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书香

格局大的人,对谁都不会有主观性的偏见

2021-03-31  本文已影响0人  吳鼕傳

我们都喜欢用自己主观的视角去观察别人,甚至还会或多或少地想去对他人进行干涉,对谁都有想要改造一番的想法。

用自己主观的价值观去评判身边的每个人,他是好人,他又是坏人,每个跟自己接触的人都无法逃脱这个评价体系,接触的人当中不知不觉地被我们默默的安上了自己定的标签。

这也是我们对一个人认识的第一步,当然这个评价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结果也会发生一些变化,跟一个人深度接触之后之前的评价也会随之优化但不会走出自己的主观思维认知。

跟一个不熟悉的人认识时会在心里默默地跟他打上分数,这个人是否会成为我的朋友,是否可以成为我的朋友,打完分数之后,心里也就给出了自己一个主观性的答案。

对待人事物我们基本都喜欢用主观的视角去认识,用自己主观的视角去寻找自己觉得可以成为朋友的人成为朋友。

所以交的朋友基本都是跟自己主观认识差不多的人,因为很多的人只认同跟自己差不多的人。

两个人之间兴趣相投才会走到一起,交朋友也是这样凭着兴趣爱好相同的人去交,其实跟自己高度一致的人做朋友等于没有朋友。

一个人认识世界是从认识人开始的,因为我们所处的社会都是一个个人组成的,既然要认识人就不能有主观偏见之心,主观太强的人永远也不会知道客观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君子和而不同,人与人之间不是追求相同,而是互相尊重之间的不同,我们要允许别人有不一样的视角和观点,当跟不同观点的人交流时如同阅读一本书一样,因为自己又打开了另一个视角观看世界。

跟多一个交流自己就多打开一个视角,我们自己本身有时是受限的,不与不同视角的人交流我们就会如同井底之蛙一样,永远也只有一个角度。

我们阅读书籍也是这个道理,我们看一本书不是单纯的学习书里面的知识,因为知识有时是需要更新的,我们看书的最大收获是自己又可以多一个视角认识这个世界了。

每个人对这个世界都有自己的认知,但独活在自己所认知的世界,人也太无知了,看到的世界只有一面。

尊重每个人不同的观点,谁也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如果所有人的观点都保持了一致那么人类还能有什么智慧可言呢?

智慧就是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想法和观点擦出来的火花,就是在摩擦的过程中互相又多获得了一些智慧,人就是这么成长起来的。

如果一直按自己的兴趣爱好去交朋友,那么互相之间的认知只会停滞不前,因为互相之间认知都是一样的,虽然不是一个人但也胜同一个人一样,始终都没有走出自己认知的这个世界。

人只有多从不同的视角去认识世界,才能认识到一个更加客观的世界,想要在这世间好好的生活着就必须要认识一个客观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多认识世界一点我们就让自己多了一条路可走,个人的认知是有限的,因为我们很难抛开自己主观偏见的视角,一个视角看世界时是这样的,两个视角看世界时有是那样的,人还是那个人,但观看世界的角度更客观了。

不要做一个自我认为很聪明的人,自我认为很聪明的人一般这样的人主观性都太强,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更不会认同与自己想法不一样的人。

自我认为聪明的人对人对事基本都已经有了很完善的价值观评价标准,一般是不会更改的,因为自己觉得自己已经很聪明了,自己制定的标准也是最好最对的标准。

一个人不断的想要获得成长就必须有一个容纳的心里,不能有排他性的心理,跟自己不同的就排斥,跟自己相同的就容纳,这样主观的去判断事物永远也只能看到事物偏见一面。

一个聪明的人要打开自己的智慧,而不是封闭自己的智慧,聪明的人只会觉得自己认识的不够全面,愚蠢的人会觉得自己已经认识到了世界的全部。

不同的胸怀就会有不同的人生,不知道的人以为是命运的安排,其实是自我的格局大小决定了这一切。

格局大的人什么都可以容纳,因为他要不断的吸收才会不断的壮大,格局小的人一直在排斥,因为他们只活在自己认知的世界里,外面世界是什么样子他们完全不知道。

一个人观看世界的视角是有限的,多个视角观看才比较客观,我们心里要的是一个客观的世界,而不是一个主观片面没有色彩的世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