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时突然发觉的一个关于注意力的洞见
这个学期我一口气教12个班的科学课,这其实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因为有很多次机会改进教学方式,然后获得反馈,提升教学质量。当然这需要每天都写教学反思。这里多说几句,其实教学反思如果每天都写是很轻松的一件事,因为这是写给自己看的,又不是交上去的任务。写作方式,内容,长短都自己控制。比如我每天都是用一句话来写每一节课的感想。一句话就20个字,一个星期就240个字,一个月就是一篇千字长文,月末教学反思的任务还愁完不成么。
言归正传,我们讲注意力的问题,但是不单单指学生的注意力,也包括老师的注意力。不对吧,只有学生才会注意力不集中吧,老师怎么可能注意力不集中呢。但是我反省我自己的时候发觉我是有这个问题的,当然我不是说注意力不集中然后就不上课了,而是因为经常性讲到课外知识的时候过分的拓展导致上课的主体内容被忽略。这是我课堂教学的根本问题,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因为作者本人知识面特别丰富,所以对于学生们提出的有趣的想法容易产生共鸣,然后就不自觉的偏离了教学的主题。当然发现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很偶然的机缘,但是收获却非常大。
今天在给孩子上课的时候让孩子回答一个问题,因为受到我们市一位特级教师的影响,我是让所有举手的孩子都有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这就有一个难题摆在面前,谁先回答问题呢。要知道先回答问题的人是有优势的,第一个人的答案一定是不会重复的,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吸引老师的注意力。所以我发觉一开始点名的时候举手都很积极,但是越到后面举手越少,经常那些一开始举手但是没有被叫到的孩子也会把手放下。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今天点名的时候我给自己定了一个规则:第一个问题先从左往右,从前往后点,第二个问题在从右往左,从后往前点,然后循环,在所有学生全部回答完之前只做简单的点评(比如很好,这个回答之前有同学说过了),在所有学生回答完之后才做统一的点评。但是这个原本只是想简化点名流程的规则却收到了意外的效果。
第一个: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的注意力就放在了学生回答的内容上,因为全部学生回答完时间很长,所以我有足够的时间为之后的点评做出足够的思考。也因为有这个比较长时间的思考,所以之前那种听到一个有趣想法就像拓展开去讲的那种冲动又被压制下去了(就是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我教学的根本问题,就是我自己的注意力经常被分散),而课堂本身的主题没有被忽视,同时这样也方便我能够抓住一些真正有价值的课堂生成(因为我发现一些精彩的生成没有被抓住主要是老师没有思考时间),并加以拓展。而这时候我知识面丰富的这一点才真正的成为我的优势,不像之前那样是我的拖累。
第二个:学生的注意力自动提高了,这是令我万万没想到的。不得不说小孩子的观察力很敏锐,我今天只是第一次用这个规则点名,但是当我点到中间那个小组的时候,有一个小朋友主动将自己的坐姿端正了一下,因为他知道马上要点到他了,这说明他看出来老师点名的规律了。而且我发觉学生的重复回答明显减少了,这说明其他同学的回答被听进去了。我想原因在于我中途没有用即时点评打断他们的回答,所以学生才有把注意力放到其他同学的回答上来。这就让我明白了,原来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也有老师不断打断的缘故。
当然也有些其他的好处我没有写出来,因为这些好处是要在长期执行这样的规则之后才会显现出来的。现在只存在于我的脑海中,所以我暂时不公开。因为我需要去实际的验证。
从今天的这个洞见里我看到了其实吴军“少做事”的观点和李笑来”注意力”的观点是一回事,只有少做那些无谓的事,才能真正集中注意力去做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