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本是一个找寻自己,无处停歇的旅程

2021-01-03  本文已影响0人  握瑜

两天时间读完美国作家杰米•阿滕贝格的小说《无处停歇》。刚翻开这本书时,我原以为它是关于改变的,没想到它却没有那么“励志”,也没有一个皆大欢喜的happy ending。

安德烈娅,原本学习绘画,但在研究生期间辍学。在嫂子的帮助下开始了第一份工作,随后就一直做着自己并不太喜欢的工作。她和所有的男友都以分手而告终,四十岁时还一直单身。她不喜欢小孩子,好像也没有太多结婚的愿望。

好像周围的人,母亲、兄嫂、同事、邻居、前男友……都明确知道自己要什么,唯独她自己不同。

她不认同别人贴的标签,但是,要自己贴标签的话也找不到更令自己满意的词汇。

她以为自己不像别人认为的那样急需改变,但也不知道自己在别人眼里有很多优点。

她一度以为成长过程中父母忽略了她。不对,还不仅仅是忽略。那本就是一个非常不利于女孩子健康成长的原生家庭。父亲有音乐才华,却身陷毒瘾。相对于家庭,母亲更热衷社会活动,她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粗心的母亲,没有及时发现她的男性友人对女儿造成的困扰,更不想到这些困扰对女儿今后成长造成影响。

但是,直到很久之后,她才知道父母原来很相爱。母亲一直在做很有意义的工作,也很受人尊敬和欢迎。母亲一直关心她,接纳她,引导她。父亲和她为数不多的深谈也意味深长。

她以为自己只会给哥哥嫂子惹麻烦,他们是为她提供帮助和解决问题的。但是,她不知道,他们也需要她的帮助,而她也是能够为别人提供帮助的人。

她以为自己决定离开学校后,就放弃了继续绘画的打算。但是,在公寓里看到窗外的帝国大厦,她画了一幅又一幅,而且似乎也不差。她有时也会想象如果当初一直画下去,现在会是什么样的人生。

……

总之,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安德烈娅都不是一个成功幸福的女人。直到故事结尾,我们也还不能确定她是不是能够回答好咨询师常问她的那个问题——告诉我你是谁,更不知道,不能不能做出改变,做出了哪些改变,是不是不再有种种困惑,生活的各各方面是否步入了正轨。

但是,至少我们可以看到,她不再惧怕。

她不再害怕抱小孩子。她曾经不肯报好友的孩子,不肯抱小侄女。她甚至不惜错过其他方面都不错,只是有小孩的男友。最后,她可以一秒都不犹豫,就接过生来多病,即将离世的侄女,对她说“我爱你”。

她不再惧怕失去并不喜欢的工作。当上司用离职威胁她时,她反而认为这样结束也很好。

事实上,从任性而为的少女,到渐渐步入中年,安德烈娅虽然一直不很清楚想要什么,回答不好“你是谁”,算不上一个“合格的成年人”,但她实际上一路都在探寻,都在寻找答案。

少女时期,父亲曾经跟她说:

最糟糕的是,要是你压根儿就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该怎么办?如果没有什么能让你在苦难的生活中坚持下去,该怎么办?那你就要花上半辈子的时间去琢磨以后该做什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安德烈娅的人生好像的确被父亲说中了。

但是,或许这并不是最糟糕的。

毕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找不到寄托和支撑自己信念的人并不在少数。如果能用半辈子的时间给出答案,或者不再困惑,是不是也算幸运呢?

又或许,人生,原本就是一个不断找寻自己,无处停歇的旅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