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淘金之小程序的优越性|小程序,大作为
商业的本质是效率
千百年来,商业向着效率更高的方向演化,手机取代PC,因为手机触手可及。小程序终将取代Native App,因为轻应用效率更高。而微信小程序能在各种轻应用解决方案中获胜,也是因为效率,在微信体系内,能够战胜订阅号、服务号,成为微信战略的重心,还是因为更高的效率。下文将从开发者效率和用户效率的角度对微信小程序的优越性进行分析:
1、从开发者效率的角度
(1)从开发技术上来看,Native App 通常是由“云服务器数据+App应用客户端’两部分构成,Native App 所有的 UI 元素、数据内容、逻辑框架均安装在手机终端上。在 iOS 系统上,原生应用编写语言一般采用 Objective C、Swift,在 Android 系统上,则一般采用 Java语言,导致不能跨平台使用。此外,为了能够在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上分享,额外需要前端工程师编写分享落地页(H5)。
微信小程序则是基于 HTML5 标准,利用微信平台提供的工具,能快速生成的应用,简单易学习。小程序内容存储在云端,无需下载更新,每一个版本都是最新版本。由于本质上是Web App,因此可以跨平台使用,开发效率因此得到提升。
此外,腾讯生态系统中的腾讯云可提供从域名注册、主机租赁、数据安全保护到微信云支付在内的一站式部署小程序资源套件,简化开发,还提供了丰富的小程序模板,满足电商/餐饮/O2O等多场景定制化需求。
还有,腾讯生态系统还提供了账号体系、社交关系链、地图导航、支付能力等基础设施。同时,各大第三方SaaS平台也已入场,如京东开普勒小程序平台、微盟小程序平台、有赞微商城、点点客、小电铺、知识电商小鹅通、内容平台轻芒小程序+等等,都将进一步提高开发效率,甚至无需开发。
(2)从运营维护上看,一套完整的 Native App 解决方案,一般包括了安卓版本、iOS 版本、管理后台、服务器几个部分,且 Native App 更新需要重新上架应用商店,通知用户更新,同时维护多个版本,导致开发、更新、维护的周期长,时间成本高。此外,为了数据化运营,实现数据驱动,还得开发BI(Business Intelligence)系统,这对于资金紧张的创业初期企业以及中小开发者,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微信小程序则无需下载更新,内容在云端自动更新和维护,只有最新版本,且可跨平台使用。由于无需提交到AppStore以及10多家Android应用市场,只需提交给微信审核后即可上架(一般2小时内即可上架),运营维护效率得到提升。
此外,微信提供了诸如“小程序数据助手”等数据化运营工具,可以方便地查询到你绑定的小程序的用户数据概况、访问分析和实时统计等数据,且有小程序版本,随时随地查看小程序数据,调整运营策略。也有第三方的数据服务平台,如阿拉丁小程序统计平台加入到微信小程序的生态中。
(3)从分发渠道上看,Native App 分发渠道在iOS 系统渠道统一,即AppStore,但Android应用市场割据混战。2015年以前,腾讯应用宝、360手机助手、百度系应用市场为当之无愧的三巨头,三者占比达到86%。但2015年后,国产手机强势崛起,纷纷强化了自家应用市场、华为应用商店、小米应用商店、OPPO应用商店、Vivo应用商店占比不断上升,加剧了混战的局面,这无疑会增加开发者工作量。
此外,应用商店的分发模式存在缺陷,基于排行榜、付费推广、搜索竞价模式的应用市场在所有渠道中占比70%,处于绝对优势,而70%的下载量都被0.1%的Top热门应用所占据,而99.9%不常使用的中低频应用仅仅占到了总下载量的30%,强者恒强,马太效应逐年愈演愈烈,拉新成本也越来越高。
微信小程序则是去中心化分发,不设置小程序商店,也没有排行榜,付费推广。根据阿拉丁小程序统计平台2017年12月的报告,在小程序场景入口中,26.2%的用于来自用户分享,新增的用户中则32%来自用户间分享,22.2%的用户来自发现栏小程序主入口,20.1%的用户来自公众号。
