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一第二学期我都在忙些什么
已经算放假第二天了吧,我仍然滞留在学校。这不是我。我不是这样的人。我到底是怎么了?
开题答辩结束后我发了一条票圈,文字是:研一over,心情如图。图片是:
研一第二学期我都在忙些什么好像是咆哮的土拨鼠?还是咆哮的黑熊?管它呢,反正内心郁积,需要咆哮。
我来捋一下我都干了点啥。
日常就是周一到周四上课,周五实习。周六日或洗衣服,或刷剧,或去超市囤货:一些面包,酸奶,水果,泡面,饼干什么的。我会做饭,可惜没有锅。所以只好买干货。
现在记得的重要的事就是两周的集中见习,住在京郊。然后讲单元设计?说课比赛打酱油?某次考试写成了一坨翔?哦还有去参加了央视的朗读者录制,到凌晨才结束,打车回学校的路上看天和云,超级美。
每周一次的实习有时候是我那一周唯一一次出门。没错,我比较宅。但是,出去就会回不来,一个人也可以嗨。嗨到飞起来。哎?这突如其来的押韵是怎么肥事?
我的师傅待我很好,很照顾我,我也会非常认真的干活。有时候会觉得我真幸运,遇到的大部分都是一些很好的人。但其实,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这都是体制影响下的产物,不足为奇。但不管,我就觉得特别。所以要心存感激,好好努力。
这个学期也有溜达,去博物馆,美术馆,和舍友约饭,赏花花,自己还一个人吃麦当劳,一个人逛街,逛书店,买衣服,然后不断迷路... ...
看上去还不错对不对?可是我不快乐。
忽然想起来一句歌词:你不是真正的快乐,我是。啊~跑偏了。
快乐的时间非常短暂,狂欢之后是无尽的迷惘。我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表面文静,内心猥琐,擅长讲段子的好玩的我了。我变无趣了。
我不快乐。我有认真反思我的情绪到底是什么。几个关键词大概是悲观,焦虑,无所适从。我有时候会忘了我自己的脸。我不知道我做一些事情的意义。还有就是心里很捉急,却无法行动,因为不知道从哪里做起。
我也有分析原因。舍友也有帮忙分析。旁观是另一种角度。
一个是环境影响。包括整个社会环境,什么消费主义啦,焦虑情绪啦等等,暂时不说这些。还有身边的人。就算自己很有主见也会受到周边人的影响,会不自觉去对比。我总觉得身边的人都好优秀,每个人身上都有闪闪发光的东西。例如目标明确,自制力强,拿的起放的下(我眼中的舍友),还有大家有的要出国,有的在兼职,有的能够很好的兼顾学业和恋爱,我自己呢?三天打鱼七八天晒网,不知道在忙些什么,还喜欢睡觉,还分不清主次。时间长了就自暴自弃,放空自己。
也许你会说,你看到别人优秀,也会有别人觉得你优秀。但我已经不这么觉得了。有时候会怀疑,我一直笃定的自己的优点真的存在么,现在还算是优点么?例如以前觉得自己文笔还不错,也受到一些承认。可是我又长时间不动笔,而且看起来我论文也写的一般嘛。啊,不知道了。
第二个原因就是我自己了。我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剖析。我的结点在于:我很容易把什么都当回事,比如学业,我想做到最好,但其实做不到。积极的归因是努力不够,但我已经开始消极归因为能力不足。还有很在意别人的评价,特别是师长的评价,有一点迷信权威。然后一方面认同努力进取的社会人,一方面认同平静自由的生活状态,能接受各种价值观,但是不明确自己。有关于文学和教育的理想,但又了解现实的困境,还不努力,于是在矛盾中逐渐沦落,就快沉了。
然后就焦虑了。欸... ...
我知道不必太过担心,这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人生中会有很多灰暗的时刻。要调整心态,不必立刻变成一个开心的人,但要努力去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做自己。最好是能够平静和愉悦。但有时候情绪流淌,无法收拾。
所以滞留在学校一段时间是好事,要完成作业,要看看论文,更重要的是理清自己。认识自己也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吧。
然后就回家。在心里感觉离家很久了,要尽量在过生日之前回去。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