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女子图鉴—从扬州到上海
从《东京女子图鉴》里面绫不断渴望打破阶级的雄心,到《北京女子图鉴》陈可经历事业和婚姻的上升和重组......我们从社会话题的热度去思考自己何去何从,从那些野心勃勃的眼神里看到当年稚嫩而充满憧憬的自己。
就连《上海女子图鉴》也由王真儿出演,在视频网站上开播。照例第一集从同学口中那个嫁入亿万富豪,身姿绰约的胜利者形象,转而追忆到当年毕业季连个像样的包包都没有,只能暗暗发狠的穷大学生.....相似的故事际遇,来撩拨每个“北上广漂”的G点......
但其实真正走到最后成功上位的例子只是极少数。更多的我看到的是努力而不可得,想要一份平实却可靠的爱情成为奢望。有冲动打包行李回老家,却陷于在哪里自己都成为“过客”身份的尴尬。年轻时候不顾一切的潇洒,却成了年纪渐长以后不靠谱的标签。不是每一份“图鉴”都可以成为通关打卡的武林秘籍。
从毕业来上海工作、生活,松江成为我第一个过渡的地方。当年在那里工作的时候,松江新城还略显陈旧,过周末的景点不过在欢乐谷、大学城、泰晤士小镇、辰山植物园晃荡。一平米1万多的房价已经略为咋舌,现在3万多都不一定买得到的小区,有点后悔没有下手早,松江毕竟还是比较宜居的。
第二个阶段大概就是我职业上比较折腾的一段时间。魔都咖啡馆随处可见带着笔记本,时时刻刻都在敲击键盘的创业者形象,一直是我理想的状态。因此,在进入职场第二年的我,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这股创业的洪流中。
现在想想刚刚毕业一年多的大学生,能有什么了不起的技能?事实证明,除了多任劳任怨一些,不计较加班的时长,可以说是最大的优势了。但努力并不代表就一定会成功,缺乏科学的管理体制,和专业的职业操守,让我除了日常打卡发鸡汤勉励自己,其他可谓没有任何收获。
最终因为连续失眠好多天以后,放弃了这份投入颇多的事业。并且从此在选择工作的时候,再也不会被干股、分红、国内外旅行这些“创业大饼”绕得团团转。我的要求只有一个:正常上下班就好。没有任何东西比我自己的身心健康来得更为重要。
因为从小对于文艺方面的兴趣,加上自己学新闻专业的优势,很快又面试了一家长宁区的艺术品公司。工作地点在交通大学附近,上班环境一流,文艺的创意园区氛围,晚上下班街道两旁小酒吧暧昧的灯光,交通便利的地铁线路,真的离自己梦想中的魔都工作生活越来越契合。
早上10点的上班时间,可以舒服地睡到自然醒。距离公司两站的地铁路程上,让自己的思路肆意发散。中午公司阿姨统一做饭,和小同事们之间友爱的关系,让我们笑谈这大概是离开学校以后另外一个“象牙塔”了。没有业绩的压力,绩效也能做得差不多好看,剩下的就是每天到下午的时候小群里讨论今晚是去撸串还是喝酒......这大概是我从业生涯中最开心的一笔。
再好的日子也要遇到告别的那一天,2015年前后无数创业公司融资、泡沫、倒闭......可以一个月内给你招来几十号人,也能几天之内给你全部解散离职。公司终于因为经营不善,开始大批裁员。每天都可以看到工位上少掉一个人,又会看到其他同事拿着简历匆匆请假出门面试.....该来的总会来,这个时代安全感终归是依靠不了其他人,还得自己给自己注入镇定剂。
之后短暂地想去静安工作一段时间,毕竟要做就做“静安女”“张江男”,在每个来沪打工的心中都有一席地位。当地铁到了静安寺、东安路站台的时候,连车厢里的风都显得那么友善。
那个时候自己大概是25岁,对于事业和人生的选择上都没有之前的随意,再也没有“走一步算一步”的敷衍回答,好像某一个决定都直接影响自己的人生轨迹。当我最迷茫没有方向感的时候,正好回老家休整了一个月。爸妈都很支持我,认为无论我在哪里工作,只要顺心就好。
在老家小城生活是极度惬意的,街边的小吃摊都让我觉得美味可口。更不用提从小就熟悉的环境,以及一起长大的死党闺蜜都在身边。但是老家滞后的办事效率和错综复杂的人事关系,也同样地令我失望和头疼。
尽管对于自己的定位是一个好享受生活的人,最终也因为男朋友在上海的缘故,收拾了行李做好了和男朋友共进退的选择。(本来打算可以体验下异地恋爱,后来还是作罢)这次回到上海以后,再也没有动过离开的念头。
所以对于每一个摇摆不定的打拼青年,我建议实在不行,是可以回老家体验一下的,利用下工作跳槽之间的“间隔期”,重新去思考到底更适合在哪里呆下去。在那以后,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动和有趣的事情,以后可以慢慢写下来分享。
总而言之,来到北上广不代表你就一定会成功,但是重新找寻并且接纳真实的自己,何尝不是人生的收获之一?我总感觉这两年的道路越走越坚定,也许和那些升职、高薪、走上人生巅峰的“赢家”比不了,但是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拥有对于生活更多细腻的感知......于此,我已经很感谢这几年在上海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