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往昔

青砖房

2016-09-01  本文已影响47人  阿建w

     老家在陕南,出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都应对青砖房有深刻的印象,乡村里青砖青瓦的房子,旁边的几块田地一年四季被绿黄交替着色,春天的麦田、油菜地是一抹绿,初夏的油菜花海,仲夏麦穗金黄,迎来稻田的绿装时已进入夏末,收获的秋季金灿灿的稻谷,冬天又把色彩还给了麦田、油菜地,那么一种充满生机的绿色;打破这四季沉寂的是鸡鸭鹅的叫声,秦巴乡村日复一日就以这青砖房为中心而尽情演绎。

       因我的父亲在农村是木匠,所以对盖青砖房有些了解。最早百姓家的房子墙用土夯成,这种在北方很常见,陕西关中半边盖房子基本都是土夯墙,后来为了加快盖房进度,土坯提前预制好,老家叫“护基”,房子的正面用自己窑烧的青砖砌成,砖缝间用白灰勾平,青砖房的初形“砖照面”房子就形成了,这种房子必须先打地基,老家叫“下根基”,七十年代物资紧缺,根基都是在河里拣的圆石和白灰砌成的,虽费工但结实,根基打好就要竖柱架梁,再砌墙,随着农村包产到户的好政策实行,人们开始改造房屋,青砖房不断出现在乡村,还是青砖砌墙,但这次墙体全为砖结构,不论是山墙(房屋外围四周墙)还是隔墙(内墙)都用青砖砌衬,不同的是山墙用白灰勾平两砖间缝隙,隔墙用精白灰抹平整面墙,最重要的是屋顶了,木的大梁木椽子再盖灰瓦,对于木材主家有宽余钱的用松木,钱不宽余的用杂木(槐木、榆木、椿木、白杨木后两种因木质结构软脆只能做椽子),瓦是自己窑烧的弧面土瓦。屋顶架梁房子的主人都要挑一个好日子,并晏请亲戚、朋友、本家、四邻,那天亲威戚朋友会送上好的锦缎被面,那是我当时见到的最好色彩了,红的赛过灯笼的喜色,绿的贵如翡翠的光彩,酱紫色还显的很端庄,上面绣满富贵吉祥图,这样的排场主家在村里很有面子,被面越多面子越大,青砖房已承载很多的乡间名誉,不光是过去,现在也一样房子已经承载了很多,这种居住文化无论再演变,也不能抹去人们对家的美愿,有房既有家,有家则有一份安宁,更维系着一份稳定的社会体系。

        如今走南闯北、东奔西走、居于中原,房子见了不少,无论华北一带的保暖平房、中原的院落、还是广东客家的民居,对于我的认识领域只是一个居住的场所,而青砖房源自我一个孩童的萌芽居所认识,那时我的视觉里呈现出人人的真诚豁达、热闹的乡间场景、还有那永远找不回来的晏席美味。在乡村里青砖房已经被红砖白墙的二层小楼所取代,他可以说已经消声匿迹,一种居所已经永不复返,沉淀下的的东西也寥寥无几,但我的记忆里,他承载的东西是那么的厚重,多么憧憬有一天能回到那种居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