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理散文

向内取力

2022-06-21  本文已影响0人  木对木
内静外静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一种美好的心境、意境。

然于尘世喧嚣中取静,谈何容易。

蝉噪、鸟鸣是外界的声音,静、幽是内心的声音。

在这句卓越的诗里内心的“静音”远大于外界的“噪音”,岁月静好。

生活中,却恰恰相反,内心的声音总被外界的声音淹没。

岁月静好仿若空中楼阁。

在与外界的“噪音”对抗中,内心的“静音”越来越小,甚至听不到了。

我们的精力主要用来听外界的声音,便只能人云亦云了。

不防,这句诗还有一层境界。

它在演示了内心的声音的主导地位处于颠峰状态,也就是外界的声音反而不是噪音而是更加彰显“静、幽”的同时,在告诉你有一种声音来自内心,它原本也应该处于主导地位,你可以让它回来。

我们常说个人世界,个人世界可以理解为每个人有自己的有界限的空间,这个空间的本质是自我的声音是根本。

因人是社会的一份子,社会又是无数的个人世界的交融,一旦融入社会,外界的声音会叠加起来,会越来越多,它抢占的个人空间会越来越大,不知不觉中会让它抢占了部分甚至大部分个人空间的地盘。

个人空间是有限的,此消彼长,当本末倒置时,个人便不是个人了,诗便只是诗,一种理想状态罢了。

实际上诗不止是一种理想的意境,它深层的境界是可以落地行走。

真正的力量是与生俱来的,是内在的,向内取力,取回根本。

把本末再换个位置,就不必那么辛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