也就是说,分享已成为用户访问小程序的第一大入口,而老用户逐渐养成了从发现栏小程序主入口去访问小程序的习惯。当分发渠道去中心化后,开发者可集中精力打磨产品用户体验,依赖用户间的口碑传播实现低成本甚至无成本拉新,这将能够让70%中低频的长尾应用获得生存的空间
(4)从盈利模式上来看,Native App可分免费 App 和付费 App,付费App可通过下载直接获得收入,免费App则通过广告、订阅、增值服务等方式盈利,但往往只有日活用户10万以上的Native App才有广告价值,能吸引优质的广告主,而增值服务几乎就是游戏App的专利,所以众多的Native App要么依靠着订阅模式小而美地活着,要么直接对接百度联盟、淘宝联盟、盘石网盟获取广告收入分成。
微信小程序发展一年多以来,已具备比较完备的盈利模式。付费App的盈利模式完全可通过先直接体验微信小程序,然后通过微信支付付款解锁。而免费App的盈利模式可借助小程序广告让小程序开发者不必亲自寻求广告投放合作,通过广点通就能产生持续收益。如同微信公众号一样,小程序广告可以便捷地给服务提供商产生收益,让服务提供商专注于提供更好的服务。目前,除了Banner广告、激励式视频,小程序开发者可以获得广告分成,还可以通过虚拟支付解锁新功能,目前Android端已支持虚拟支付,iOS端正在与Apple公司交涉中。
2、从用户效率的角度
(1)用户无需下载安装应用,确认授权就能使用微信账号注册登录,即刻体验。传统Native App需要用户前往应用商店使用流量进行下载安装,并且注册登录以后才能使用App。此外还会占据宝贵的内存空间与桌面空间。
事实上,根据App Annie 2017年的报告:智能手机用户每月使用应用的数量平均为30个,大概占安装应用总量的30%到50%,每天开启的应用在10个左右,并且呈下降趋势。这个趋势也被称作30:10法则,意思是每月用30个应用,而每天用10个应用。
这个趋势意味着70%的中低频长尾应用将无法通过Native App + 应用商店的模式生存,而且从用户效率上来看,这是符合理性经济人决策的,用户不应该因为一款一个月才用一次的应用而专门跑到应用商店进行下载安装、注册登录。所以,微信小程序的出现能够高效地满足用户70%的中低频长尾需求。
(2)用户分享传播、与好友互动的路径缩短,效率提升。传统Native App分享到微信中的链接传播路径长,得跳出应用、点击确定留在微信才能与好友进行下一步的互动。而且,链接往往就是简单的H5页面,并不能被微信很好地支持,导致交互效果差。
通过微信小程序,在微信应用内即可分享,路径缩短,而且是以卡片的方式呈现内容,好友点击进入即可互动,尤其适用于小游戏PK、群互动等场景。在2017年的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还透露微信分享卡片将来会支持动态卡片,比如时钟、股票等小程序,无需打开就能看到实时数据。
(3)用户完成交易的效率提升。传统Native App完成支付需跳转到微信/支付宝,进行租赁交易需要实名认证以及信任担保,往往就需要跳转至芝麻信用完成认证,步骤极其繁琐。
此外,若涉及实物商品交易,还得填写手机号与送货地址,且难以获取电子发票。现在,通过微信小程序提供的API,用户授权同意即可调取,省去大量步骤,交易效率得到提升。未来的微信小程序还将开放信用能力,让用户无需抵押即可交易,开放金融能力,让受信任的用户“先花未来钱”。
还有,微信小程序的出现也让原本的微信体系交易环节得到补充与完善,满足用户基于场景消费的需求。比如用户看到一篇介绍Costco蔓越莓的公众号文章,产生了购买欲望,只需通过底部的小程序就能完成交易。再比如用户在朋友圈看到一条拼多多芒果促销的信息流广告,产生了购买欲望,立即点击进入小程序即可完成交易。
综上可得,微信小程序在开发者端能提高开发效率、运营效率、分发效率、变现效率,在用户端能提高用户触达、分享、交易的效率。因此微信小程序符合商业对效率的追求,既能满足开发者的需求,也能满足用户需求,且在交互体验上具备媲美Native App的能力。
小程序将有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