前来连队观看演出。四点半左右,一辆大巴车出现在官兵的视眼,锣鼓队在大门口开始敲打起来,连队门口两边官兵排队夹道欢迎,当文工团演员从车上下来后,“欢迎,欢迎,热烈欢迎……”战士们嘹亮的口号声和锣鼓声在连队上空回响。晚上,官兵们齐刷刷坐在舞台下面,牧民围站在官兵后面,聚精会神地观看文工团的演出,时而笑声不断,时而掌声不断。当四位美丽漂亮的女兵一首《当兵的历史》合唱响起后,演出进入高潮,此时歌声、掌声、口号声响彻连队,官兵们欢呼雀跃,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演出一直持续到晚上九点多才结束,让官兵们真正享受到了一次“文化大餐”。
第二天连队又归于寂静,官兵们周而复始重复着每天的工作。八月下旬,连队开始冬储,给养车外出的次数明显增加,土豆和大白菜整车整车往回拉,上级后勤部们的油罐车也开始往返连队送燃油,连队的油库必须在冬季大雪来临之前储满,因为没有市电,战备值班和连队照明全靠油机发电。连队冬储期间,官兵们要比以往忙些,每次给养车回来大家都积极卸载物资。晚上和同屋的刘技师聊到连队冬储的话题时,他说有一年冬天红格尔雪下的特别大,一连下了好几天,大雪让连队与外界隔绝,车进不来也出不去。由于大雪封路时间长,连队所储的食物越来越少,就连防空洞的土豆和大白菜也越来越少了。临近过年,眼看连队官兵就快没有食物了,连领导不得不请示上级领导,调驻守在山西空十军的军用直升机紧急起飞空投食物。草原茫茫大雪,空中难以寻找目标,官兵们在雷达山上点起了火把,直升机寻着火把的位置,下降高度后投下了各种肉类和蔬菜,才解决了连队官兵的过年食物。
同屋的刘技师说,有一年也是在冬天,连队的给养车去二连浩特采购物资途中突然熄火,那天夜晚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夜越来越深,温度也逐渐下降,官兵们虽然棉鞋、棉帽、军大衣穿的厚厚的,依然冻的瑟瑟发抖。带队的副连长心想,这样一晚上非得冻死在草原上不可。于是忙组织大家生火取暖,几名战士转了一圈也没有找到可燃的柴火。副连长在没办法的情况下,为了保住大家的生命,只能把车上能燃的东西都拿了出来,最后不得已把汽车点着取暖才保住了大家的生命。听了技师的讲述,我被连队官兵的事迹深深感动,眼角不由湿润。在红格尔连队,每年大雪封路,与外界隔绝,物质的匮乏,狂风的肆虐,常人难以忍受的严寒,但官兵们依然坚如磐石。与孤独为伍,与寂寞相伴,军人的职责和使命,使他们战胜了一切困难,把保家卫国的信念深深地融入生命之中。
现在虽然我转业回到了地方,每到大雪飘飞的季节遥望红格尔连队,想起坚守在那里的战友们,我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